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集锦

2010-06-27 02:10:08
地理教学 2010年11期

科学世纪:如何保障未来的繁荣

世界上历史最长而又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英国皇家学会今年将迎来其350周年庆。日前,该学会推出了题为《科学世纪:如何保障我们未来的繁荣》的年度报告。报告呼吁,为了在21世纪的新科技革命中占据有利位置,英国必须继续加强对科研的支持。报告同时提醒,现在各国都在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英国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继19世纪的“化学世纪”和20世纪的“物理学世纪”后,虽然无法预测21世纪能与量子论、双螺旋结构和互联网媲美的科技大发现、大发明会是什么,但毫无疑问,科学技术的进步将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创造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使我们有能力应对目前看来似乎难以解决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本世纪不仅是生物学的世纪,还将是数学、化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的世纪,多学科前沿科学的进展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创造新的产业和新的就业机会,并能应对目前看来似乎难以解决的诸多社会和环境问题。

科学研究的主要动力是好奇心,即一种渴望了解世界的愿望。一旦取得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种好奇心就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科学知识属于全人类,很难判定哪方面的研究为某个特定的创新技术作出了贡献。基础研究和应用科技之间也往往有时间间隔,只关注于科学成果产生的短期影响,就有可能看不到其长期价值。

摘自2010年3月30日《文汇报》

移民,法国社会难解的“死结”

法国存在着一些敏感话题,移民问题是其中之一。这也是欧洲发达的前殖民宗主国所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法国每年大约要将2.5万名非法移民遣返回原籍国,其中大部分是协议返回(法国政府向每人提供1000至3500欧元不等的遣返费和机票)。但每当涉及强制遣返时,总会引发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抗议,其中最著名的是“无国界教育组织”。这一组织与“无国界记者组织”相比显然名声小得多。究其原因:前者是法国国内的维权组织,而后者则是打向国际的一根棍子。所以后者得到欧盟和法国政府的资助。

法国很多社会问题与移民问题有关。如2007年底的郊区骚乱、去年底发生的餐饮业非法移民无证员工大罢工、法国的犯罪问题等(法国华文报刊曾报道过,位于法国巴黎市郊的圣德尼斯市的许多中国商家几乎都曾遭到外裔人士的抢劫)均无例外。

法国两位社会学专家米歇尔·特丽芭拉和让-保尔·古雷维奇对移民问题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后写出《闭眼不见:法国移民问题》一书。据他们的调查,法国2009年统计移民数量可能为770万,占法国本土总人口的12.25%。其中四分之三来自非洲大陆,主要是前法属殖民地。来自欧洲白人区域的移民大约在70万至110万之间;土耳其和巴尔干地区较少,仅30万至50万;亚洲移民也不多,在30万至60万之间。每年通过合法途径进入法国的移民大约有21.5万人,另有9万人合法地离开,也就是说,每年合法增加移民12.5万人。在合法进入法国的移民中,每年约有15万人能够拿到法国国籍。而非法入境法国、或合法入境但未能取得合法居留的移民,也就是非法移民,目前在法国总共约在35万至75万之间。

移民问题正在影响着法国的未来。

摘自2010年3月30日《文汇报》

遥望赤道雪峰

凡是到安博赛利的人,都想看看乞力马扎罗雪山。大山矗立在安博赛利公园南面的坦桑尼亚境内,主峰高达5896米,为非洲大陆之冠。据说顶峰上的温度最低为零下34℃,而山下的最高温度可达59℃。冰火两重天的“赤道雪峰”奇观,令世人仰望,而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更让这座大山充满神奇色彩。

现在,乞力马扎罗就屹立在我们面前,可从西天涌来的云烟如面纱一样遮掩了它的容颜。我们干脆坐在车里等待,等到云开雾散时,再一睹奇山的风采。

善解人意的司机芒里给我们讲起关于这座山的传说。在斯瓦希里语里,“乞力马扎罗”是“闪闪发光的山”的意思。据传,很久之前,天神降临到这座大山,以便在高山之巅俯视天下并赐福给他的子民们。盘踞在山中的妖魔鬼怪为了赶走天神,在山腹内部点起一把大火,滚烫的熔岩随着烈火喷涌而出。妖魔的举动激怒了天神,他呼来雷鸣电闪瓢泼大雨,把火扑灭,又召来飞雪冰雹把冒着烟的山口填满,这样就形成了今天的“赤道雪峰”。

