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重庆市设计院,重庆 400030)
该课题与洛阳隋唐大遗址现状联系紧密, 《洛阳大遗址保护深入研究思路》报告描述了遗址现状:“隋唐城遗址南半部正面临严峻局面, 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 我们将在 5年内丧失最后的机会。”该报告指出:“隋唐城遗址南半部 22 km2, 现代建筑物覆盖范围从1995年 14%左右, 急剧发展到2006年近50%,大遗址保护区已半城市化, 遗址遭受较为严重破坏”。
这样的现状给我们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设计中很好的协调现状与遗址的关系;如何保护与展示隋唐大遗址;如何在设计中具体体现。成了我们关注的重点。
隋唐洛阳城遗址是隋唐两代东都城遗址。它位于洛阳市区及近郊,南望龙门, 北依邙山, 东逾瀍水, 西至涧河,洛水贯都。宫城四面有10个城门, 正南门原名则天门, 后名应天门,遗址在今周公庙与洛阳日报社之间, 东西横跨定鼎路, 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此门在东都城门中最为尊崇, 若冬至、除旧布新、迎万国朝贡使者等重大庆典, 皇帝均登临其上。因此, 应天门在隋唐东都城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座门。
(1)应天门的考古发掘资料。图1可看出遗址区域曾建过很多近现代建筑,加之定鼎南路穿过, 遗址遭到严重破坏。但据考古资料分析, 遗址整体面貌及城门结构仍比较清楚。目前多数地段清除表土即见城门遗迹, 少数地段依次清理掉现代堆积和明清堆积即见城门遗迹。
(2)应天门与周边关系。与周公庙紧邻, 如何协调与其关系,也是设计关注的重点。
(1)应天门现状的整体保护不够。
(2)定鼎路从遗址中穿过, 东西阙割裂的问题。
(3)市民关注度不够, 漠视大遗址的存在。
(4)环境问题,教育意义缺乏。
图1 应天门遗址想象复原图
(5)存在无详细资料盲目复原的问题。
(6)如何与经济利益协调的问题。
2.3.1 交通体系解读
应天门遗址位于城市主干道定鼎路和次干道凯旋东路的交叉口位置。应在保护展示的同时很好的协调与交通的关系。交通便捷,便于游客观赏游览。
2.3.2 功能结构解读
未来工业区将迁出城市中心区, 设置在城市外围区域。
宫城区位于中州路商业带与城市南北联系带(定鼎路)的十字交叉处,未来极有可能聚集人流, 成为潜在的城市中心。应天门需要具有城市标志, 来展示隋唐气势, 同时唤醒人们对大遗址的关注。
2.3.3 绿地系统解读
隋唐城宫城中轴线正是规划的绿轴之一, 北面直指上清宫森林公园,南面联系洛河及隋唐城南里防遗址保护区。应天门区域将成为重要的城市绿地景观节点。
大遗址属性导出保护性展示的指导思想:尊重现状、最小干预、展示文化、保护环境、新旧融合、可持续性。
大遗址保护性展示原则:原真性、完整性、可逆性。也就是技术上的可逆性,不阻碍未来可能对其它物质遗存的接近与研究。
设计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隋唐的历史文化, 追忆大唐盛世唤醒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使洛阳由单一的旅游城市变成真正的历史古都, 增强城市市民对城市的自我认同感与归属感。
设计中的遗址公园可以丰富城市生活增添城市活力, 形成有趣的游览空间提升城市价值。
设计尊重遗址的原真性、完整性与可逆性。在此基础上恢复部分墩台,给人以真实尺度的暗示。发掘过程中出土的文物将陈展于地下的陈列室中。
最终设计把定鼎路纳入遗址区域, 通过铺地、古石基、广场设计、限制特定车辆的做法, 让环境与遗址融为一体。 同时也成为了城市的重要绿地节点。
整体设计大部分以场地化处理, 不影响以后进一步的考古发掘,使干预度达到最低, 使人们在游览过程中在不同时空中穿行,也同时体验到隋唐遗址带给人们的震撼及对历史的追忆。
设计充分尊重不同时代格局的存在,设计使空间融合、交迭而统一。如图 2所示, 隋唐城主轴与现代建筑主轴叠加、唐代的恢宏气势、遗址与现代建筑的共生以及与明清周公庙的统一,无一不体现不同时代不同空间的关系叠加。体现历史的融合、传承与延续。
图2 设计总平面图
图3与图4对比, 新建筑与东阙遗址现状形成对话关系,并形成重要城市标志, 唤醒人民对大遗址的关注, 同时也起到观览与教育作用。
图3 东阙遗址剖面示意
图4 设计后东西阙立面
如图5所示,历史是连贯的, 每一个历史存在都代表着那个时期的历史。我们尊重历史,所以要尊重每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建筑的存在。
图5 设计分析图
具体在设计上:新建筑与历史的设计和工艺协调, 并可以与古迹区分。新建筑在技术上可逆且对未来可能的干预不影响。
场地及景观设计, 其中有西阙观景高台,可观城阙遗址风貌、明晰城池格局;唐代外交雕塑展示, 再现历史场景、丰富展示手段;隋唐历史浮雕展示, 介绍相关历史及古建筑知识;小品景观展示, 介绍相关技术方法;遗址公园设计、休闲娱乐区给人们提供一个轻松的游览环境;气势恢宏的前驱广场是唐风的拓展与再现。
设计游览流线,有主要流线及丰富的趣味流线。与乘客主要换乘点紧密结合形成观览回路, 并沿途组织丰富的景观视点。趣味性流线穿插在主要流线中, 也给游人提供不同的选择。
图6 东西阙立面夜景图
图7 应天门设计鸟瞰图
除了实体场外展示及陈列馆展示外, 还利用了虚拟技术(如图6)。将曾经发生在应天门的历史事件通过虚拟技术还原,让游览者在更广泛的层面体会遗址所传达的历史信息。 夜景灯光展示,利用激光光束等光学技术提示历史信息, 如城墙高度、门道位置等,让人们有更直观的感受来追忆隋唐。
[ 1]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河南洛阳考察大遗址保护工作[ J] .武汉文博, 2008(3)
[ 2] 洛阳市地方史志编委会.洛阳市志(第1卷)[ 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