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畜牧兽医局 杨宗照
2009年底,笔者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组织的前往澳大利亚参加“都市农业科研推广体制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培训,为期21天。其间,在悉尼大学、堪培拉大学、布里斯本大学、墨尔本大学、“联邦科学与产业研究组织(CSIRO)”等单位参加了澳大利亚概况、农业基本情况、有机农业、科研和农业推广等方面的讲座。同时,参观了悉尼的几个农场。于是,对澳大利亚的科研与农业推广有了进一步了解。
澳大利亚1901年建立联邦制国家,有六个州和两个领地,人口约2170万人(2009年3月)。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国土(约70%)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中部大部分地区不适合居住。澳大利亚是一个后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2008年GDP全球排名第十四。
1.科技方面。产生了七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检查怀孕妇女的超声波成像技术、拯救过无数生命的西药盘尼西林、现在全世界通用的飞行记录仪黑匣子、以电为动力的心脏起搏器等,都是澳大利亚科学家的发明。澳大利亚先后有六位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奖。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印刷和流通塑料钞票(聚合物钞票)的国家。
澳大利亚国内既有CSIRO,又有州和大学等相关科研机构。联邦和州的科研机构都有装备完善的畜牧业实验室和试验农场,广泛应用计算机、激光、红外线、同位素等先进技术设备,国家每年用于科研的经费相当充足。在CSIRO下面又按学科分设了40多个专业研究机构,各自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同时,为了加强与生产的联系,在全国各种自然区域建立了实验室、试验站或试验场。与农业相关的研究领域主要有种植业、热带农业、林业与林产品、纺织与纤维、昆虫学、动物生产、动物医学、土壤与水、水产学、野生动物与生态学等,分布在各州的分支机构或试验站达70多个,其机构数量占澳大利亚全部农业研究机构总数的1/5~1/4。该机构研究生物防治害虫技术、脱羊毛药物等在澳洲比较出名。
▲杨宗照(左一)在悉尼大学与Hill教授合影
为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科技、数学教师,并激发学生对科技、数学知识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世界顶尖级科学家,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决定于2004年5月—2010年11月实施澳大利亚创新、科学、技术、数学教育推广方案(BISTMT方案)。
澳大利亚设立新的“创新专利”,替代原有的小发明专利。这种新的创新专利将采用相对比较快捷和容易的方法来保护知识产权,保护那些不符合目前专利体系发明要求的创新和新技术。
2.农业方面。澳大利亚农牧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自然资源丰富,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它是世界上较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国。2009/2010年度,农产品出口值约3千万澳元。主要出口农产品为牛肉、小麦、葡萄酒、牛奶、羊毛等。以专业化的大型农场为主体,兼营农场日益增加,澳大利亚农业实行高度专业化、社会化生产。农产品一般直接贴品牌进入大型超市,农民市场(类似我们的农贸市场)逐步兴起。
畜牧业以牛羊在草地上以自由采食为主,小规模以人工饲养为辅(主要是奶牛),牧草丰富,奶牛品种选育上有一定的优势。澳大利亚大约有一半土地用于牧羊。澳大利亚的牛主要有荷斯坦牛、安格斯牛、布朗盖斯牛等品种,肉牛业遍布澳大利亚各州。畜牧业生产高度依赖于国际市场。畜牧业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注意对草场的保护和改良。对不同地区分别确定应控制的人口密度和牲畜头数;进行科学轮牧;科学施肥,因地制宜进行水利建设。凡是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草场为农牧场主私人所有,差的多为国家所有。澳大利亚有人工草场2580万公顷,一般是以70%的黑麦草籽和30%的红、白三叶草籽混播。