傍晚时分,在瑰丽的霞光中,那云雾像大幕一样拉开了,我们看到了乞力马扎罗那平锥形的银顶,在玫瑰色的天穹上,如圣光般辉煌。这光彩让整座大山都笼罩在光晕之中。山下的树林草丛上闪着碎银似的光泽。生存其中的所有动物都安静下来,好像它们也在等待这个时刻。海明威这样记述他对这座大山的感受:“我看到了一个像宇宙那样宽广无垠,在阳光下显得那么高耸、宏大,而且白得令人不可置信的山峰,那就是乞力马扎罗的方形山巅。”

几分钟后,云雾又涌了上来,如舞台的大幕落下,雪山的银盖都被遮挡住了,大山渐渐进入了昏暗的夜色之中。我们神情落寞地踏上归程,芒里的话更让我们沮丧。他说:乞力马扎罗的冰山雪顶每天都在萎缩,据专家考察,过去100年已经减少了80%。他们预测,乞力马扎罗的雪顶可能15年后彻底融化,到那时,“赤道雪峰”的奇观将向人类告别!就连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最近访问非洲飞越乞力马扎罗山时也表示出忧虑:“气候变化在坦桑尼亚的一个鲜明写照是乞力马扎罗山上正在融化减少的冰盖……今天,我有幸静静地飞过这座雄伟的山峰。在我的眼前几乎没有冰雪的踪迹。”

乞力马扎罗雪山是非洲大陆的水源,冰雪的不断减少,干涸的不只是一个安博赛利湖。气候异常的变暖,当地违法的伐木业、木炭产业、采矿业的猖獗及多发的森林火灾,正在加剧乞力马扎罗冰盖的融化。东非的荒漠化趋势也如瘟疫般蔓延,葱葱郁郁的东非大地,有一天真的会变成浩瀚的西非撒哈拉大沙漠吗?我的心情越发沉重起来,如夜色沉沉的东非大地。

摘自2010年4月2日《人民日报》

恢复植被不能以人类的“视觉”效果为取向

恢复植被要以自然规律为取向,而不能以人类的“视觉”效果为取向。自然规律要求生物的多样化和食物链化,没有生物的多样性和不能成为食物链中的一环,这样的植被恢复是很短视的,效果也是很单一的。那种只有植物而没有或很少动物的生态系统不是健康的生态系统。所以说,生态不等于绿色。

人工造林或者是经济林,因其所造物种的单一,而不能很好地形成一个完整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系统,基本上还是以绿色为主,生态为辅。因而在某些条件下虽说是必须的,但却是不够的。其实最好的维护办法也是最简单的办法——最优的就是尽量不要干预原有生态系统,让其自然生长;次优的选择就是在生态已经被破坏的时候实施以人工造林来帮助植被更快地去自己生长,归宿还是要让自然来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类似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非洲的大草原和亚马孙的原始森林,这样的生态才是真正健康的生态。这种治理思路不仅要放在野外,也要放在城市和农村等人口聚集区。与其花费大量的资金,消耗大量的能量,去整理城市周边某些地方的草地林木以让它们保持“好看”状态,还不如放任其生长,让其变成真正的一小块生态区域。

摘自2010年4月6日《文汇报》

中亚的能源资源

哈萨克斯坦石油储量非常丰富,已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七位。根据哈萨克斯坦储量委员会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石油可采储量40亿吨,天然气可采储量3万亿立方米。哈属里海地区是哈萨克斯坦石油开采量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根据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公布的材料,哈属里海的石油总储量约1010~1096亿桶,约占整个里海地区储量的一半,天然气总储量为153.3万亿立方米,约占总储量的三分之一。据哈萨克斯坦政府部门预测,到2010年,哈萨克斯坦原油年产量将达到8000万吨,天然气产量400亿立方米;到2015年,哈萨克斯坦原油年产量将达到1.3亿吨,天然气产量达800亿立方米。

土库曼斯坦的油气开采和石油加工是该国的支柱产业。天然气远景储量为24.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2.7%;石油远景储量为208亿吨。现在年产天然气约700亿立方米,石油1000万吨。

