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要个属于自己的房间

2010-06-27 08:13
金色年华 2010年1期
关键词:书桌客厅蚂蚁

蚂 蚁

编辑老师:

你好。

我很郁闷,又放假了,一放就是8天。其他同学都很高兴,唯独我有点沮丧……

在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我想写作业,却发现没地方让我写作业,可悲!想去图书馆却没有借书卡,可悲!

我从小和姐姐睡一个屋,房间里只有一张书桌。一放假,书桌就让给了电脑,我就没有了写作业的地方。客厅放着电视,妈妈在看,我无法在这里写作业。

本来可以在客厅关了电视,可我不喜欢被人看着做作业,特别是妈妈,她一看我不会就说“怎么做不出来啊”,我做选择题,她会说“怎么只要这样的ABCD写写就好了?”

妈妈总是自以为是地认为我一切的成绩都来得很容易,是理所当然的。我练字,她从来没有给予我支持,总是漠然地、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写得很好。她总把自己意愿强加在我身上,还口口声声说为我好。

我想去图书馆看书写作业,别的家长都很乐意,她却总是板起脸来,说在家就可以了。可是我在家里找不到一个可以看书、可以自我逃避的地方!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个自己的房间,自己的书桌!

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一个人真正理解过我,我却总是放弃自己在适应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弄得自己好像很伟大。可其实最可悲的就是我!

请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抱怨的蚂蚁

抱怨的蚂蚁:

你好!很感谢你对青春热线的任,愿意把苦恼向我们倾诉。 从来信中我能感到你的沮丧和压抑,在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被理解,没有空间,这确实让人难以忍受;但同时我又看到了你的坚持和隐忍,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能够坚持学习,不让妈妈操心。

在你的叙述中多次用了“可悲”这个词,“可悲”之处是你在家“没有自己的位置”,现实层面指没有自己的书桌、空间;而心理层面则似乎象征了在家中你的存在、你的需要被漠视和忽略——这一切你只能被动承受,无法改变。

而心理学认为,人所有的行为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即使有些选择让人感到压抑和痛苦也如此。你的处境看起来似乎是你在被动接受,但事实上可能也是你的选择——潜意识的选择——你选择了“放弃自己来适应别人”。

从叙述中看,你似乎理所当然地把妈妈、姐姐的需要看得比自己重要,你习惯于满足她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似乎你不希望她们因你而产生些许不如意或者感到不舒服——即使这么做让你自己压抑和沮丧。这是你的选择,从这个选择背后我看到了一点,就是你对家人的关照和爱——你宁肯让自己受苦,也不愿让她们感到不舒服。

你年复一年重复这样的行为,以至于家里已经“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是不是重视别人的需要就一定意味着牺牲自己呢?是不是满足自己的需要就一定意味着伤害别人呢?答案是否定的。

人有一种本能,就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要彰显自己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只有满足自己的正当需求,人才能心情舒畅、健康成长;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总会感到压抑和痛苦。所以你觉得自己“可悲”,在“抱怨”,我是很能理解的。

在人际关系中,双方只有基于真实需要进行坦诚沟通,关系才会健康,牺牲自己满足别人的关系难于长期维系,即使是在关系亲密的家人之间也如此。在你和家人的关系中,我看到了一种缺乏,就是对妈妈,你缺乏真实的反馈,你没有坚定坦诚地告诉她你真实的想法。结果就是使她意识不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不妥。

从你的叙述中我感到你妈妈可能是个对别人的情绪不太敏感的人,如果你不明确坚定地向她表达,她很可能难以觉察。

因此,要改变你现在的处境,可能需要换一种想法:就是不一定牺牲自己来成全别人,而是在成全别人的同时也享受自己的权益——在爱家人的同时也爱自己。想法的转变紧跟着需要行动上的转变:具体说来就是要试着跟家人表达你真实的感受和需求。

表达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言语上的沟通、也可以通过行为,另外还可以找资源,比如在家谁和你最亲近,谁比较容易沟通,谁比较支持你等等?尝试寻找能帮助你的人支持你,可能做起来就不那么难了。

可能刚开始家人会惊讶、会有点不舒服,但你要坚定自己的立场。这样建立起来的才是健康的关系,才会支持你、滋养你;你在家中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当然,要放弃一贯以来的行为方式不是那么容易,我们内心都会有恐惧,所以,改变需要很大的勇气。但是,为了你自己,值得尝试!

猜你喜欢
书桌客厅蚂蚁
Get Ready for Your Desk小小书桌换新颜
瓜里绘客厅
漂泊的书桌
杨苡先生的客厅
春意客厅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带旋转书架的书桌
厌倦了办公的书桌,要不要看看这几款?
蚂蚁找吃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