苗婷婷 徐 鑫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自1924年谢尔顿首次提出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以来,世界各国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应该承担何种社会责任、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如何将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实践结合起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证分析,引发了学术界激烈的论战,创立了以企业社会责任为核心的一系列相关理论。如今,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公众和理论界已经越来越关注经济高速发展背后所付出的代价,进入谋求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发展的时代,企业社会责任表明一企业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社会、环境的兼顾,其履行状况备受重视。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是衡量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状况的客观依据,还可以用来引导企业提高社会责任履行能力。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发展较为成熟,出现了很多影响广泛的社会责任指数,如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多米尼道德指数、《财富》“未来500强”评估体系等,在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国外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虽然比较成熟,但由于国情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外部环境不同,尚处于成长阶段的我国企业难以承担使用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带来的过高成本,普遍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条件尚不成熟,需要制定有别于国际标准的国内标准体系。在中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晚,近两年才开始成为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研究思路:第一,构建具体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如叶陈刚、曹波(2008)将企业社会责任层次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提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牛丽文(2008)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及专家评分法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权重;第二,运用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如陈留彬(2007)运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对山东省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得到山东省内部分企业的“CSR得分”,探索企业社会责人履行状况的内在规律,熊勇清(2008)基于利益相关者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设计,并以深交所163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田虹(2009)通过内容分析法设计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并运用指标体系对通信行业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第三,创建特定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如华立群、朱蓓创建了中国银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第四,特定利益相关方的责任指标研究,金立印(2006)基于消费者视角,开发用于测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量表体系以反映中国消费者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期待和评价标准,赵涛(2008)基于员工权益探讨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从劳工权益和人权保障两方面评价企业对员工权益的保障程度。目前国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研究方法较为全面,对企业有一定的指导性,但是思路较为局限,缺少对企业社会责任过程的考虑。
本文试图从过程角度剖析企业社会责任,构建一个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理论模型,并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过程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意在补充评价体系在此方面的空白,不断补充完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
本文通过搜集相关文献和企业案例,深入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总结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的共同之处,然后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做了分解,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企业社会责任过程的构成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社会责任过程模型
从图1中可以看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是静态的或者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的过程,本文按照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逻辑顺序,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过程分为两条路线,包括正向的推进和反向的影响。
第一,正向的推进。企业处于自然与社会之间,其生存发展和外部环境紧密相关,对外部环境必然产生社会影响,因此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消除社会影响,以取得经济、社会、环境三重效益,获得负责任、可持续的竞争力。越是在物质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公众越关注企业的责任行为,企业将责任作为竞争力的来源之一,CSR认知越高。企业在较高的CSR认知推动下,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积极实施CSR行为,将认知落实到行动。在开展CSR行为过程中,企业应遵循一定的行为方式和处理流程,首先进行环境评估,对背景情况进行了解,将企业发展战略与社会问题相结合,寻找两者的契合点;在环境评估基础上明确CSR工作的目标和重点,即侧重于解决哪个利益相关者的何种社会问题,使企业在利用自身资源和能力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为解决相应社会问题做出一定贡献;最后是事务管理,即通过何种具体行为方式来响应社会需求。CSR行为是企业社会责任过程的主体,涉及对象广、难度大、完成时间长,这时企业的CSR管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应从政策面、组织面和外部沟通方面管理和推进CSR工作,保证CSR行为的顺利开展。企业采取CSR行动后,会得到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评价,即CSR行动的结果,这就是CSR绩效。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一种综合能力,需要多个环节紧密结合,才能产生良好的CSR绩效。