二是生产高度机械化。特别是大型家庭牧场,机械齐全,现代化水平高。用剪毛机械进行剪毛,每个剪毛工每天可剪200~300只羊的毛。几百公顷小麦仅用1天多时间就可全部收割入仓。1350英亩用于饲养奶牛的牧场,存栏奶牛1000头,4个人机械化管理即可,既负责防疫、改良,还负责生产管理。
三是教育、科研和推广紧密相连。澳大利亚的农业高等教育和农民专业培训由各个综合大学、职业专科学校、函授教育机构等完成,教学、科研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占整个科研经费的70%,其他的由企业、社团赞助或靠合作研究、技术转让及各种有偿服务等所获收入。国家还设有各类研究机构,承担技术开发研究、基础研究和技术咨询与推广。
▲悉尼地区的西红柿高效节水大棚(一)
1.政府重视。一般情况下,国家推动力是其他各种力量都无法比拟的,因此,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各种科技计划,下拨巨资支持科研和推广。近年来,澳大利亚科学机构科研经费大幅增长,对CSIRO更是如此。该机构研究人员6000多人,其中,与农业相关的研究机构是生物资源研究所和动物科学及食品研究所,CSIRO对取得较好成绩的研究人员有假期和晋升的奖励措施,也为激励科技创新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政府积极推广塑料大棚,单单悉尼,据估计溶液培养的西红柿每年价值就达1.2亿澳元,促进1600人就业,带动地方经济54.8亿元,也刺激了对化肥、灌溉、包装、设备、运输等需求。澳大利亚企业科研经费也大幅增长,这与政府的退税政策是分不开的。
澳大利亚也重视对创新素质的培养,并出资3880万美金以确保BISTMT方案的有效实施。BISTMT方案由三大项目内容构成,具体包括:(1)学校科技创新项目。由学校主持发起活动,主动联系相关科学教育部门、高等教育机构等,一起合作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以营造浓郁的创新学习氛围,并培养学生在科学、技术、数学领域的创新精神。(2)教师辅助项目。为在校教师配备在校本科生、科技研究人员等,以辅助日常教学活动。(3)调研项目。及时调查研究该计划进展情况,为相关人士提供重要信息以调整方案实施细节,从而提高各项活动的专业化水平。
澳大利亚政府对科技方面的重视还体现在:对年营业额超过5000万的企业的R&D项目开支给予多达50%的资助;对年营业额不到5000万的企业的R&D项目最多资助20%;对特别好的项目,除以上的资助外,可以提供需要返还的资金援助,最多可到项目费用的56.25%。
2.积极开展本国急需的研究。针对澳大利亚本国干旱和地广人稀的特点,研究节水型灌溉技术,参观的布里斯本大学也有这方面的研究。澳大利亚周围是海洋,海水淡化的成本非常高。每年夏季北部和东部降水较多,而西部中部降水很少。为保护地质结构,禁止开采地下水,饮用水和灌溉用水均为天然降雨。因此,水资源相当匮乏,夏季干旱面积巨大,参观的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等地的草地很多都是黄色的,这是因为夏季缺水造成的。
研究的药物脱羊毛技术也是针对该国养羊数量多,羊毛是传统行业,而每年剪羊毛非常耗费劳动力,劳动强度也比较高这一现状研究的。
3.开展多层次研究资助计划。
根据不同单位的特点确定不同的研究领域。在澳大利亚,各种技术创新组织与机构的工作内容侧重点是不同的。例如,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和大学主要负责基础研究和战略研究;州级试验站侧重于应用研究;学校既有基础性研究,也有应用型研究。私人企业侧重于农牧产品开发,既有国内的研究计划,也有国际性的研究内容。
这项措施的实施是与各单位的特点分不开的,联邦级别的研究室得到政府资助最大,具有雄厚的财力、充足的人力保障,研究了针对全国具有普遍性和世界范围内领先的技术。如针对剪羊毛的药物,该机构研究出了一种注射药物后就能让羊逐渐完整将羊毛自行脱落的药物。研究先进的通讯技术已经被通讯公司采用。
4.积极开展前瞻性研究。笔者在澳大利亚学习期间,正赶上哥本哈根关于全球变暖的会议。培训的一项内容是关于减少畜(禽)碳排放量。一般人的印象中碳排放主要是与工厂、汽车尾气等有关。经过解释,原来草食家畜一方面要通过呼吸排出二氧化碳,还要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产生甲烷等引起碳排放。悉尼大学Bill教授也担心哥本哈根协议会对家畜的养殖不利。墨尔本大学的教授则对于碳减排已经有了初步研究。通过抑制草食兽胃内产生甲烷的微生物和饲料添加剂等方法可以起到一定效果。
5.建立和完善多渠道的经费筹措机制。从世界农业技术创新投入模式演变过程中不难看出,非政府部门的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政府和私人部门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领域各有侧重。在澳大利亚,农业研究经费来源费充足。例如,联邦科学与产业研究组织农业研究方面的经费大约有2/3是由联邦政府资助,1/3由各州政府资助。农产品的税收按一定比例用于农业研究。发展合作技术创新,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是解决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经费不足的关键所在。