乌兹别克斯坦油气资源也相当丰富。石油预测工业储量超过53亿吨,已探明储量为5.84亿吨,年开采量720多万吨,占世界总开采量的0.1%;天然气预测储量超过5.43万亿立方米,已探明储量为2.055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14位,年开采量为580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开采量的2.2%。

核能应用也是缓和世界能源危机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而作为核能发电的主要原料,1千克铀可供利用的能量相当于燃烧2050吨优质煤。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重要的铀资源富集区之一,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哈萨克斯坦2009年全年开采铀矿石1.4万吨,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铀矿石生产国。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第二大产铀国,新世纪前十年的铀产量基本稳定在世界第六至第七位,每年生产铀矿1500-2350吨。

摘自2010年4月6日《文汇报》

让稀缺之水浇灌和平

富产石油的中东地区水资源稀缺,说水贵如油一点都不夸张。沙特阿拉伯《中东报》日前报道,阿拉伯国家的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9%,水资源却只占全球水资源的0.7%,加上沙漠气候降雨稀少,其中大部分地区常年为干旱所困。另据中东媒体报道,全球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3万吨,阿拉伯国家人均只有1750吨,预计25年后阿拉伯国家人口达到6亿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降为不足700吨。

雪上加霜的是,在过去的5年间,中东地区遭遇更严重的持续干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水量大减,伊拉克古老的湿地现在已成龟裂的泥块;加利利湖的抽水泵已暴露在水面之上;约旦河很大一部分近乎断流,两岸枯草一片;死海的面积缩减了1/3,环境专家说它行将消失……在当今全球水资源短缺的大背景下,中东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局面更显突出。

历史上,中东各方曾为水源兵戎相见。埃及前总统萨达特曾言,“水是能使埃及再次投入战争的唯一因素”;黎巴嫩前总统拉胡德则说,“中东水资源的重要性超出石油,中东的战争因水而起”。事实上,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多次冲突的缘由中,就多多少少有水的影子。

在水资源更加紧缺的背景下,水资源日益成为中东地区竞相争夺的不可替代性战略资源。这种资源紧张对各国关系已造成压力,而有关建立中东水资源联合体的提议仍迟迟没有进展。有媒体称,如果说领土和石油资源的纠纷是20世纪中东许多冲突的根源,那么,水有可能成为21世纪中东爆发战争的导火索。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也发出类似警告:“我们这一地区的潜在冲突导火索不是土地,而是水。”看来,中东为水而战,绝非危言耸听。

不过,鉴于水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各国对水资源唇亡齿寒般的高依存度,如果处置巧妙、得当,水危机也可以转化成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机遇。在一些中东学者和政治家看来,恰恰是水最有可能成为中东通往合作与和平的道路。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曾说:“如果道路引导人们步入文明,那么水流则引导人们走向和平。”

在实践层面,历史证明了佩雷斯的话不无道理。戴维营峰会和塔巴和平谈判的以色列首席谈判代表吉利德谢尔曾说:“我们深信水问题是促进地区和平的诱因。在前几轮的谈判中,以巴双方就水问题这部分非常接近于达成协议。”现在,巴勒斯坦、以色列和约旦正在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帮助下,开展联合拯救死海的可行性研究。土耳其建议铺设“和平水道”,将其境内河水引向中东其他国家。近年来中东地区召开了多次有关水安全的会议,各国的重视程度均超过以往。

但愿让稀缺之水浇灌和平,能够成为中东各国共同努力的目标。

摘自2010年4月9日《人民日报》

高温少雨湄公河水位下降并非受澜沧江水电站影响

2009年底以来,湄公河流域出现中到重旱,湄公河北部水位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国外有舆论将其归咎于中国在澜沧江开发水电所致。