第二,反向的影响。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产生的CSR绩效将影响企业以后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这就是反向的影响。一方面,如果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认可度较高,企业将在融资、销售、原材料供应、政府政策等方面获得益处,同时会获得社会声誉和组织认同,可以鼓励企业持续履行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的CSR认知,改善CSR行为,推进CSR管理;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认可度较低,社会责任活动损害企业利润,会削弱企业的CSR认知,CSR行为也会受到企业收入下降的影响,最终会形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力不断削弱的恶性循环。
通过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
1.CSR认知。CSR认知是一种企业对CSR的态度,是融入在企业文化里的一种观念或原则,表明企业对是否承担社会责任、承担何种社会责任、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观认识,表明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重视程度,企业CSR观念是从各个方面深刻影响着企业CSR行为表现。影响企业CSR认知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观,企业文化和企业面临的外部压力。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其社会责任观对企业的影响十分重要,企业家除了有社会责任观,还要有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能将责任理念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使企业在利用自身资源和能力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为解决相应社会问题做出一定贡献。企业要成为负责任的企业,除了企业家的责任认知之外,在整个企业内部也应该形成一种责任共识,这就需要建立一种负责任的企业文化。企业CSR认知除受企业内部影响外,还受外部社会压力的影响,公众对企业CSR要求越高,在压力迫使下,企业的CSR认知也会相应提高。CSR认知具体表现在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会考虑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自愿责任中的哪些层次,会涉及股东、员工、消费者、社区、政府、环境中的哪些利益群体,会受到政府法律、劳资谈判、环境压力中哪些外界因素的制约,CSR认知可通过企业文化和战略所涉及到的社会责任层次和利益相关者进行测量。
2.CSR行为。CSR行为指的是企业通过企业制度和企业行为向利益相关者做出承诺,对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过程,体现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政府履行的各种积极义务和责任。评价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状况,可以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考察企业的决策与行为满足了哪些利益相关者的愿望与要求,使哪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满意。本文试图将企业与六个被广泛认同的利益相关者:股东、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和环境的关系,作为企业CSR行为的考察依据。企业对股东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具体表现在:维护股东的知情权和收益权,定期将企业的经营状况如实告知股东,派发股东红利,其中最基本且最易度量的责任是派发股东红利。企业对员工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保障合法权益和关注员工发展两方面,首先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包括签订合同、依法取得工作报酬、在合理的工作时间、安全的工作环境下工作等,在保障合法权益基础上关心员工的自身发展,提供培训机会。企业对消费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具体表现在: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提供产品维修或售后服务,从而获得消费者对企业的满意。企业对供应商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履行合同方面,其中能否及时付款是关系供应商利益的关键,因此可以选取应付账款周转率指标衡量企业对供应商的责任履行情况,因为周转率的高低反映了企业支付供应商货款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供应商资金的占用。企业对政府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依法纳税,保证政府财政收入。企业对环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污染治理方面,可由是否通过ISO14000环境认证体系对企业进行总体评价,通过环境治理费用支出率考察企业在污染治理方面的表现。企业对社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关心和支持社区的各项事业发展,包括文化教育事业、福利事业、慈善事业等,具体可通过企业支持社区发展的支出来进行衡量。
3.CSR管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个长期的,涉及到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复杂、全面的活动过程,因此,对企业CSR活动的管理有很大的难度。CSR管理包括CSR政策的制定,确保政策实施的CSR治理,CSR政策落实的结果反馈,评价CSR管理就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和推进工作的评价,具体可从CSR政策、CSR治理和CSR信息披露三方面进行衡量。CSR政策:是否制定企业自身社会责任政策及生产准则。CSR治理:是否建立CSR领导机构、明确CSR主管部门。CSR披露:社会责任管理记录完整情况,是否在公司主页中公布CSR专栏或发布CSR报告进行责任沟通、是否主动披露负面信息。
4.CSR绩效。CSR绩效是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后的结果,反映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总体评价。因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涉及广泛,包括财富相关者和非财富相关者,所以本文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衡量企业CSR行为的结果,在衡量企业的经济责任表现时,使用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增长率作为经济绩效指标,在衡量社会责任表现时,使用社会捐助率、就业效果、缴税率作为社会绩效指标,在衡量环境责任表现时,使用能耗产值率作为环境绩效指标。运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的方式考察企业CSR绩效,可以全面评价企业的贡献,同时可以更好的衡量企业未来的财务指标,来考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表1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Process,AHP)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T.L.Satty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以及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之后,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把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求解多目标、多准则或者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我们所设计的企业社会责任平角指标体系包含着定性因素和定量因素,而层次分析法正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有效方法,所以,我们选择使用层次分析法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的权重。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之后,我们就可以在各层元素之间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从比较判断矩阵,具体做法是首先采用1——9标度法设计调查问卷,然后进行专家咨询。由于判断矩阵的估计直接关系到决策的质量,所以我们选择德尔菲法进行处理,共选取14为专家,其中有企业内部专业人员、高校中从事企业社会责任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等。最终采用加权算术平均的处理方法对专家的意见进行处理,得出了所需要的5个比较判断矩阵。
