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来自第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的声音与成果

2010-07-13 09:01:52陈全育夏光朱敏悦陆征葛榜军
太空探索 2010年7期
关键词:全球卫星学术年会导航系统

□ 本刊特约记者 陈全育 夏光 朱敏悦 陆征 葛榜军

初夏的北京繁花似锦。5月19日,在曾创造奥运会历史上“无以伦比”盛世规模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中国第一届卫星导航学术年会隆重开幕。会议规模之大,参会人数之多,是很多人没有料到的。

会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规划再次鼓舞了与会所有人员,“打造世界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成了大家的共同心愿。而来自于全国各地从事卫星导航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的专家们,更是以丰硕的研究成果给人们带来了惊喜。

6月2日,伴随着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的顺利升空,人们的愿望再次向现实迈进了一步,导航市场的“北斗时代”已经越来越近。

“增强社会和学术界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参与度,活跃我国卫星导航领域的学术氛围,促进全球卫星导航学术交流与合作;发现新人才,探索新思路,促进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技术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和可持续发展。”

——首届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宗旨

大会交流现场

“源头活水”何处寻?

5月19日是会议的第一天,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国家会议中心三楼主会议室内座无虚席,从事北斗系统建设和应用的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各方面的专家、代表共10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在这个充满激情的空间内,最引人注目的是来自卫星导航及相关领域的十几名院士和致力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理论和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

据统计,大会共收到77个单位的473篇论文。多位与会专家认为,这些论文是大会最重要的成果,它们代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方面自主创新的真正力量,因为相关研究工作的广泛程度和深入程度将直接决定“北斗”未来普及发展的方向。学术年会从473篇论文中遴选出近20篇优秀论文,对论文作者在表彰的同时,还许诺将可以满足其申请一定数额的科研经费,以支持他们进行理论和技术方面的学术研究。

记者从大会组委会获悉,和已经举办5次的北斗导航卫星应用大会相比,学术年会最主要的宗旨是搭建一个开放、权威的学术交流平台,增强社会和学术界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参与度,活跃我国卫星导航领域的学术氛围,促进全球卫星导航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进一步发现新人才,探索新思路,促进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技术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更加重视学术在引导应用方面的作用。只要有了高水平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就会有高水平的应用成果。”会议有关组织人员告诉记者。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前身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建设其实就是始于一个学术理论成果。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GPS系统只有自我定位功能的问题,中国卫星测控专家陈芳允和美国教授奥尼尔不约而同地产生了把导航定位与数据通信聚合为一体的设计理念,即依靠同步轨道上的两颗卫星实现上述功能的双星定位系统。

1985年至1990年,双方均进行了该系统的概念性研究,奥尼尔在美国还成立了一家公司准备上马这个项目。当他听说中国科技人员也在进行同一论证时,有些吃惊:没想到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并不落后于西方人,陈芳允的想法竟然和自己如出一辙。奥尼尔曾经来华寻求合作,还和陈芳允开了一个玩笑,大意是虽然我们是同一时间起跑,但因为我在杂志上公开发表了论文,进入了全球检索,可你只动手干活没有发表论文,所以我还是双星定位的“第一”。

然而,好景不长,奥尼尔的公司由于技术、经济等困难,很快就破产了。双星定位的理论设想也随之停留在纸面上,被束之高阁。而此时中国的技术推进不断深入,在突破了中心站和用户机等关键技术后,卫星导航工程于1994年立项,并于2003年建成了由3颗同步轨道卫星(2颗实用、1颗备用)、一个中心站、几十个校标站和用户机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

“中国是全球卫星导航应用的最大市场,要分享这块‘蛋糕’的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应抓住机遇,从应用领域、应用方式、应用价值三个方面加强自主创新和集智攻关,创造性地提出应用服务解决方案和规模化推广策略,共同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规模、应用质量和应用效益。”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师孙家栋

“蛋糕”背后的整合

在学术年会主会场的左侧,是作为会议重要内容的卫星导航技术成果展览展示会。

“做北斗导航定位产业化领先者”,“北斗导航产业领导企业”,“打造GPS/北斗导航产业链”,“致力于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展览展示会上,24个展位的51家参展企业和单位代表了致力于北斗应用产业化的中坚力量。

