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档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010-07-27 15:58
唯实 2010年7期
关键词:特色历史建设

卞 昭

(扬州大学档案馆,江苏扬州 225200)

论档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卞 昭

(扬州大学档案馆,江苏扬州 225200)

档案与文化具有同伴同生的密切关系。档案在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档案是珍贵的文化财富,是历史文化的积累,是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必须大力拓展档案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途径。档案人要做文化人;要实现档案文化价值最大化;要深化档案编研,挖掘档案为文化建设服务的价值;要利用现代科技推进文化传播。

档案;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档案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是人类文化的产物。积极开发利用丰富的档案资源,充分认识档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极大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激发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档案与文化的关系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档案与文化具有同伴同生的密切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档案属于一种文化现象,因为档案既反映了上层建筑观念形态,又反映了经济基础成果中凝聚的精神价值”[1]。

1.档案作为一种历史记录,借助于一定的记录符号将人类活动的真实场景和过程记录于一定的载体之上。外在的记录符号与记录载体恰恰是文化表现的基本条件。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科拉科洪的文化定义,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他们界定:“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2]克罗伯和科拉科洪的这个文化定义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从中可以看出,符号系统既是人类文明的记录手段,又是构成文化特征的外部表现。

档案文化属性的确定,还有赖于档案的载体本身蕴含的文化属性的认定。“档案载体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价值、文化教育价值及文化鉴赏价值”[3]。档案载体的民族文化价值、文化教育价值及文化鉴赏价值是指档案载体的演变及运用,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阶级或一个集团所带来的情感寄托。如我国的悠久的文化传统与文明进程,完全可以从我国记录历史的载体本身演变与使用进程上体现出来。如甲骨、金石、简牍、纸张等,我们对它们作为历史记录的情感是有差异的,用龟甲、兽骨作为记录的年代,标志着我国现存文献的最早时代,我国可考的历史就是从甲骨文开始的。因此这一时代也被赋予特殊的意义,“甲骨文字”、“甲骨文献”、“甲骨档案”这些不同的概念在同一事物上衍生出来了。我们在两汉时代就使用了纸张,但作为现存原始的记录,我们只能看到唐代的六份纸质档案,而尽管几乎没有普遍价值,但它说明我国历史的悠久、纸质档案的久远,这就构成了一种民族价值。美国国家档案馆中心大厅永久性展出的三份美国“国宝”——《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美国宪法,它们都是以羊皮纸为载体的,它们从内容到载体都蕴含着美国人的情感寄托,体现着档案载体的民族文化价值、文化教育价值及文化鉴赏价值。

2.档案是人类社会各种组织和社会成员,通过有意识的创造性活动,逐步积累和保存下来的维系和促进人类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档案信息真实地反映了人类作为活动的主体在开展社会活动时所具有的思想、意图、目的和要求,记录着人类的知识、经验和教训,因而,档案具有双重功能,既作为历史的“见证”,又催生新的文化。由此从文化方面考察,档案至少衍生出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延伸社会记忆、延续国家和民族历史,二是延续科学技术与积累知识,三是建立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社会道德体系。

二、档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角色

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和弘扬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我们不仅取得了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而且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80多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档案是各个时代的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文明记录,是人类智慧的物质结晶和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阶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档案的作用。因为档案具有文化的内涵与属性,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档案必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档案是珍贵的文化财富,反映了文化的内在属性。档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的真实记录,内容广泛而丰富。一方面,它纵连了古今各个历史阶段,横贯了自然各个领域和社会各个行业;另一方面,它记述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全过程,蕴含着前人社会活动的各个信息,后人能够从中获得前人的知识和经验,而正是这些知识和经验能够使人们不断走向文明。也正是由于档案中记载了许许多多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涉及了各个时代的社会变革,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交通运输、天文气象、地质水文、物产资源、风俗人情等各方面的独特的原始资料,才使得档案构成了“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某种意义上,档案是中华文化的“根”和中华文化心里的情感寄托。

2.档案是历史文化的积累,奠定了文化建设的基础。继承和借鉴是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档案与人类活动同生同在,是人类文化的精萃。档案作为人民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及其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的原始记录,一直是人类文化、文明、知识、信息最直接、最原始、最准确、最重要的记录载体。档案中蕴藏着数量巨大、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努力建设、弘扬的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革命文化传统,客观地记载和印证着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社会科学文化由落后低下到兴旺发达的历史进程。人们可以从档案中看到,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岁月中,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近现代文化和当代文化。正是因为有了档案的记录与承载,传统文化才得以保存、传承、延续和发展,中华文化才有了深厚的文化积累。