对此,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组织专家进行科学分析后认为,2009年底以来湄公河流域温度持续偏高、降水偏少,干旱严重,这是整个东半球副热带地区正在发生的大范围干旱的一部分。这次干旱是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的一次极端事件。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介绍说,目前,西起非洲北部、印度半岛,东到中国西南地区、中印半岛北部以及菲律宾的广大地区,都正在经历历史罕见的严重干旱。因此,当前湄公河流域的干旱不是一个局地现象,而是东半球副热带地区大范围干旱的一部分。国家气候中心对亚洲干旱区域的监测表明,从非洲、中亚、印度到我国华北是干旱发生频率在增强的一个干旱带区域。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认为,今年湄公河流域干旱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大气环流异常导致的一次极端干旱气候事件。自2009年12月以来,湄公河流域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两成以上;同时,流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摄氏度。特别是2010年2月以来,湄公河流域温度高、降水少的异常状态持续加重,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一般仅有15~30毫米,东南部地区在15毫米以下,较常年同期偏少五至八成,气温异常偏高2~4摄氏度,局部地区偏高4摄氏度以上。高温少雨直接导致了湄公河流域干旱的发生。

国家气候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澜沧江—湄公河径流的变化主要由降水变化所驱动。1961~2008年近50年的资料分析表明,无论干季(1~4月)还是雨季(5~10月),澜沧江流域平均气温均明显上升,降水微弱下降。分析澜沧江流域中国出境流量控制站——允景洪站流量表明,在1961~2006年间,全年平均澜沧江流域中国允景洪站出境流量为减弱趋势,与该流域降水量的变化相符,说明90年代后澜沧江干流水电站建设对流域出境流量没有明显的影响。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表示,去秋以来,湄公河的上游——流经云南的澜沧江不仅遭遇了历史罕见气象干旱,同时也出现了罕见的水文干旱,使得它向下游湄公河供水较常年减少。但是,澜沧江流域面积仅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总面积的23.5%,澜沧江出境处年均径流量约640亿立方米,仅占湄公河出海口年均径流量的13.5%,湄公河水量主要来自中国境外湄公河当地流域,占86.5%。

摘自2010年4月10日《人民日报》

2009 年全国新增耕地26.9万公顷

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9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全国农村土地整治新增农用地30.5万公顷,新增耕地26.9万公顷;为保增长、扩内需,全国建设用地供应总量较快增长,全年新批准建设用地57.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4.6%。

《公报》指出,2009年国土资源系统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行动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安排量比上年增加,全国预审、批准、供应建设用地同比增速均在40%以上,建立快速审批通道,加快用地预审,调整工业用地政策,保证扩内需重点建设项目及时落地,为近5000个重点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提供地质信息与技术服务,保障了项目建设安全。

摘自2010年4月10日《人民日报》

人口普查的全球意义

世界诸多人口大国都将在今年开展大规模人口普查。根据联合国《人口与住房普查原则与建议》,所有国家或地区应于2005至2014年间,最好在2010年前后进行一次人口和住房情况的普查。据统计,目前已有78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2010年的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各国广泛采用的一种搜集人口资料的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它需要在统一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逐户逐人进行调查登记,最终查清全国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分布情况等,同时也得以了解人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征等。

传统的人口普查方法,主要包括挨家挨户的实地访问、电话采访和问卷调查等。由于普查涉及人数众多,地域广泛,因而耗费巨大,而且难免存在误差。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普查方法开始被逐渐引入人口普查工作之中。它不仅能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节约费用,还可以提高数据精确度,提升调查统计效率。

美国1790年启动了第一次人口普查,其人口普查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采用功能全面的电子数据收集和处理系统,将电脑辅助访问和传统邮寄调查有机结合。同时,美国普查机构还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无线掌上电脑和数据集成系统等先进技术,力求数据更加客观精确。

韩国也在积极推进网络普查的进程。韩国8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网络的覆盖面广、普及率高,是网络普查先天的良好基础。韩国研发了独立的网络普查系统,拥有网络信息输入、住房登记信息、调查管理等多种功能。当公民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被验证后,就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完成人口调查。韩国政府近日表示,将从2015年开始全面采用网络登记普查,今年将以7∶3的比例进行现场普查和网络普查试点。

当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地域广阔、文化多样的国家,人口普查还处在起步阶段,要获得全面的人口数据并非易事。印度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身份识别系统。4月1日,印度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普查,高达250万名的人口普查员将参与其中。其中210万人要携带覆盖全印度的65万张分区卫星地图,开始上门实地调查工作,普查预计消耗超过11万吨的纸张和大约13亿美元。

作为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人口普查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即使今后人口普查普遍实现了网络化,也需要公众的积极配合。如何提高公民的参与率、回复率,是各国政府面对的难题。

