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皆
而爱情何尝不是人生中的一场革命呢?当月亮遇上太阳,也需要面对所有这些问题,然后跨过高高的门槛吧?而是傻瓜还是圣人,谁又有权力评说呢?
通常,文学家会把男人比喻为太阳,女人比喻为月亮,鲜有颠覆者。然而,颠覆的实例并非没有,比如,杜拉斯和乔治·桑就是太阳般的女人,她们身边或身后的男人因此成了月亮。太阳和月亮是一对互文,是强光和柔光、照射和反射的关系。我强调这一点,是为了避免在礼赞太阳的同时贬低了月亮。因为月亮也有月亮的可敬。《我与丁玲五十年——陈明回忆录》(以下简称《我与丁玲五十年》)中的“我”——陈明先生就是这样的月亮,丁玲则无疑是太阳了。
这本书本来是陈明的口述回忆录,主人公应该是他自己,可是,他的“丁玲情结”太严重了,以至于在口述的过程中,主人公一不小心就变成了丁玲,因对丁玲的历史叙说太过精益求精的修订,他甚至于耽误了口述自己的历史。因此,书名最后只能叫《我与丁玲五十年》。还好,陈明没有坚持叫《丁玲与我五十年》。他一向是把丁玲摆在自己前面的,丁玲永远比自己重要,这是他一生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
这个男人相伴丁玲四十年,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她,在她死后还在继续为她奉献,他活着的全部重心和意义似乎就是她!无疑,他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然而,在她心里,他却未必是最重的——对此,无须深想,想必他也会明白。可即便如此,他仍然無怨无悔,这是一种怎样的忠诚!在丁玲的传记里,几乎看不到陈明的感受,在《我与丁玲五十年》里,我们可以读到陈明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更近地透过陈明的眼睛来看看丁玲。这是这本书的独到之处。
这本书还有一个不可取代的地方,就是它为丁玲身后的这个男人勾勒出了一个大致清晰的生活史,使我们了解到他除了丁玲之外其他的家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这样一来,这个男人在我们心目中才算完整了。丁玲的文字中,涉及陈家人的极少,在书信中提及陈明的五妹、七妹,也多半是需要她们帮忙的记载。在看《我与丁玲五十年》之前,对于陈明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就是他没有自己的社会关系,他的社会关系就是丁玲的社会关系,他也许没有什么家人,也许与家人基本没什么往来,这使他与丁玲的结合在我眼中带上了一点“投身革命即无家”的意味。其实,他们的结合一开始就被戏称为“丁玲娶了陈明”或者“陈明嫁给了丁玲”,对此,从来没见有过陈明表示反感或发牢骚的记载。她是他地地道道的“大媳妇”,这个“大”,不仅指她比他大了十三岁,更是指她精神上的强大。但是,在生活上,她是依赖他的,他是她的生活秘书,也是她写作和工作上的助手,还是她政治斗争中的同盟军。这种依赖平衡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本书还有一些独家资料是关于陈明的前妻席萍的。为了逃避丁玲,陈明与席萍结了婚,可是,当他发现丁玲为此而异常痛苦时,他又做出了离开席萍的决定,那时,席萍就要为他生孩子了。这个情节跟徐志摩和张幼仪很相似。席萍也与张幼仪一样,选择了伟大的缄默。陈明为丁玲而牺牲,席萍为陈明而牺牲,这是三张多米诺骨牌。然而,假如让这三张骨牌逆向倒下,却是无法想象的。丁玲这样的人不可能去做牺牲者,而只能是别人为她牺牲。陈明的可敬不仅在于对丁玲的忘我牺牲,还在于对席萍的坦诚负疚。为了跟席萍分开,他当时硬找了一个理由:席萍依赖性太强。他为自己把这样一个理由强加给无辜者而内疚,他还为自己在席萍临盆的《我与丁玲五十年——陈明回忆录》陈明口述,查振科、李向东整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1月版,定价:29.00元不当时刻提出离婚而内疚。但是,对于在两个女人之间的根本抉择,他却是始终无悔的。丁玲与陈明结合时已没有美貌,还比他老很多,还有两个孩子,那么,究竟是什么牢牢地将陈明吸引在她身边呢?只能是精神的力量了,那像太阳一样伟大的热力!太阳的光芒使月亮相信,只有成为它的折射体,才能使自己发光,于是,月亮这么做了。也正因为这么做了,它才成了传说中的月亮。
陈明与丁玲结缘于西北战地服务团,丁玲是团长,陈明是宣传股长,在此,陈明有这样一句话:唉,如果当年我不在西北战地服务团,后来的历史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这是该书中我读到的最沉重的一句话。陈明也是一个颇具组织才能和表演天赋的人呀,遇到丁玲时风华正茂,他的人生原本有多种可能。这个九十多岁的老人说出这句话时,是委屈,还是沧桑一叹?无论如何,都令人怆然!无怪乎丁玲临终时对他说:“你太苦了!”并给身边人留下遗嘱:为陈明找个老伴。可见丁玲良心和爱的自觉,而这正是陈明甘愿牺牲的情感前提吧?
而爱情何尝不是人生中的一场革命呢?当月亮遇上太阳,也需要面对所有这些问题,然后跨过高高的门槛吧?而是傻瓜还是圣人,谁又有权力评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