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聪
[摘要]图式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读者如何运用已存的背景知识来进行英语解读,强调阅读实质上是读者及其背景知识与阅读材料所输入的文字信息交互作用的过程。本文主要探讨图式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阅读教学,阅读水平
一、引言
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读者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围绕这一课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他们主要围绕读者阅读的方法、阅读的技巧、习惯和阅读学习策略展开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尝试将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相关的研究成果运用到阅读教学实践中,期望能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图式理论与阅读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F. C. Bartlett于1932年在其著作《记忆》(Remember)中提出了“图式”概念。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以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图式阅读理论是近年来被普遍采用的阅读理论,它认为,图式是认知的基础,是储存于大脑记忆中用于表达一般概念的资料框架,人们在接受新信息前,头脑中已经储存了无数的知识(即图式),它包括个人以往的经验,事实或已学过的知识等等,它们经过分工,分门别类地储存于大脑中,组合成图式网络,给读者提供一种参考系,使读者对所阅读的材料能够正确理解。图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t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ta)和修辞图式(rhetorical schemata)。语言图式是指读者业已具备的语言知识,即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是指对文章的内容范畴和文章主题的熟悉程度。修辞图式是指有关各类文章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例如,寓言、故事、诗歌和戏剧等都有各自独特的体裁结构。读者对文章体裁结构的了解也有助于其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图式的激活有三种基本模式:即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 model),自上而下模式(up-down model)和交互模式(interactive model)。自下而上阅读模式的特点是强调语篇本身的作用,认为阅读是由低级的单词解码到最终获取信息的过程,即读者只需逐句弄明白文字的意思,便可了解语篇所传递的信息。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与自下而上阅读模式刚好相反,认为阅读是“一个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包含思想和语言的相互作用过程”。熟练的读者无需精确的辨认和理解读物中每个字、每个词,而是利用语言中的冗余现象有选择地捕捉最重要的语言线索,并在阅读过程中一边推断、预测,一边修改,以达到花费最少的精力,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建作者信息的目的。然而,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的理解模式,都有其局限性,在实际的阅读理解过程中,这两种方式实际上相互渗透,共同促进阅读理解。图式理论从认知心理学、语用学、信息处理和从智能等方面为阅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对阅读过程和模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三、图式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重视图式理论的运用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提高阅读能力。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填补学生对外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和空缺。例如:在美国的婚礼上,女孩子出嫁时娘家人要给她戴上“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and something blue”。为什么呢?脑子里没有与美国婚俗文化背景相关图式的中国学生,就无法对这一缺省的图式进行有效的认知,从而影响到阅读理解。所以教师应在训练学生阅读理解之前稍花些时间,启发学生谈谈中国的婚俗,然后再告诉学生一些西方的婚俗,着重说明美国婚礼有一种老传统,就是新娘身上要穿戴旧的、新的、借来的和蓝色的服装和饰物,象征着婚后会交好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先是激活学生大脑中的婚俗图式,使他们产生联想,接下来讲述语篇所涉及的美国婚俗,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信息,填补了他们头脑中外国婚俗背景图式的空缺,为理解文章建立起了必需的框架。
第二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寻求意义,预测、推理和证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搜索语篇信息,并利用所得信息对语篇的内容进行预测并最终证实。因此,在训练阅读练习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标题、主题句、文章的体裁等进行预测,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阅读理解训练得以顺利进行。例如:“Wanted loving Navajo babysitter for three children, six, four and two”, “Wanted a person sharing an apartment”. “Wanted…”这是在英文报纸上常见的属于招聘的广告。但如果我们不清楚文章的体裁是广告,就有点难懂它的意思,还以为是语法错误或不完整的句子。
第三采用辩论的方式激活学生的图式。教师在教学有关事物利与弊的文章时,可以安排学生在读前进行正反两方的辩论,让他们能更深刻地理解该话题内容,以充分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例如在阅读材料是关于看电视的利与弊时,我就组织了学生进行正反两方的小型辩论。由于都是身边比较熟悉的话题,学生都很感兴趣,并且都踊跃发言,正反两方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了看电视对学生平时学习生活的影响,教师则在辩论后进行小结。学生在此教学环节对主题做了深入的思考,并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辩论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背景知识。
第四可以让学生用联想的方法来陈述与主题有关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前活动”,教师可将一些关键词语或文章主题写在黑板上,问学生看了后“产生了哪些联想”,“什么使你联想到了……”, “基于以上讨论,你对……还有哪些新的想法?”等问题。这是一种有效的“读前活动”形式,这一活动不仅能够使教师弄清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背景知识空缺,而且有助于促动学生头脑中的已有图式。
第五多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生活,不断丰富他们的背景知识。例如在分析对比两个英语水平相当的班级的学生阅读同一篇描写西方圣诞节活动的文章的理解情况时,其中一个班的学生由于亲身参加过外籍教师在圣诞节前夕的准备与庆祝活动,对文章的理解就比另一班学生正确、全面,因为阅读材料输入的信息能很好地和读者原有的亲身体验理解的知识进行交互作用产生理解。
四、图式理论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图式阅读理论从心理认知的角度对阅读理解过程给与了科学的分析,从中找出了影响阅读理解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图式的激活有三种模式,为学生认识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第一教师要选取合适的授课模式,多注重语篇教学,不要完全将重点放在材料的生词密度、语法难度等语言因素上,不要过分强调每个单词,句子和语法,过多地讲解语法和句子的用法,将会妨碍学生的通篇理解文章的能力。
第二平时教师要注意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还要适当填补学生空缺的图式,启发学生在阅读中将已有的图式与输入的文字信息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以达到最佳的理解效果。
第三教师在平时的阅读理解授课中要设法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西方国家文化背景的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图式,扩充知识面,建构多网络的图式以便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读者可以提取。
参考文献
1.肖付良,刘新兰,曹淑萍.《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职教与经济研究. 2007年12月第5卷第4期.
2.刘龙根.《“认知框架”理论与外语阅读教学》. 外国语文. 1988年第1期.
3.余怀松,刘骁明.《英语阅读教学中激活背景知识的策略》.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