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417000)林蒲田
乌塌菜,别名塌地菘、塌科菜、黑菜,是不结球白菜的一个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能在春节前后收获,以经霜雪后味道鲜美而著称。
乌塌菜含有很高的抗坏血酸、胡萝卜素及钙质矿物盐类,被称为“维他命”菜,自古因其具有甜鲜的独特风味和高营养成分而视为白菜中之珍品。
乌塌菜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特点,与普通白菜相近。但乌塌菜是株丛塌地或半塌地生长,叶椭圆至倒卵形,浓绿至墨绿色,叶面平滑或皱缩。耐寒力强,耐热性较弱,能耐短期-10℃低温。叶绿素含量较高,在温度较低时,也能维持光合作用而缓慢生长。
乌塌菜分塌地和半塌地2种类型,单株重200克~400克。在长江流域露地栽培多在9月播种,气温高时,苗床应盖遮阳网降温,10月移栽,苗龄20天~25天,幼苗六七片叶时即可定植。定植地要施足有机肥作基肥,株行距为25厘米~30厘米,栽后立即浇定根水,并分次追肥淋水。在冬前可覆盖些土杂肥、草木灰保苗越冬,早春返青后,追施稀薄粪水或尿素二三次。乌塌菜病虫害发生较轻,常见病毒主要有霜霉病和软腐病,虫害有蚜虫和菜青虫,应及时防治。
乌塌菜一般在播后60天左右收获,以经霜后采收为宜,这时叶片含糖高,叶厚质嫩,食味清甜鲜美、风味更佳。可以与肉片、火腿、腊肉、虾米炒食,也可以与鸡蛋、鱼片作汤,亦可用来涮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