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移三十年
——我的兵学研究与《孙子志》的编撰

2010-07-19 06:45谢祥皓
博览群书 2010年5期
关键词:孙武孙膑孙子兵法

○谢祥皓

《孙子志》,谢祥皓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210.00元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一生矢志不移的目标。着力的重点,则在于道、儒、兵三大学派。春秋后期的老子、孔子、孙子,作为这三大学派的奠基人,他们分别创建了无与伦比的理论学说——道家思想体系、儒学思想体系和兵家思想体系。在其后的两千余年中,中国历代学人只能沿着他们的理论框架而稍作补充,没有根本性的建构更新。其中,对孙武的兵学体系,后世兵家几乎是亦步亦趋,未敢越“雷池”一步。

1980年,我进入山东社会科学院从事专业研究,专业方向就是中国哲学史。本来,若就哲学内涵而论,相比于道、儒二家,孙子的兵学理论毫不逊色,其理论的精确性与可验性尤为突出,正如唐人杜牧所言:“孙武所著十三篇,自武死后凡千岁,将兵者有成者有败者,勘其事迹,皆与武所著书一一相抵当,犹印圈模刻,一不差跌。”其书中所蕴含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精彩论说,令人惊叹叫绝。然而反映在当时的诸多中国哲学史、思想史著作中,《孙子兵法》的内容与地位,可称微乎其微,孙武不但不能与老聃、孔丘并立,甚至与庄、孟、荀、韩也无法相比。这不能不让人深感遗憾。1981年,我与几位同事策划编撰《山东古代思想家》丛书,孔、孟生于邹鲁,是中国古代儒学思想的首选人物,而兵学之孙武、孙膑,也是山东人,是兵学思想的首选人物。世称“齐国兵学甲天下”,二孙作为兵学的奠基人,其地位理当与孔孟并列。立足于为孙武、孙膑争取公正的历史评价,我承担了《孙武孙膑评传》的撰写工作——这就是我研究兵学的起点。

我是分三个层次完成我的孙子兵学研究计划的。

第一层次:纂辑《孙子集成》。此书的编纂,最初是受台湾严灵峰先生《庄子集成》《老子集成》的启发。1986年我应巴蜀书社约稿编撰《庄子导读》,此书所据资料,竟以一套《庄子集成》解决了大问题,宋、元、明、清珍善刊本尽在其中。当时我就想:如果能纂辑一套《孙子集成》,对孙子兵学的研究将会提供多大的方便啊!当代研究孙子兵学的学者们,有几人曾见过宋、明珍本?对于《孙子》本文中的字句是非人们何所依从?此事大约是一件顺天应人的善举,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各方的有力支持,深谙古籍版本的刘申宁君与我全力合作,山东省惠民县政府做后盾,各地图书馆积极配合,经过三年的努力,《孙子集成》于1993年由齐鲁书社出版。古代《孙子》珍善刊本及解说精华尽收其中。

第二层次:编撰《孙子集成书目提要》与《孙子校注菁华》。《孙子集成》计收《孙子》善本80种,均系影印,而且厚厚的24册让人望而生畏,一般读者很难读。所以我首先编写了《孙子集成书目提要》,说明《集成》中究竟收存了哪些书,由此可察知《孙子兵法》流传演变的历史脉络。然后,又选取了包括明正统《道藏》本《孙子注解》、赵本学《孙子书校解引类》、李贽《孙子参同》、清邓廷罗《兵镜》等在内的10种《孙子》刊本,点断、校注成《孙子校注菁华》一书,以供排印出版。此二种,均于1995年基本完成,共7卷,但暂未出版。

第三层次:撰写《中国兵学》。作为对孙子兵学的研究,上两个层次大致只能算“资料”的准备,此书,方正式进入了孙子兵学的系统研究。对于中国兵学的历史发展,明人茅元仪有句名言:“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就是说,出现于孙武之前的兵学撰著,其精华已尽收于《孙子兵法》的理论体系之中;而出现于孙武之后的兵学撰著,又大致是《孙子兵法》基础理论的字句阐释或应用性拓展。所以,《中国兵学》的实质与轴心,就是孙子兵学,二者的实质是完全一致的。此书1995年开始撰写,1998年完成。出版后,引起了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高度重视,被誉为“系统、全面反映中国兵家文化之历史发展的第一部”,“在中国兵家文化研究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996年2月,正在紧张撰写《中国兵学》之际,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邀请我为《山东省志》编撰《孙子志》。我立刻意识到:这是将孙子兵学研究推向更高层次的一个项目。既是省政府的任务,自然义不容辞,我当即接受,并且很快制定了“编撰大纲”。由于有上列研究及资料基础,《编撰大纲》很快得到史志办的认可。在向北京等地的专家学者征求意见时,又有幸邀请到吴如嵩、霍印章、黄朴民、苏桂亮四位学者共襄盛举:如嵩同志为军事科学院研究孙子兵学的首席专家,印章同志对《孙膑兵法》尤为专长,朴民同志的兵学研究早已誉满学界,桂亮同志对当代孙子兵学的研究及相关出版物的掌握可称海内独家。——有这样一个编撰班子,对这本书质量的把握,无需多言。

“志书”,当以真确、严谨为第一要求,又要力求系统、全面,其权威性应当是无可置疑的。为达到这个要求,作者慎之又慎。如书中所录《孙子》文本,其最佳刊本(如孙星衍刊顾千里摹宋本等)均为作者所收藏,付印之前又专门再次逐字校对。作者深知,“志书”是为人们提供“依据”的,我们的《孙子志》也确实是尽了最大努力来争取达到这个标准。但结果如何,还需请读者评判。

猜你喜欢
孙武孙膑孙子兵法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孙子兵法友谊辩论赛在滨州学院举办
中西文化的关键性差别
三令五申
孙武宴
孙武练兵
孙膑与庞涓
比赛吃馒头
假痴不癫
三令五申
《孙子兵法》这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