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荣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浙江 杭州310014)
与SDJ 336-89《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相比,在变形监测部分,DL/T5178-2003《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最大的变动是从大坝基本位移中去除了坝体、坝基挠度,并去除了对挠度监测的精度要求,从而消除了SDJ 336-89规范中对变形监测规定的一些矛盾。
垂线监测是一种采用金属铅垂线作为准直线的监测技术,它可分为倒垂线监测和正垂线监测。
倒垂线监测是利用液箱中液体对浮子的浮力,将锚固在基岩深处的不锈钢丝拉紧,成为一条铅垂线,并以此测定大坝的变位。由于垂线支点在下,故称为倒垂线监测。倒垂线监测大坝变位直观,测值即为该测点对于基岩深处的绝对位移值,不用换算,精度高。
正垂线监测是在悬挂点悬挂一条带有垂球的不锈钢丝作为铅垂线,并以此测定大坝的变位。由于垂线支点在上,故称为正垂线监测。正垂线监测大坝变位设备简单、安装方便、观测迅速且测值精确。但是,正垂线监测与倒垂线监测不同,作为准直线的正垂线是不断变动的,因此,它监测到的不是大坝某一点的变位值,而是该测点与悬挂点之间的相对位移值,即垂线支点(即悬挂点)的位移和测点位移的差值。而该点与垂线最低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移值(i)需按下式计算:
式中:S(n)为垂线最低测点的测值;n为测点总数;S(i)为第i号测点的测值,序号由上至下。垂线支点 i=0,且 S(0)=0。
由式(1),可得垂线支点与垂线最低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移值
当测点总数n≥2时,可以测得大坝变位曲线,即大坝挠度曲线。
挠度在力学上有严格的定义,在苟文选教授和白象忠教授主编的《材料力学》中都有如下定义,在平面弯曲情况下,以变形前的梁轴线为x轴,垂直轴线的轴为y轴,变形后的轴线将成为xy平面内的一条曲线,称为挠曲线。挠曲线上横坐标为x的任意点的纵坐标用v表示,它代表坐标为x的横截面的形心沿y方向的位移,称为挠度。清华大学范钦姗、殷雅俊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单辉祖教授定义得更简洁,横截面的形心在垂直于梁轴方向的位移称为挠度。
由上可见,挠度为梁横截面的形心在垂直于梁轴方向的位移,对于重力坝来说,挠度其实就是水平位移。工程中,由于垂线测点并非都设在重力坝坝段横截面的形心,因此,所得挠度只是一种近似,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挠度,说它是水平位移则更确切一些。
有人认为,坝体挠度是一个变形指标,是大坝监测的一个物理量。但是,坝体挠度不是一个基本变形量,而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导出量。只要在一条特定的直线上有3个以上水平位移值,就可以作挠度曲线,进行挠度分析。对重力坝的挠度,不单垂线法可以监测,引张线法、激光准直法和交会法都可以监测。
1978年,由原水利电力部水利司编著出版的《水工建筑物观测工作手册》中也称正垂线法观测水平位移,倒垂线法观测水平位移,而不是称为观测挠度。
其实,当垂线测点只有1个时,垂线监测所得难以说是挠度,只能说是水平位移。
综上所述,挠度是坝体重要的变形量,但不是基本变形量;垂线法是监测坝体挠度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凡是用以监测水平位移的方法都可以监测坝体挠度。反之,垂线法也是一种监测大坝水平位移的重要方法。
称正垂线监测和倒垂线监测为挠度监测大概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前期,由于不恰当地将挠度与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倾斜和裂缝并列为大坝的基本变形,SDJ 336-89《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又按基本变形规定了它的监测精度,从而造成了规范执行中一些矛盾,详见表1。
