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刘芳
2010年3月举办的第18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10)是三网融合新政出台之后的首个广电行业盛会,以“普及数字高清,应用新兴媒体,推进高速网络,开创广电新纪元”为主题。展会内外折射出来的信息,正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广播影视的传播理念、方式方法和业务形态。
新业务新媒体层出不穷。在CCBN2010展会上,广电总局将面向三网融合的广电新业态划分为基本服务类业务、基础互动业务、广电网络服务业务、基于广电网络的安防服务业务、基于广电网络的多媒体通信业务、基于广电网络的互联网接入业务、基于广电网络的专业数字信息服务业务、基于广电网络的物联网业务等八大类共46个子项,这些新业态涵盖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涵盖了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林林总总。如果广电部门能成功运营这些新业态,将改变广告、收视费等传统收入来源,拓宽广播电视新的发展空间。
接收终端多样化。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接收广播电视节目的不再仅仅是收音机和电视机,还包括计算机终端、手持终端和其他移动终端,其中家庭终端正向以电视机为中心的数字家庭终端和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数字家庭终端两个方向发展,移动终端向以手持终端为中心的多媒体终端发展。其中,以电视机为中心的数字家庭终端是将数字广播电视与互联网两种方式作为传送路径的一种新型电视接收机,通常通过配备机顶盒,可存储所传送的信息,具备通信、广播电视、存储多种功能;以手持终端为中心的多媒体终端可以让人们在任何地方通过“手持设备”来选择数字电视频道,及时收听收看新闻、音乐和其他节目。
安全播出面临新挑战。随着广播电视系统网络化、计算机化程度越来越高,广播电视技术设施的系统性、关联性越来越强,很多情况下是一处受损全盘遭殃。此外,先进的发送、传播技术也常常成为别有用心的人实施破坏的重要手段。随着CMMB、地面数字电视、互动电视、视听网站等新媒体、新业态的不断出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体系越来越庞大。
节目制播从垄断走向竞争。传统体制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实行严格的节目制作准入制和节目播出审查制。节目播出机构只能是电台、电视台。节目制作部门要么是电台、电视台,要么是经广电总局审批拥有节目制作许可证的社会制作机构。三网融合的新技术、新政策正在打破这一传统格局。一方面,节目的制作突破准入界限,个人制作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另一方面,视听节目的发布主体不再局限于电台、电视台,网络电视台(互联网站)将成为视听节目发布的重要平台。
节目传送从专营走向开放。传统体制下,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传送的业务泾渭分明,互不交叉。在广播电视系统内部,也是中波、调频技术构成广播网只传广播信号,有线、无线的电视网只传电视信号。在下一代信息网络中,广播电视网、通信网、计算机网都具备了传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广播电视节目的传送将从专网传输逐步走向开放。一方面,广播电视传输网将具备同时传送广播、电视、数据等业务的能力;另一方面,网络电视等新的业务将完全通过计算机网传送。
制播系统向智能化综合平台发展。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广播电视业务流程,采、编、播、传、发、控由原先采用录相带(录音带)为连接各环节的媒介,演变成了网线、光纤和交换机,满足多形式媒体的内容制作。今后的广播电视制播系统将因智能流媒体、海量存储、高清制播等技术的应用而向智能化综合平台方向发展。此次展览会上,国内部分视频厂家推出了智能化媒资管理系统,通过关键字搜索,可帮助用户准确找到所需画面,相对于以往只能查找到所需文件,智能化水平又有进一步提高。
面对“三网融合”发展趋势及其对广电行业带来的挑战,广电部门必须清醒认识到垄断格局已被打破,广电与电信业务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已成事实。应按照国家三网融合相关政策精神,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融合和竞争,加快自身在业务、运营、机制体制等多个层面的创新,尽快形成适应三网融合发展潮流的运行模式。
首先,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事业产业大发展。在国家三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下,广播电视新媒体、新业态进入了一个空前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市级广电部门须认真研判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既重视传统媒体,又关注新媒体,通过项目来推动事业产业进一步发展。
其中,建议实施以下事业类项目。一是实施村村通、村村响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通过组织召开现场会的形式,推广先进县(市)的经验和做法,利用机房、频率、光缆、杆路等现有资源,采用县、乡、村三级全程共缆可寻址调频广播的技术手段,采取财政拨一点、新村办自筹一点、镇财政出一点、挂点单位资助一点的“四个一点”的筹资方式,建成遍及城乡的广播覆盖网络,不但将党的方针政策、科技兴农措施等传到千家万户,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基本的广播服务,而且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还可发挥其紧急广播的功能和作用。二是延伸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我们应对市内机房、铁塔、供电、光缆等现有资源进行全面盘点,完善技术方案,早日启动建设,为全市提供套数多、质量好的地面数字电视节目,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迅速扩大中央、省、市、县广播电视覆盖范围。三是建设全业务监测网。根据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广电部门的四项任务中有一项是建立与三网融合要求相适应的监管体系。作为监管部门之一,广电部门应针对互联网时代内容发布不确定性的特点,按照“贴近管理,服务大局,优化资源,上下贯通”的原则,将地面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互联网音视频广播等新业务纳入监测范围,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建立一个开放的、统一的广播电视监测信息综合服务技术支撑平台。