这其中,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比较判断矩阵为:
指标层对准则层的比较判断矩阵分别为:
在建立起了判断矩阵之后,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所谓一致性是指专家在判断指标重要性时,各判断之间协调一致,不出现相互矛盾的结果。利用最大特征值根拉姆达以及一致性指标CR进行检验并同时计算出层次单排序。利用MCE2.0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和层次单排序分析结构如下:
(1)比较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4.0484。
归一化特征向量=αk=(0.1249 0.4915 0.0778 0.3059)t。
一致性指标CI=0.0161 RI=0.9,故一致性比率CR=0.0179<0.1,通过一致性检验。
(2)同理,将指标层对准则层的比较判断矩阵B1、B2、B3、B4,分别进行一致性检验和层次单排序,结果如表2所示。从一致性检验的家国来看,CRk(k=1,2,3,4)均小于 0.1,因此 B1、B2、B3、B4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表2 一致性检验与层次单排序结果
依次沿递阶层次结构由上而下逐层计算,即可计算出最底层因素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即层次总排序,最新研究指出,在层次分析法中不必进行检验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因此这里予以省略。对层次总排序的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权重
通过对上表的归纳与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首先,在二级指标中,权重可分为0~20%,20%~40%,40%以上三个档次。其中,CSR行为占49.1%,居于第一位,这说明一企业的CSR行为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CSR认知的外在体现,是导出CSR绩效的直接原因,因此CSR行为是测度该企业CSR履行状况最主要的指标。CSR绩效(30.6%)作为企业开展一系列责任行为和责任管理的结果,排在第二位,表明企业对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做出的贡献是非常重要的,可作为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主要指标。CSR认知作为融入在企业文化里的一种观念或原则,虽然深层地影响CSR行为和CSR管理,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但是难以量化,因此CSR认知指标只占过程指标中的12.5%,不能作为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状况的主要指标。CSR管理以7.8%位列末位,说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落后于责任实践,因为对于回报股东、关心员工、为消费者负责等责任企业有着长期持续的实践基础,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理念,企业尚未将其落实到管理体系中去,因此难以通过CSR管理指标评价企业社会责任。
其次,CSR行为的三级指标之间权重差别较大。5%以下的指标包括支持社区发展的支出(2.3%)、年均职工培训费用占比(2.5%)、产品维修和售后服务(2.6%)、产品质量合格率(4.7%)、环境治理费用支出率(4.7%)。5%~10%的指标有应付账款周转率(5.5%)、员工薪酬率(5.8%)。10%以上的指标有两项:派发的股东红利(10.1%)、安全生产(10.9%)。
从以上权重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集中于低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因此低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仍然是衡量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股东利益、员工人身安全两指标权重较大,成为CSR行为的主要内容,这是因为经济利益是企业的基本责任,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而环境治理、社区发展的指标偏低,说明企业对回报社会、保护环境等高层次的社会责任重视还不够,信息披露不足。
再次,CSR认知、CSR管理、CSR绩效的三级指标间的权重差别不大。CSR认知的子指标中企业社会责任层次9.4%、战略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3.1%,说明相对于利益相关者的广泛程度,企业社会责任层次的高低更能反映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CSR管理的子指标中,企业社会责任政策及准则制定0.7%、主管部门建立情况1.2%、社会责任管理记录完整情况2.1%、年度社会责任公开情况3.7%,说明企业社会责任公开情况甚为重要,因为企业公布社会责任状况,使企业社会责任状况逐步达到“透明”状态,可以帮助公众、投资者、监管者等利益相关者了解情况,更好地决策,同时企业公开其良好的社会责任承担情况有助于获得更多利益相关者的支持,结成互利互助的关系。CSR绩效中销售增长率8.1%、净资产增长率8.1%、总资产增长率4.1%、能耗产值率2.2%、社会捐助率2.1%、就业效果2.2%、缴税率3.7%,说明相对于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经济绩效的测量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企业承担对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也要量力而行,特别是对于占到我国企业较大比例的中小企业来说,以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作为衡量其履行社区责任的主要方面,显然是行不通的。
[1] 陈留彬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实证研究 山东社会科学2007,(11):145-150.
[2] 杜栋,庞文华,吴言等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黄群慧,彭华岗,钟宏武,张蒽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状况评价中国工业经济2009(10).
[4] 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工业经济2006,(2):77-83.
[5] 沈占波,杜鹏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改革与战略 2009,(5).
[6] 田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基于中国通信行业的经验数据经济管理2009,(1):72-79.
[7] 熊永清,周理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与评价——以深交所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 管理,2008,(1).
[8] 叶陈刚,曹波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构建财会月刊2008,(6).
[9] 赵曙明企业社会责任的要素、模式与战略最新研究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