由表1可见,同是坝体水平位移的中误差限值,1~3 栏规定为 1.0~2.0 mm, 而改名为挠度后,中误差限值又规定为0.3 mm。对坝体同一测点的水平位移,例如坝顶水平位移,规范对中误差限值竟出来两种规定,很不合理。如果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的监测方法而给以不同的规定,这就不对了,变形量的中误差限值应该由变形量值的大小决定,而不是由监测方法决定。国际测量工作者联合会(FIG)变形观测研究小组提出监测值的误差应小于变形量的 1/10~1/20, 前苏联学者提出应在 1/4~1/10之间,他们都是以变形量值的大小决定监测值的误差。因此,SDJ 336-89《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对坝体同一测点的水平位移规定两种中误差限值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应该的。
表1 SDJ 336-89规范中变形监测的精度Table1 :DeformationmonitoringprecisioninthecriterionSDJ336-89
又如坝基水平位移的中误差限值,4~6栏规定为 0.3~1.0 mm,而改名为挠度后,中误差限值又规定为0.3 mm,这同样是不合理的。另外,为什么坝基水平位移中误差限值不统一于0.3 mm?因为一般情况下重力坝坝基水平位移的量值约为1~3 mm,拱坝稍大。 在工程实际中,中误差按0.5~1.0 mm测得的坝基水平位移基本无法分析。
根据工程实践,DL/T5178-2003《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从大坝基本位移中去除了坝体、坝基挠度,并去除了挠度监测的精度要求,从而消除了SDJ 336-89规范中对变形监测规定的一些矛盾,详见表2。
梁弯曲变形后,产生了两种角变位。在弯曲变形过程中,梁的横截面对其原来的位置所转过的角度Φ称为该截面的转动变位 (坝工界称截面倾斜变位);梁的轴线对其原来的位置所转过的角度θ称为梁的弯曲变位(坝工界称坝体倾斜变位)。不少人混淆了它们的区别,梁横截面的转动变位和梁的弯曲变位是不同的。梁弯曲变位θ与梁的挠度有关,因此,在面板坝中,测斜仪能通过测面板的弯曲变位θ而获得面板的挠度。横截面的转动变位Φ则不同,它与梁的挠度无关,它与挠度同是度量梁的弯曲变形的两个基本量。一般在梁的经典理论中对此讲得很少,这是因为对一般梁来说剪力很小,梁的横截面与轴线在梁的弯曲变形前后均为正交,这时,梁的转动变位与梁的弯曲变位相一致。大坝则不同,上游水压力特别巨大,大坝的弯曲变形必须计及横截面转动变位Φ和挠度,也就是须用梁的二元理论进行分析和计算。笔者曾用梁的二元理论写过一篇有关重力坝变位计算的论文,经演算可得:
表2 DL/T5178-2003规范中变形监测的精度Table 2 :Deformation monitoring precision in the criterion DL/T5178-2003
坝体水平变位:
坝体倾斜变位:
坝体截面倾斜变位:
式中:M 为弯矩;Q 为剪力;D=EI,为坝体抗弯刚度;C=KGA,为坝体抗剪刚度。坐标轴z向上,原点设在建基面。
若用总和法代替求积法,上述公式又可表示为:
坝体水平变位:
坝体倾斜变位:
坝体截面倾斜变位:
由式(4)和式(5)可知,坝体倾斜变位和坝体截面倾斜变位是不相等的,坝体倾斜变位是由弯矩和剪力引起的,而坝体截面倾斜变位仅由弯矩产生。只有当剪力很小时,两者才相等。
如果不计基础变形的影响,这时坝体水平变位和坝体倾斜变位有如下关系:
而坝体水平变位和坝体截面倾斜变位则为如下关系:
式中:θ1=Q/C为剪力引起的坝体弯曲变位分量。
上式也可写成:
可见当监测出坝体截面倾斜角φ(i)后,由于无法获得剪力引起的坝体倾斜角θ1(i),故仍然不能将它换算为坝体的挠度f(i);坝体截面倾斜角φ(i)也无法与坝体的挠度 f(i)进行互相验证。 过去有书宣称当观测出坝体截面倾斜角后,可以换算为坝体的挠度,这是不可能的,书中公式也是不对的,因为它忽略了剪力引起的这一项。经笔者对石塘水电站大坝的计算表明,无论是水平变位还是弯曲变位,由剪力Q引起的比重都很大,特别在坝的中下部位高达80%以上,因此,对于一些拦河大坝中下部位,水平变位和弯曲变位主要是由剪力Q引起的,而不是由弯矩M引起的。
对不便安装垂线的大坝及坝基部位,笔者建议采用竖直安装测斜仪进行监测,这时测得的是坝体倾斜变位,由式(9)可近似地按下式换算坝体挠度:
在外界荷载作用下,坝体将产生整体变位,但是,现在大坝安全监测都是单点监测,缺乏整体性。为了寻找坝体整体变位,在监测资料分析中,通常采用绘制空间分布曲线进行分布规律研究,在时间域上进行变化规律研究,并与理论计算的挠度曲线进行比较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在大坝运行初期可以,但在长期运行中不十分恰当,这时应采用数学模型分析法。在数学模型分析中,用得最多的是针对某一个测点建立模型,这种模型属单参数(一个监测项目)单测点数学模型,它不涉及测点的位置及测点间的关系,这是一种简化方法,对坝体的运行性态认识不易深化。因此,需采用多测点综合分析方法。
垂线监测为位移单参数多测点数模分析提供了条件。位移单参数多测点数学模型是一种多测点综合分析方法,又称一维分布的位移数学模型方法。它研究的是测点位移与外界影响因素以及测点之间的关系,与单测点位移模型的区别在于模型中包含反映测点空间位置的变量,并同时利用所涉及到测点的测值样本。垂线监测所得数据是一维分布的水平位移数据,正是建立一维分布的位移数学模型所需的数据。下面以统计模型为例对挠度进行拟合。