一般而言,私人投资的范围主要集中在物化程度比较高、市场潜力比较大,竞争力比较强的技术创新项目上,而政府投资则逐渐侧重于公益性的技术创新项目。国内可以借鉴一下,对于共性问题,政府可以作为资助的重点,而对于个性问题,主要应由相关企业自己出资解决。
6.发挥本国资源优势。澳大利亚本身地广人稀,人均占有很多草原、牛羊等丰富资源,具有养殖业的优势。澳大利亚在农业科研等方面作为优先发展领域,突出本国的资源优势,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科学成就。如优化牧草、轮休耕作、节水灌溉、培育优良品种等方面已经取得较好成绩并仍在继续研究。又如澳大利亚政府正在实施的“农场未来”项目,也是为了农业更好的发展。我国也有一些优良的动物地方品种、优质中药材、传统知名农产品,虽然它们具有一些鲜明的优点,在过去也发挥了中药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化亟待进一步开发,加强研究。国家或地方科技部门在政策导向、经费等方面予以资助,有助于它们推陈出新,更好地造福人民,提高它们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1.科技创新要急社会之所急。科技发展的方向应该为社会服务,对于社会上的急需问题和热点问题应该根据自身的能力予以重点关注和研究,金融危机到来时就要参与如何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世界上关注全球变暖时,就要关注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方面的研究,对畜牧业而言,科研人员就要关注减少碳排放对畜牧业的影响。联邦政府制定国家科技政策,制定重大科技发展计划,资助政府科研机构、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和国家重大工业科技计划。
2.主动与上级领导和基层单位及时沟通协调。上级领导有时可能事务繁忙,没有意识到或了解到或没有时间掌握一些重要科技问题或可能发生的重大科技变化,基层单位发生问题时由于对政策的把握不准,有时不一定会及时向我们反映,像疑似口蹄疫疫情发生时,有可能瞒报。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时,可能先到高校或农科院诊断,我们知道时可能已经发生多时了。对于进行的项目也要及时总结、及时与相关单位沟通。澳大利亚的科研单位也经常与农民运用电子邮件相互联系。当今科技发展迅猛,今天用固定电话,明天就用手机;今天只能用ELISA(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明天就出来了PCR(聚合酶联免疫方法),相关的研究人员如果不积极主动,将会错失良机。
3.重视不同人员、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人员间的合作。科技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广博的知识,不同学科的综合运用有助于创造出新颖的产品和技术。针对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的特点,他们正在研究用卫星定位的方法防止牛(羊)群走散的方法,也是不同学科的综合。现在一些儿童新颖玩具也需要物理学、电学等学科的人员一起来完成。实际上,我们现在的一些检测方法的建立也是化学方法在生物领域的应用结果。这些变化要求我们自己一方面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要与高校、相关企业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也很有必要,建议是否可以互派人员观摩、短期学习,到学校参加一些培训、讲座之类的学术活动。科技创新也需要不同层次人员的合作。
▲悉尼地区的西红柿高效节水大棚(二)
4.激励与灵活的机制相结合。吃苦耐劳是我们的光荣传统,科研可能需要经历许多次甚至无数次的失败后才能取得成功。没有吃苦的准备,没有花大力气、大量时间、精力的投入,一般不会有大的创新。因此,科研人员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于做科研,一些人是自身的爱好,但大多数人可能还是需要一定的激励和灵活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和才能。另外,澳大利亚CSIRO对于取得成果研究的人员有长达一年的休假等激励措施,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