人口普查困难多多,益处多多。世界各国在新形势下得出新的人口数据,将对全球规划经济发展、应对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2010年4月12日《人民日报》

太阳进入新活跃周期

天文学家研究发现,近来太阳大规模爆发时有发生,他们相信目前太阳正进入一个新的活跃周期。

据瑞典《每日新闻》14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最近几周太阳活动明显增加。13日,太阳再次爆发并且释放出大量粒子,形成的太阳耀斑跨度接近太阳直径的四分之一,但此次太阳粒子的喷发方向并未朝向地球。

报道还说,太阳曾在本月3日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爆发,当时逸出的粒子以每秒500公里的速度飞向地球,使地球5日出现了自2006年12月以来最强的一次磁暴。同时,这次爆发还在瑞典北部造成了长达一天的强烈极光。所幸这两次爆发并未对人造卫星和电力系统造成影响。

天文学家指出,在过去几年里,太阳活动处于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但他们相信目前太阳正进入一个新的活跃周期,太阳活动产生的持续性粒子喷发可能会对地球造成一定影响。

摘自2010年4月15日《文汇报》

巴西:大国梦想不再遥远

“未来之国”和“永远的潜力大国”是世人给巴西的两张国家名片。“未来之国”意指巴西是上帝生活的国度,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永远的潜力大国”则在承认巴西拥有大国潜力的同时,指出巴西大国之梦几经起伏,实力仍不足以支持巴西发挥大国的作用。自2003年卢拉执政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巴西正在从南美大国成长为全球性大国,步入世界主要事务的决策圈。

巴西的大国基石具有较为深厚的硬软实力支撑。巴西不仅具有广袤的国土、工业原料、雨林和新发现的深海油田,而且拥有先进的支线飞机制造、生物燃料和农业技术。巴西国民构成多元,与外部世界联系紧密,外交人员精通世界经济和国际法,在足球、桑巴等方面拥有世界影响力,先后赢得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巴西近年来开始加强军备力量建设以保卫新发现的油田等资源,但其整体战略更为注重经济社会力量和国际机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这与冷战后经济社会力量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力上升的趋势相吻合。巴西的大国地位正在得到全方位体现,巴西不仅在南方共同市场和南美国家联盟中发挥领导作用,而且逐渐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巴西是新兴经济体的重要代表,并以新兴大国的姿态活跃在以20国集团、金砖四国和哥本哈根领导人峰会等为代表的全球性论坛中,与其他新兴国家密切协作,就应对气候变化和国际金融危机、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等重大国际问题发表主张。

火葬场有很多悼念厅。阿里的母亲一生平淡,告别仪式自然选在侧边的小厅。隔它几间的是正厅。正厅不知哪位要人在办丧事,花圈一层层从厅里一直延伸到厅外。前去悼念的人黑压压站一片。每人胸前都缀着小白花。厅门口有数人在招呼大家进到厅里。

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巴西奉行积极务实的战略。巴西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同时积极参与有关气候谈判,力图借助谈判争取国际援助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特别是保护对全球环境有重大影响的亚马逊森林。巴西作为“基础四国”的一员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发挥了领导作用。先进的和得到广泛应用的生物燃料技术使巴西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态度较为积极,不仅提出到2020年在现有水平上减排36%到39%,而且将主动、公开发布其减排报告。同时,巴西非常强调公平应对,发达国家不能在对外贸易中征收“碳关税”,不应回避向发展中国家转让资金和技术的义务。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由于外汇储备充足、国内市场庞大以及积极开拓同新兴国家的贸易,巴西与以往危机中的脆弱表现不同,不仅很快走出了危机,而且首次出资100亿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债权国。巴西也是外国投资的首选目的地,2008年接受外商直接投资451亿美元。在继续保持同欧美合作关系的同时,近年来巴西大力加强了南南外交,外交战略触及中东、非洲和中亚等地区,同22个发展中国家达成关税互免协议。事实证明巴西大力发展南南合作是正确的,2009年巴西与新兴国家的贸易额首次超过与欧美国家的贸易额,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摘自2010年4月15日《文汇报》

今春咋这么冷?