在产业发展中可研究实施的项目有:一是开展数字移动电视试验。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获取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安全播出、事业产业、经营创收、队伍建设等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完全具备了新上移动电视频道的能力和条件。为满足流动人群的普遍需求,市级广电部门可以向上级争取,采用地面数字电视国标系统的技术,在各高山台设立主基站,通过组建单频网的方式,引进合作方,开展数字移动电视试验,为安装了接收装置的公交车等各类移动载体传送广播电视节目。二是合作开发有线数字新业态。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是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切入点,为广电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盈利增长点。市广电部门应高度重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带来的机遇,积极与省、市网络公司商谈,发挥自身在内容、运营及公信力等方面的优势,以我为主,掌握搭建本地信息资讯平台的主动权,采取“由我方提供资讯、网络分公司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的基本合作框架,提供每日新闻、阳光政务及与当地衣食住行等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信息,从而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三是建设全业务节目平台。据悉,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目前已经或者即将拥有面向PC终端的视频牌照、IPTV牌照和面向电视终端的网络视频牌照,将是国内视频服务行业中“牌照最全”的一个,甚至比央视自身还要“全”。这种定位上的特殊性,一开始就决定了CNTV是三网融合的代表性产物。这充分表明,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管是传输路径,还是接收终端,都正在改变传统意义上“广电覆盖”的内涵。我们应顺应发展趋势,针对电视机、收音机、手机、车载等不同终端,统筹无线、有线、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构建广播电视现代传播体系。电台、电视台应在台内数字化进程中,按照总局台内数字化建设白皮书的要求,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不仅要继续为电视机、收音机等终端用户提供良好的节目内容服务,还要考虑为手机、计算机、MP4等终端用户提供良好的节目内容服务,分别传送纯视频传输流和数据传输流,发展“融合媒体”。
其次,顺应融合时代,创新广电节目形态。融合以后,不仅信息传播、内容和通信服务的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人们信息消费的具体方式也将有质的变化。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应按照“跨网络、跨屏幕、跨平台、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的要求,不断引进网络新技术,以打造适应网络融合的广电节目新形态。
一是增加直播比重。借助于3G等现代电信网络条件的电视现场直播,将改变利用光缆、微波等传统的信号传送方式,有利于对突发事件的快速报道。这次展会上,有厂家推出3G传输终端,利用3G网络,第一时间将突发事件的图像、声音传回演播室,经与现场联线后,实现节目直播,以满足受众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的需求。
二是受众广泛参与。借助于互联网站、移动通信,电台、电视台与受众可以形成强力互动,这种互动不仅给节目制作提供了鲜活的内容资源,而且使广播电视节目服务更具针对性,进而使广播电视的品牌价值大幅度提升。展会上,有厂家推出了利用3G手机快速向制作机房回传数据文件的软、硬件,大大提高了节目采编效率。
第三,关注试点业务,加强技术交流与培训。全业务运营是三网融合发展的必然。6月份出台的《三网融合试点方案》明确了符合条件的广电企业可以申请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等,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可以申请经营除时政类节目之外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互联网视听节目传输信号、IPTV传输业务等。《方案》指出: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由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负责。随着试点全面推进,融合了广电、电信特点的新业务,将可能成为双方新的发展空间,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三网融合对广播电视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同时它也会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如何应用新技术焕发广播电视媒体的新活力,如何在发展新媒体中占据有利地位,如何准确掌握三网融合的技术特点与规律,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需要继续实施“送出去,请进来”战略,需要加强与先进地市及设备厂家的交流与研讨,需要打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①周志强等:《下一代技术及影响:通信、计算机与广播电视》,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