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绿色生态档案造福子孙后代

2010-07-21 02:05张科
绿色中国 2010年6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

张科

摘要:绿色生态档案是指档案工作者在形成档案和使用档案过程中,友好利用自然资源和各方可持继协调发展的自然状况。阐述建立绿色生态档案的有关问题,提出树立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理念,明确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落实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新举措。

关键词:绿色生态档案;生态文明;档案工作者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当前,我国正处于持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必将产生许多绿色生态文件材料,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在为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服务的同时,更应看到生態文明建设已为档案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要同步介入生态文明建设中去,主动地指导、服务于生态文明工作,全面收集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建设档案。笔者认为,绿色生态档案是指档案工作者在形成档案和使用档案过程中,友好利用自然资源和各方可持继协调发展的自然状况。

树立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理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随着世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面临的突出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模式作出的理性选择。在我国,突出强调为建设生态文明服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不论对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是至关重要的。

明确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内容

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题中应有之意,也是基础性工作。档案工作应把为生态环境保护服务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利用植树造林,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湿地保护、生态功能区建设等方面档案材料,开展生态环境档案编研工作,筛选吸收世界上成功的生态建设典范,汇集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材料,主动为决策者、科研人员以及实际工作人员提供翔实、系统的生态信息。

1.建立生态农业档案

把握调整和优化农业发展结构和布局的各个环节,按照为大农业服务的思路,在为农、林、牧、渔各业的调整和优化改革上全方位地做好服务。大力发展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方面建立和利用档案,为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生态农业效益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2.建立生态科普档案

自浙江省提出建设“生态浙江”目标以来,全省各地积极开展生态市(县)创建活动,纷纷制定了生态市、生态县的建设规划和部门工作计划,出台与生态省建设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在生态省(市、县)的建设过程中,各地、各部门十分重视生态文化的普及、提高,高度重视提升生态文明意识,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观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创建活动,推动生态文化建设。档案工作要跟踪收集和征集结合诸如“爱鸟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土地日”、“世界水日”等开展的群众性生态科普教育活动。同时,及时建立健全生态示范区建设与生态科普基地建设,建设集生态教育和科普、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景区档案工作。

3.建立生态政绩档案

着力建好对各级领导干部、企业法人代表、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干部生态建设工作的考核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制中,实行层层落实的责任制,树立“绿水青山也是政绩”、“植树造林就能富民”的施政理念,用“绿色GDP”来端正政绩观。加强生态创建方面的档案工作,作为提高生态文明建设骨干队伍业务水平的历史记录和参考材料。目前,浙江省已初步形成了全社会的绿色创建网络,相继产生了一批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生态乡镇。丽水、衢州两市和41个县(市、区)开展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安吉被命名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县,成为第一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6个试点之一。浙江省还把生态创建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相结合,与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庄、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等创建活动相结合。目前,浙江省已有4643个行政村初步建成省级生态村,占浙江行政村总数的10%,建成各级绿色学校近5000所、绿色社区651个、环境教育基地182个,其中国家级的绿色学校49所、全国绿色社区27个、国家绿色家庭22户,为生态省(市、县)建设打了下坚实基础。

4.建立生态环境档案

围绕各地社区充分利用居住地的宣传阵地,组织居民开展生动丰富的保护环境、爱护自然、健康生活等活动。建立记载如嘉兴市南湖社区组织居民开展爱护家园的演讲活动,社区居民用亲身体会呼吁人们保护好居住环境,建立和谐的生活家园等培育公众保护生态环境情况的档案,努力为全社会形成提倡节约、爱护生态环境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服务。

5.建立生态教育档案

建立健全以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目的的国民生态环境教育档案。把生态教育中形成的各种载体档案作为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生动素材,为培养具有生态环保知识和意识的一代新人服务。

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措施

1.开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政策、法规宣传

政策、法规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2003年3月18日,《浙江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正式通过,成为浙江省开展生态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此基础上,先后制定了《浙江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浙江省湿地保护规划》等一系列生态保护的规划,为进一步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全省湿地资源监测、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奠定了科学依据。2009年4月17日,《浙江省公益林管理办法》出台,为浙江省加快“生态浙江”进程、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保障。为此,各级政府要加强这些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宣传日,每年分别制定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宣传计划;档案部门应将生态文明建设档案列入主要的工作内容,确定收集范围,在每次活动中做好跟踪服务,全面收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并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服务。

2.拓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空间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善人居环境服务为目的,不断拓展档案公共服务的空间和理念,积极开展档案公益服务,加快建立和健全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利用全方位、多渠道档案信息网络,采取高效、快捷的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主动提供档案服务。采取现场勘查、问卷调查、档案数据资料统计编研等多种方式,开展档案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情况的调查研究。

3.优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途径

档案部门一方面要将本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形成的各种载体的档案材料,采取各种方式收集和征集进馆,保管好利用好;另一方面有条件的部门要充分利用已取得成果的生态档案面向社会开放,利用网络和固定的展厅图文并茂地向市民展出,让市民从中感悟到生态文明给大家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激发其参与生态建设保护环境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要扩大对青少年宣传开放的力度,从小培养他们建设家乡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道德情操。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责编:耿国彪)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
基于TOPSIS法新疆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测度评价
读《有机马克思主义》
论周秦生态伦理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落实策略
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落实策略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发挥检察职能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