4月14日,我国将进入农历阳春三月,但由于较强冷空气袭扰,这两天我国大部地区都缺乏春天的气息。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王永光指出,2009年11月以来,受频繁冷空气活动影响,我国东北、华北、黄淮等地出现近40年来历史同期罕见的严重低温。低温灾害具有发生时间早、发展速度快、降温幅度大、极端气温低、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冷暖起伏大、灾害影响重等特点。

王永光介绍说,2009年11月至今年4月11日,京津冀3省(市)区域平均气温为197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低值,平均最低气温为1987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值;东北三省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为197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低值。

据国家气候中心分析,北极冷空气向东北亚扩散,是2009年11月以来北方低温的主要成因。2009年11月以来,北极地区异常偏暖,北极冷空气向中纬度扩散堆积,大气环流形势有利于冷空气沿偏东路径影响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冷空气频繁向东北、华北扩散,造成上述地区持续性异常低温。

摘自2010年4月14日《人民日报》

让污水重获“新生”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新加坡已经开始了将污水改造为洁净水源的研究,但是由于当时技术不成熟以及成本太高,这个项目被叫停。1998年,新加坡再度开展了利用膜技术洁净水质的研究,并在2002年研发成功。这几年来经过专家检测,完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的标准。新加坡人把这种再生水亲切地称为“新生水”,意思是通过科技手段,污水重获新生。

在研究和生产新生水的10年间,新加坡政府投资改建城市的供水管网,把污水处理管线和供水管线对接起来,形成全城统一的循环管网。市民用水后,污水进入深隧道阴沟系统,收集起来首先被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第一道滤除污泥程序。然后,过滤后的水被送入新生水厂,它们要经过微过滤、反渗透膜过滤和紫外线消毒三道程序。第一道微过滤,是通过布满小孔的生物过滤体纤维,将水中直径大于0.2微米的颗粒过滤出来。这样做也可以确保在下一个过程中不会发生沉淀现象。第二道反渗透膜过滤,就是使用压力让水通过半透明的反渗透膜。由于这种膜的孔径小于0.0001微米,经过这个过程,包括病毒、杀虫剂在内的95%的无机和有机溶解固体被过滤。第三道紫外线消毒,消除水中可能剩余的细菌和病毒,并且加入一些碱性物质来中和水的酸碱平衡。经过这样三道严格程序处理过的水,比自来水厂加工出来的自来水的纯净度还要高得多,可以直接饮用。

从污水中提取直接饮用的纯净水,从技术上被证实完全可以做到,最大的困难还在于要克服居民的心理障碍。为此,新加坡正在努力通过接待国内外访客到新生水厂参观,实地目睹新生水的制造过程,帮助公众克服对新生水的抵触心理。

摘自2010年4月21日《人民日报》

第四十一个世界地球日纪念活动举行

4月22日,国土资源部、辽宁省人民政府、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以“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 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在全国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隆重纪念第四十一个世界地球日。

为了更好地体现世界地球日主题,鼓励民众把节约能源和低碳生活融入日常生活每个细节中,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倡议,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珍惜每一寸土地,珍惜每一份资源,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度电,节省一张纸,节约一滴水,把节约资源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使其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让低碳生活成为社会风尚。

摘自21010年4月23日《人民日报》

去世博,看珍宝!

位于浦西的江南造船厂巨大老厂房,如今变成了城市足迹馆和世博博物馆,也成了荟萃海内外稀世之珍的艺术圣殿。承办方上海博物馆的员工经过4年努力,跑遍欧洲各大博物馆,为两个馆借来了330件文物,其中90%是第一次在上海展出。

“理想幻城”虽然是序厅,却有30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精心打造以求“先声夺人”。进门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复制的“敦煌石窟”,一座以榆林窟第25窟为原型复制,一座以莫高窟220窟为蓝本,满壁的飞天彩绘,就连穹顶剥落的朱漆、墙垣褪去的色泽都一一重现。

在两座“石窟”中间,是来自敦煌研究院的十件唐代珍品,包括5件雕塑和5件经卷,它们都是首次走出敦煌。与敦煌相对的则是来自德国柏林国立博物馆的两件2000年前古巴比伦的伊士塔尔门的釉面砖建筑浮雕,它们也是首次离开该馆。在序厅还可以听到由两千年前的乐器曾侯乙编钟奏响的《竹枝词》等古曲。

