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才
高云才,人民日报经济周刊主编摄影/ 雷定演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能源供应为经济高速平稳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支撑。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能源供应主要以化石能源为主。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低碳,需要清洁能源,而发展水电正适应了这一历史趋势。
经济数据说明了我国大力发展水电,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性。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31亿吨标准煤,其中水电、核电、风电等商品化非化石能源消费量约为2.3亿吨标准煤,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8.3%。按到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5亿吨标准煤来计算,为实现非化石能源达到15%的目标,水电装机应达到3.5亿千瓦,风电应达到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应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应达到3000万千瓦,核电应达到8000万千瓦左右。
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有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措施,我国已经对国际社会作出到2020年减排目标的庄严承诺,要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并形成新的战略性产业,大力发展水电是义不容辞的。
当前,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是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战略选择。中央强调,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期,同时国内外各种不确定因素纠织在一起,经济稳定增长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一方面,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1%;另外一方面,经济增速下滑势头明显和经济扩张势头减弱,订单指数和生产指数同时下滑,产成品库存指数继续上升,生产指数6月环比下降2.4,7月又有新的下降。
其一,GDP增长需求是内需的核心,作为清洁能源,发展水电可以顺应GDP增长需求,为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动力。
中国水电发展既有巨大潜力,又面临着6.76亿千瓦发展不足的问题。数据表明,中国的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7.6万兆瓦,年发电量5.92亿千瓦时,可开发装机容量37.8万兆瓦,年发电量1.92千瓦时,均居世界首位。
虽然建国以来我国水电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水电装机已达2亿千瓦,但开发程度还很低。我这里提供个历史资料,截止1998年底,中国已建成的水电站总装机仅占可开发容量的17.19%,按发电量计算仅10.6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2%,远低于工业发达国家开发水平(50%—100%)。从1998年到现在,我国水电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即便如此,水电开发程度在世界上还是偏低。
其二,满足投资需求是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条件。我国水电事业投入,在有效地增加了投资需求的同时,还满足了一部分就业需求。从改革初期的鲁布格水电站建设,到小浪底、三峡、溪洛渡等水电建设,我国水电事业建设投入巨大,成就突出,有效地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的投资需求。
其三,发展水电事业可以有效地调整能源供应结构。传统火电占我国能源供应的大头,而水电在我国能源供应中所占比例还很少。到2020年,如果我国水电顺利实现3.5亿千瓦装机,我国能源供应结构将得到相当程度改善。
近些年,在我国水电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妖魔化水电的报道和观点也常见诸报端,给水电事业的正常发展带来一些干扰。
怎么看这种现象呢?应该说,关心环境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友好型社会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在水电开发上,一些不太注重环境的个别小型水电站为纯粹的环境保护主义者提供了口实。但从全局看,我国的水电建设不仅没有破坏环境,而且优化了环境。
2008年11月,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让香溪河面骤然宽了起来。 摄影/陈文
事实胜于雄辩。我曾经到乌江考察水电站建设,这里蓝天碧云,一江青水。像小浪低、三峡,在发挥巨大的发电、防洪效益的同时,还成为全国著名的水利旅游风景区。从全局上判断,发展水电,有效地降低了碳排放,优化了环境;发展水电,通过环境整治,大量水电工程成了旅游风景区,同样是优化了环境;发展水电,因为水电是将水的势能转化为动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同样是优化了环境。
理论上认识水电有利于帮助我们引导舆论。水电究竟是破坏环境还是优化环境?答案已经很清楚了。真理不怕辩论,真理也喜欢辩论。应该说,纯粹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和借鉴,就是我们在建设水利工程时,要更多地考虑环境美化和优化,这样,好事就能做得更好。
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的讲话中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针对当前水电事业的宣传,我们完全可以说,水电建设舆论导向正确,是国家和人民之福;水电建设舆论导向错误,是国家和人民之祸。
在未来的水电事业中,我们在充分论证、科学规划的同时,兼顾美化环境、顺应河流自然属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我多样性,扎实细致做好水库移民搬迁工作,水电的春天就一定会到来。作为宣传工作者,我们将努力做好水电事业的宣传,做科学发展的促进派,做清洁能源的促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