会场外展览一角

年会报告展示

参展产品

“此次展会是我国北斗卫星应用企业联合展示应用成果的高水平的盛会,也是继续推进北斗应用产业化的加油站。”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几年来,我国“北斗”产业从无到有,从零散到规模,从单一行业辐射到多个行业,初步形成了用户终端、信息服务系统、集团系统等20余款应用产品,50余家研制生产厂家,7家分理服务专业公司和国家级卫星导航定位信息服务中心,数万名科技人员的建设应用队伍,数万台年设备生产能力,数十亿元市场占有量的产业化规模。北斗卫星导航产业正在成为继移动通信、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新兴高技术产业。

然而,伴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北斗导航产业市场逐渐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

由于没有明确的行业管理部门,没有行业标准,使得整个卫星导航行业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虽然,大家都知道这种不良局面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控制,但这种混乱的市场也给整个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记者在和展会的部分参展商的交流中,发现了这样一种情况:目前各生产商研制生产的“北斗”用户终端大同小异,价格也相差无几,除了供应特殊的用户外,大众市场几乎鲜见有使用者,一方面是因为体积较大,携带不便,另一方面价格昂贵。

王礼恒院士、戚发轫院士等在会议间隙交流

“目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快速建设带来了大量的市场机遇,但如果企业不从大众用户的真正需求出发,那么再大的市场也是不能实现的,至多可以画饼充饥。”一个参展商这样告诉记者。

也正因为这样的担忧,包括孙家栋院士在内的许多专家在学术年会中发出了“共同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规模、应用质量和应用效益”的呼吁。这其中,实际上深含企业之间的整合发展之意。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展区

“适者生存”,这是市场经济的铁律。这些企业能否真正面向大众市场而开展合作和整合,能否适应大众的需求进而引领大众消费,是检验企业能否分得“蛋糕”的最重要因素。

记者了解到,参展的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加强业内整合的必要性,并已经开始有所行动。在民用导航市场发展较快的广东省,已经有几家企业有了资源整合规划,并有业内杂志创刊,以期打造更大的合作平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中国愿意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发展卫星导航事业。”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

“走向世界”进行时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会上的主题报告,再次以官方的口吻宣告了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思路。

和以往的声音相比,冉承其的本次宣告显得更加铿锵有力。也许有个背景是,虽然当时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即将发射的消息还未公之于众,但冉承其比谁都清楚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正在通过高密度发射而加快步伐。

按照规划,中国将本着开放、独立、兼容、渐进的原则,发展自主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三步走”发展路线图已清晰明确。其中,第一步,从2000年到2003年,我国建成由3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12年前形成我国及周边地区的覆盖能力;第三步,于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这一更加明确的表态和卫星组网发射的实际行动,都无疑向我们展示:和北斗卫星导航实验系统相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真正目标是走向世界。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师孙家栋在会上所作的题为《北斗卫星导航发展之路》的报告中,结合北斗卫星导航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全面地把它放在世界卫星导航的进程中去考察。

在报告的“世界卫星导航竞争中的北斗”部分中,孙家栋指出,世界卫星导航系统的竞争是不争的事实,竞争的焦点是竞相发展自主的更高性能、更加可靠、更高效益的卫星导航系统。我国决心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既有历史机遇,也有现实挑战。

很明显,在这位中国航天的泰斗眼里,真正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走向世界的捷径。

在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孙家栋表示,与美国、俄罗斯和欧盟一步建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路线相比,我国采取了分阶段、分步骤的发展策略,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这种发展策略,既便于我们不断地吸收新的科技发展成果,也有利于我们在新技术的基础上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显出我国的特色与优势。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在特邀报告中,从工程组织实施方面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作出了思考。他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个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要发挥中国航天已经形成的系统工程组织管理能力,加强自主创新,紧跟世界一流技术,建设国际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猜你喜欢
全球卫星学术年会导航系统
全球卫星互联网应用服务及我国的发展策略
卫星应用(2022年1期)2022-03-09 06:22:24
说说“北斗导航系统”
呼叫北斗
中国北斗集结完毕!
环球时报(2020-06-24)2020-06-24 05:13:15
2018年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HPC CHINA 2018)征文通知(第三轮)
计算机应用(2018年7期)2018-08-27 11:17:50
“北斗”导航系统是怎样炼成的
一种GNSS/SINS容错深组合导航系统设计
上海市通信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召开
第十次中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解读全球第四大导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