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树
有的人,几十年在一起,转眼就会淡忘;而有的人,只见过几次面,却生生死死难以忘怀,“李大哥”就是这样的人——
那天在建设局门口,一个中年男子戴一顶草帽,搭一条毛巾,横一根扁担,席地而坐,旁边放一担篾箩,里面装着枣子:又红又大,沾着露水,有的还粘着枣叶,一看就知道刚下树。
一会儿,从大院里走出一个人,他是局里新来的大学生,叫小李。中年男人挑起那担子枣,由小李陪着,一前一后,进了大门。小李一进门,就对门卫室的大刘打招呼,说话间,那中年男子把篾箩往旁边一放,拿出一扎塑料袋,先装了一袋枣,满面堆笑地递给大刘,大刘一边客气地推辞着,一边问:“小李,这枣是你买的?”小李说:“不是我买的,是送给各位领导的。”大刘指着中年男子问:“这位是……”小李说:“我爸呢,我爸说送几颗枣子大家尝尝鲜。”
经小李一介绍,这位李大哥脸就有点红了,说话也有点结巴了:“这是自家树上的几颗枣子,真拿不出手的。我家小李子不懂事,如果他要是不听话,你们尽管骂,尽管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长进呢。”
大刘笑了:“你家小李子是大学生,有能力,肯吃苦,脑瓜活,年轻有为。”说着,大刘搬一把椅,叫李大哥坐,李大哥摆摆手,挑起篾箩,急急向里走:“你忙你的,我还有枣没送呢。”
大刘目送着两人走进大院,然后拿出一颗枣子,咬一口,又甜又脆,满嘴清爽。
以后,每年枣子成熟时节,李大哥总会挑着一担篾箩,走进建设局来,给每人送一袋枣子。
那年,小李成了办公室主任,枣子刚上市,李大哥又挑着一担枣子,“呼哧呼哧”进了大院,他又把一袋枣子放到大刘的桌上,满脸堆笑:“谢谢领导多年来对小李子的关心!小李子打小就丢三落四的,如果工作上有什么眼不见手不到的地方,还望多多指教。”大刘暗自好笑,我一个门卫,咋成“领导”了?他理解李大哥的心情,说:“李主任工作没话说,深受大家喜爱,前途不可估量。”大刘端来一杯茶,李大哥说不渴不渴,又急急进了大院,上楼给各科室送枣去了。
后来,李主任顺风顺水,步步高升,成了李副局长,最后成了李局长。
枣子又上市了,那天,局里的几个人恰好在门卫室聊天,大刘说:“今年,李大哥应该不会来了吧?”大伙儿咀嚼着话里的意思,也一齐附和道;“子贵父荣,今年李大哥应该不会来了,何况这么一把年纪了呢!”
可是大伙猜错了,第二天,李局长外出开会,李大哥又挑着枣子,颤巍巍地来了,大刘忙上前帮他接过担子,并劝他来年再不要送了。李大哥叹叹气,说:“人老了,身子骨也不听使唤了……你们客气个啥,不就是家里几颗枣吗?”李大哥依旧装了一袋枣,递给大刘:“小李子工作上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你们大胆指出来;若你们不好说,就告诉我,让我来批评他。”
大刘听了诚惶诚恐,说:“李局长有能力,有魄力,各项工作都很出色。”
李大哥听了,沉吟一会儿,说是今年体力实在不济了,不上楼了。他在门卫室里分好了枣,然后嘱咐大刘帮着送到各科室,说完他就要走,大刘一把拉住:“快中午了,你家又这么远,就在外面餐馆吃个便饭吧,我请你。”李大哥轻轻挪开大刘的手:“不能吃呢,天气转阴了,枣子等着下树,若一淋雨,就掉下来,烂了。”
这以后,李大哥还是每年送枣来,劝都劝不住。
有一年,建设局有人举报,李局长因经济问题被摘了帽子,贬为一介平民,调到了其他单位。
枣子又上市了,那天,大刘他们几个人又在门卫室嘀咕:“今年李大哥肯定不会送枣来了,他这么多年好心送枣,不想吃了枣的人一脚把他儿子踹了下来,叫谁心里不堵?何况人家孩子还不在我们单位了呢!”
话音刚落,就有人挑着一对篾箩,颤颤巍巍地过来了,一看,竟然是李大哥,他又挑枣来了!李大哥放下篾箩,气喘吁吁,脸色煞白,一下瘫坐在门口。众人连忙上前,大刘赶紧给他倒了杯茶:“李大哥,明年你真的不要送枣了,你这么大的年纪,又赶这么远的路,我们吃了你的枣,准会落头发、折寿呢。”
李大哥一口气喝完茶,用毛巾揩揩汗:“小李子虽然官没了,人也调走了,但我们的情分还在,不就是自家几颗枣吗,你们可别生分了。真的要谢谢你们及时指出小李子的错误,让他还留碗饭吃,如果让他越陷越深,说不定他这辈子要把牢底坐穿呢。”众人听了这番话,心头全沉甸甸的。
李大哥分好枣,拿起扁担,挽起箩绳,准备走了,留他吃饭,他不肯;想叫车送他一程,他也执意不肯,眼看着李大哥挑着空篾箩,趔趔趄趄地一路远去,大伙儿的眼眶全湿了。
又过了一年,枣子早已下树,街上的枣子也卖没了,李大哥没来,大伙想,李大哥今年真的不会送枣来了。
这次大伙猜对了,很快传来消息:李大哥病逝了。
听到这个消息,局里的所有同事,都自发组织起来,去为李大哥送行。到了李大哥居住的那个偏远小山村,大伙儿突然发现,不仅他家房前屋后光秃秃的,就连周围山山岭岭也没一棵枣树。一问才知道,这里原来满山都是枣树,后来炸了山,开了矿,建了厂,就再没人种枣树了。
李大哥靈前,大伙儿有站的,有跪的,悲声一片,泪洒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