3.档案是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档案既具有记录文化的功能,又具有整合文化、增值文化的功能。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档案所承载的信息内容进行整理、编研,出版著作、书籍和发表文章为读者阅读学习,发挥着教育功能,这是一种常用的、普通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档案的形态载体也是一种活的语言,它以档案原始形态所固有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表达着特定的历史阶段、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特定事件的原始和真实的含意。这种含意是任何文字编辑和理论说教所无法表达的。所以,档案馆可以借助特殊档案载体的陈列、展览,把物的自然表达,即陈列语言,作为档案文化教育的理想手段,使档案教育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历史见证人的权威性,从而取得震撼观众心灵、教育观众的效果。

4.档案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主体,其科学理论、文艺创作成就无疑是一个时代文化建设风貌的重要标志。档案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历史的原始记录,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本源性、真实性和权威性,它的记录与承载内容有着厚重的生活基础。理论传承要以历史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艺术创作要源于生活,取材于档案或以档案史实为根据,无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档案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档案不仅在人们的道德修养、文化学习等方面具有启迪、教化作用,而且还能为高校科研、文化、教育等项工作提供素材,在营造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环境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因此,必须大力拓展档案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途径。

1.档案人要做文化人。作为管理历史文化记忆的档案人,应该有较高的文化品格,并随着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只有自身具备了较高的文化水准,才能将档案的文化功能推向更高层次。档案人的文化品格包括文化水平、专业能力、外语知识等诸多方面。在当今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已从手工管理升华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传输与开发利用的现代化管理。因此,新时代的档案人还必须学习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等知识。只有具备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才能开拓创新,管理好、利用好现代新型档案。此外,礼仪修养也是档案人的文化品格之一。礼仪是一个国家、民族、单位精神风貌的展示,也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在体现。档案人在着装仪容、待人接物、举止谈吐、品德修养、职业形象等方面具备良好的外部形象,方能显示其品位,使档案室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给查档者以宾至如归的感觉。

2.要实现档案文化价值最大化。要让档案的文化价值出新、出彩,一是要强化特色档案的收集力度。档案馆不仅要按常规接受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还要大力调查、收集保存在社会上乃至民间个人手中的文化档案;征集本地历史风貌、重大事件及发展历史上的人物与事件等方面的档案材料;调查、收回散失在国外的我国历史文书档案。要通过以上途径,建立以国家档案资源为主,非国家档案资源为辅的档案信息资源库。二是强化服务意识,贴近文化建设的需求。档案资源如果不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它再具有文化内涵也是形同虚设。因此,我们应该面向需求主动提供服务,积极介入政府组织的文化活动,收集文化活动档案。三是要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普查、登记、分类、整理工作,及时介入参与,做好相关档案收集整理工作,有计划地将民间文学、音乐、美术、传统戏剧、曲艺、手工艺和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文献接收进馆,将散存在社会上的社会名流、艺术家、民间艺人等个人保存的档案文献征集进馆,以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完整和全面。

3.深化档案编研,挖掘档案为文化建设服务的价值。档案编研工作是开发利用档案文化资源的有效方式,是提高档案文化传播水平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保护档案原件,并使档案文化资源长远流传的有效措施之一。要积极整合、梳理档案资料,强化档案编目工作,建立各级各类档案目录中心,开发各级档案馆所蕴藏的文化资源,加大档案开放的力度,编纂出版档案史料,多途径地促进档案信息的流动、传播,向社会各方面辐射档案的文化能量。总之,只要我们提高对档案编研工作的认识,开拓编研思路,加大编研力度,就能更充分地发挥档案的文化功能。

4.要利用现代科技推进文化传播。计算机网络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要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便捷的方式向外界送上最新的档案和精神食粮。档案的文化传播,也需要跟上时代步伐。档案馆目前已建立了计算机档案目录检索系统,并计划利用集团网络服务平台建立档案信息内部服务网络,提高资源共享水平,并有计划有步骤地整合和开发现有档案信息资源,以发展数字文化网络为突破口,为发展提供快捷、丰富的信息和文化服务。□

[1]王英玮.档案文化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特雷纳.信息高速公路透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3]薛匡勇.档案馆文化性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3 (3).

责任编辑:彭安玉

D616

A

1004-1605(2010)07-0025-03

卞昭(1963-),女,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档案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与档案管理。

猜你喜欢
特色历史建设
特色种植促增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新历史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