设坐标系如下:Z轴向上,Y轴顺河指向下游,原点在建基面上。
根据荷载作用的叠加原理,可将一维分布的位移数学表达式分解为水压分量、温度分量和时效分量:
式中:y(H,T,t,z)为坝体水平位移;yH(H,z)为坝体水压位移分量;yT(H,z)为坝体温度位移分量;yθ(t,z)为坝体时效位移分量。
同单测点分析类似,水压因子可采用幂多项式形式,多测点位置也可采用幂函数形式,对水压幂多项式进行修正,故有水压分量表达式:
式中:H为上下游水位差 (m);p为H的最高次方,重力坝取 3,拱坝取 4; Z=z/h,为测点无因次坐标,h为坝高,z为测点高度; q为测点坐标Z的最高次方,通常取3;aij为待定系数。
同水压分量分析,有温度分量表达式:
式中:Ti为坝体第 i支温度计的温度,T0=0;p为坝体温度计的总数;Z的意义同前;q为测点坐标Z的最高次方,通常取3;bij为待定系数。
(1)若已知坝体若干水平截面上的平均温度Ti和这些截面上的温度梯度ψi,这时式(15)可表示为:
式中:b1ij,b2ij为待定系数;其余同前。
(2)若无实测坝体温度资料,当坝体温度基本达到稳定状态时,温度分量也可用前期分段气温及分段水温作为温度因子,这时式(15)可表示为:
式中:Tai为前期第i时段的平均气温;p1为前期气温影响分段总数;Twi为前期第i时段的平均水温,可取不同深度的多点均值;p2为前期水温影响分段总数;q1、q2为测点坐标Z的最高次方,一般取3;其余意义同前。
(3)若无温度资料,也可用三角级数来表示气温的变化,这时式(15)可表示为:
式中:p为最高年周期数,一般取2;q为测点坐标Z的最高次方,一般取2;t为时间(天);其余意义同前。
同水压分量分析,有时效分量表达式:
式中:q为测点坐标z的最高次方,一般取3;t为时间(天);c1ij,c2ij为待定系数;其余意义同前。
设某一挠度测值为 Yk(k=1,2,…,n),若将各测点坐标和对应实测位移y的上下游水位差H、温度Ti以及时间 t代入式(13),求得模型计算值 yk,该计算值与同一时刻的测值Yk有一个差值。当取n个子样,则可以得一组残差的平方和,记为Q,即:
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可得求解待定系数aij、bij、c1ij和 c2ij的准则方程:
解此准则方程,便可得待定系数。将它们代入式(13),即得垂线的一维分布的位移数学模型。
借助这个数学模型,可以找出各作用量与效应量的关系,以认识和了解大坝的运行规律;借助这个数学模型,可以认识和了解变形情况;借助这个数学模型,结合专业知识和工程原理,又可以评价大坝安全状况;借助这个数学模型,可推算出所要测定的量值,用作安全预报。
(1)垂线法是监测混凝土坝坝体挠度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凡是用以监测水平位移的方法都可以监测混凝土坝坝体挠度。
(2)挠度是坝体重要的变形量,但不是基本变形量。从大坝基本位移中去除坝体、坝基挠度的监测项目,并去除挠度监测的精度要求,从而消除SDJ 336-89规范中对变形监测规定的一些矛盾是必要的。
(3)重力坝弯曲变形后产生两种角变位:坝体截面倾斜变位和坝体倾斜变位。这两种角变位不相等,坝体倾斜变位是由弯矩和剪力引起的,而坝体截面倾斜变位仅由弯矩产生。只有当剪力很小时,两者才相等。因此,当监测出坝体截面倾斜角后,无法将它换算为坝体的挠度;坝体截面倾斜角也无法与坝体的挠度进行互相验证。
(4)对于不便安装垂线的大坝及坝基部位,笔者建议采用竖直安装测斜仪进行监测,而不采用倾斜仪,因为倾斜仪所测是坝体截面倾斜角,无法换算成坝体挠度。
(5)挠度是坝体重要的力学量,它的重要性应体现在变形监测布置中及监测资料分析中,挠度测值可为单参数多测点数模分析提供条件。
[1]DL/T 5178-2003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2]水利电力部水利司.水工建筑物观测工作手册[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78.
[3]苟文选.材料力学(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白象忠.材料力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范钦姗,殷雅俊.材料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单辉祖.材料力学问题、例题与分析方法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魏德荣.重力坝的变位计算[J].浙江水利科技,198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