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英语分层分类个别化教学探讨

2010-07-14 01:50
中学英语之友·下(综合版) 2010年5期
关键词:人格分层分类

康 珍

许多学校为了保证和提高升学率,甚至把成绩较好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班级,目的是为了减少学生间的差异,进行统一教学,但即使这样学生间的差异还是客观存在的,同时被分到普通班的同学心理上产生自卑感,分到优等班的大部分同学由于竞争压力的增大,产生学习焦虑,以至于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习的提高;有的同学(如在多次考试中获得好成绩的)则产生骄傲的情绪,目空一切,不利于其和谐人格的形成。在统一教学的模式下,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成绩差的学生对学习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许多辍学;学生在教学中个性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由于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心理健康水平每况愈下。针对这种情况,本课题组提出“分层分类个别化教学模式”。

一、国内分层教学的状况

目前,对分层教学的研究己经进入到深化阶段。从最初单一地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分层到现在对学生按知识水平分层、按学习能力分层、按学习风格分层、按学习特长分层等多层次分层;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分层、练习分层、检测分层扩展到教材分层、教学内容和要求分层、教师备课上课分层;从单科分层向多科分层发展;从小组、班级分层向全年级走班分层发展。

分层教学由原来主要在基础教育中进行,逐渐扩展到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与中专学校,但大学不多。分层教学由原来在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发展,由原来大部分是在城市的学校进行扩展到农村的学校,各个地区的分层教学由原来的模仿到根据自己的校情创造性地开发适合自己的分层教学模式。

二、国内分层教学的不足

(一)指导理念的误区

现在的分层实验有一个共同的假设是:学生的差异不利于教学。分层目的就是要减少学生之间的差异,以供尽可能的进行统一的教学,实际上在老师的教学理念的潜意识里还是认同传统的统一的教学模式,无意中做着力图把学生差异减小的徒劳无功的努力。学生的差异是各个方面,千差万别的,分层分班制、分层走班制看似减少不少差异,实际上学生之间的差异仍然是很大的,如个性特点、爱好、兴趣、生活经验、家庭背景等等。即使成绩(多以分数呈现)差不多的同学,他们的思维的特点、品质、方式、和知识的建构特点等许多方面也是不同的。而实际上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资源,本课题组提出的分层分类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不同,利用该资源,而不是消极的回避它,抹煞它。既然如此,分层之后也没有必要告诉学生各自所属的层次,老师心中有数就行,更没必要按层分班分级大张旗鼓地流动走班上课。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骄傲的情绪不能得以张扬。

(二)分层的标准仅以成绩,忽视非智力品质

多年以来人们对分层教学进行着探索,大多数分层只是按照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智能潜力;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缺乏科学量化估计,只限于老师的经验估计;只注意学生的偏好,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类型,忽视了学生的和谐人格的培养;明分层导致“标签”效应,使“下层”的学生产生自卑感,在学习上产生抵触情绪,“上层”的学生产生自傲的情绪,暗分层又导致了操作的不便。鉴于此我们探讨在自然分班的情况下,既提高各层次各类型学生的成绩又培养其和谐的人格,探讨班内暗分层分类分组教学的模式。

学生的非智力品质较少关注。一个合格的人才不单是要有知识,健全的、和谐的人格更为重要。我国的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很快,但实际上在教育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的人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辅导老师的责任,他们只是教授所担任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在本学科的能力,忽视非智力人格因素的培养,况且许多学校还没有配备心理辅导老师。

(三)简单的分为重点班和普通班

当前分层教学仍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班内分层给老师的教学带来沉重负担;分层分班制实际上就是分成我们常见的重点班和普通班,其带有明显的歧视形式,弊端最甚;分层走班制给学校学生管理造成很大麻烦,而且学生流动较大,学生集体观念差,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不熟悉,交流较少。绝大多数是明分层,这就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实际上无论怎样分层学生差异仍然存在,被分到优秀层的一些学生容易滋生骄傲情绪,而另一些学生由于在优秀层的下层,则感到压力很大;处于中层和下层的学生则产生被抛弃的自卑心理,自暴自弃,以各种方式发泄他们的不满,如逃学、顶撞老师、打架、破坏公物等等。虽然许多分层的实验都采取一些措施但仍然不能根本解决分层带来的这一弊端。

三、分层分类个别化教学探讨

本实验将探讨在自然分班的基础上的班内分层分类个别化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分类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学生学科成绩与心理健康状况同时受到关注。该模式在班内按学科成绩同时参考能力水平分层,学生的分层层次不公开,实行隐性分层,并根据具体情况可动态调整,即动态分层;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分类,可以告知每个学生其性格特点;根据学生的层次和个性特点进行异质优化分组,并根据学生自愿,可自主调整;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合作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的学科成绩和人格和谐程度有所提高。

本实验探索三个结合与创新。一是将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心理发展结合起来,并依据学生的学习发展档案和心理发展档案进行分层、分类教育和教学评估。二是将分层、分类教学与成功教育、主体性教育、合作教育结合起来,把处于各层、类的学生都看成是各有所长,并实施结构优化编组,以期实现优势互补。三是将分层、分类教学与个别化教育结合起来。

猜你喜欢
人格分层分类
以鸟喻人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按需分类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