城市起源厅主要表现早期农业时代城市面貌,通过升降模型和数字投影技术相结合,动态表现两河流域最早城市起源的足迹。而在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城市也在形成中。展厅中央布置有从世界各大博物馆借来的城市起源的珍贵文物。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戴金面具青铜人头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彩绘陶兵马俑等都令人惊艳,尤其是我们还可以见到城市最早的冰箱和最早的低碳技术。

滚动的齿轮、滑稽的卓别林欢迎人们进入“城市智慧厅”,这里主要呈现的是工业革命时代人类如何应对技术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五幢来自五大水系的老建筑还原了京杭大运河两岸的城市生活,清代的牌楼、戏台和门厅,雕栏画栋,全部都来自民间。

1851年首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举办。一幅由英国画家赛卢斯在同年创作的油画《海德公园内伦敦世博会开幕式》为后人记录保存了当时的盛景,目前这幅来自英国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的油画成为了世博博物馆内的热门看点之一。罗丹参加1900年巴黎世博会的七件雕塑作品原件,也已经完整地陈列于展厅之内。

观众进入位于浦东的中国馆后,可以乘坐电梯直奔49米层。49米层是中国馆展馆最高、最大的展层。在“智慧长河”展区,投影到100多米长卷上的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将带给观众震撼的视听享受,北宋汴梁的市井场景将一一呈现,通过多媒体手法,画面上的500多个人物都会动起来。在该展区,主要是一些展现中华民族智慧的文物,如罗盘、中医药等。

穿过《清明上河图》投影的长廊,就会进入“国之瑰宝”文物展区,辽宁博物馆藏的明代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与之相呼应。顾祥虞介绍,仇英版《清明上河图》比宋本要长一倍,结构大体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景物顺序布局,但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以明代苏州城为背景,描绘明代江南社会的城乡百姓生活实景,画中人物超过2000个,所描绘的明代苏州市井生活的繁华程度远远超过了宋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历史城市的发展变迁。“两幅《清明上河图》一个以建筑为主,人物为辅;另一个以人物为主,建筑为辅。两作品各有长处,又互相呼应,相映成趣,可以说是整个中国国家馆49米层最重要的展项。”

此外,许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移师上海。令观众大饱眼福的是,一些属于国家文物局发布的禁止出国展览的重要文物,这次借助世博的大舞台也会呈现在世界面前,如陕西法门寺藏唐镏金浮屠和辽宁博物馆藏鸭形玻璃注。

摘自21010年4月25日《人民日报》

法国食物追求原生态

享受各种美食是在法国生活的最大的快乐之一,而法国的食品相对来说是安全的。法国的食品生产早已超越了单纯追求数量或产量的阶段,而是最大可能地讲究食品质量。通过立法、科研、评估,对食品从农场到餐桌实行一条龙全程监控,阻止问题食品进入大众之口。在法国,家庭餐或大会宴的好多菜谱已从熟食变为生食,其趋向是追求原生态,回归大自然。

法国的牲畜大多是在绿色的草地上放养,吃的是不受污染的草,喝的是洁净的水,附加的混合饲料也禁止使用添加剂。圈养的也是一样,圈的架构非常合理,既使牲畜舒服,又确保清洁。草是从草槽中抽吃,放水器是喝多少放多少,外加的饲料有专门放置槽,不会造成任何不净和污染。牲畜住的地方也非常干净。

法国的家禽不会吃到催肥剂和催蛋剂,它们生活的环境与人是共生共存的,所以法国超市出售的鸡蛋大多为生态食品。可以说,在法国“不光家畜家禽是幸运的,连野生动物也是幸运的”。有一天,记者在巴黎郊外看到一位垂钓者在森林池塘里钓到了一条大鱼,他慢慢起网将鱼抱起,轻轻放入长长的专用水袋,供自己和周围的人观赏后,拿出弹簧秤称了一下,然后全身趴在水边,将袋子放入池中,让鱼自由自在地向深水区游去。

法国的蔬菜比较贵,价格相当于国内同类菜价的10倍以上。因此,在法国种菜是有利可图的。而且法国的种菜方式是原生态的,菜地是好地,浇的水可以饮用。法国菜农是不使用农药的,因而不存在农药残存和农药超标问题。洗菜遇到虫子不仅不会使人生厌,反而让人欣慰、放心。

摘自21010年4月26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