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忠友 上海铁路局徐州供电段
接触网沿线路架设,沿途会遇到各种特殊区段,如隧道、桥梁等复杂处所。在这些处所,由于受空间的限制,接触网架设后的技术标准,如导高、拉出值、空气绝缘间隙等有时难以满足技术要求,设计部门不得不专门针对这些区段采取一些特殊设计,以满足技术要求。因此对这些特殊区段验收要特别仔细,切实把握好重点,以免因验收不到位而留下隐患。本文以徐连上行线运河特大桥为例,说明接触网特殊设计区段验收应把握的重点。
徐连线上行线运河特大桥主跨为3孔跨度55 m的单线简支下承式铆接钢桁梁。此桥为钢梁木枕明桥面,没有落道条件(见图 1)。
图1 铁桥照片
依据现场测量资料,该桥的主桁中心距为5.784 m,节间长度5.5 m,桁高8.5 m(详见图2)。
该桥的最低净空控制点在横联的楣杆部位,该处经过改造后净空为6509 mm。每孔桥存在5榀横联,即图中B1、B3、B5、B7、B9处,3孔共计15榀,改造后横联处横断面见图3。
图2 桥梁简图
图3 横联处横断面示意图
针对该桥下承连续钢桁梁段3×55 m的长度,设计院采取接触网设计方案如下:
(1)下承连续钢桁梁特大桥净空6509 mm,悬挂最低点高度6260 mm,接触线最低点按困难情况下6250 mm考虑。
(2)悬挂类型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承力索从钢桁梁上方通过,接触线从钢桁梁下部穿过,结构高度为1.6 m。为了减小驰度,承力索张力增大到17 kN。
(3)接触网支柱安装在桥墩上,跨距为55 m。中间2处为硬横梁,通过倒立柱安装腕臂,两端为普通桥钢柱(G100/11)。桥上均需要加设防风支撑(包括腕臂支撑和定位管支撑)。
(4)为了控制导线抬升量,在悬挂点以及中间横联处(即H0、B3、B5、B7、H10处)安装限位定位器,限位抬升量为30 mm。
(5)接触导线上方的钢桁梁采用高压绝缘板进行防护,即在改造后的B1、B3、B5、B7、B9点增加高压绝缘板。包裹高压绝缘板时以受电弓中心线为中心,长约2.5 m。
(6)导线距主横梁绝缘板距离不小于200 mm。
从以上大桥桥体情况及接触网设计方案中不难看出,常用的设备安装形式已不能满足要求,为此,设计院专门设计了该桥的接触网定位安装图(详见图4),施工单位从厂家定制了专门的支柱绝缘子(详见图5)。
表1 验收测量数据(表中粗体为不合格)
图4 接触网定位安装图
图5 定制的支柱绝缘子
施工单位报验后,建设单位于2009年6月10日组织了相关单位进行验收。从验收结果看,桥上接触网数据距设计要求有较大的差距。经施工单位整改后,我段于2009年7月30日进行了复验,从复验结果看,各项数据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见表 1)。
为完成好本特殊区段的验收任务,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除按照《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进行验收外,还按照设计要求对以下关键点进行了严格控制:(1)桥的最低净空控制点(横联的楣杆部位)是否满足6250 mm的要求;(2)为了控制导线抬升量,在悬挂点以及中间横联处(即 H0、B3、B5、B7、H10处)安装的限位定位器是否满足限位抬升量为30 mm的要求;(3)接触导线与主横梁绝缘板的距离是否小于200 mm;(4)其它各部位电气安全距离;(5)承力索张力是否达到17 kN,结构高度是否达到1.6 m的要求;(6)设计要求的其它事项。
3.2.1 初验
6.10桥上接触网数据测量情况如表1。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桥上接触线与桥体空气绝缘间隙部分不符设计要求,如:有13处导线距主横梁绝缘板距离小于200 mm,5处导高小于6250 mm;
(2)设计要求限位抬升量为30 mm,经测量均不符合要求;
(3)检查显示2处定位底座已处在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内;
(4)施工中采用的定位器长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3.2.2 复验
7.30针对6.10初验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复查。经测量,各项数据均达到了设计要求。验收测量数据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初验时问题较多,特别是导高、导线抬升量、接触线距横梁(绝缘板)距离不达标,受电弓侵入动态包络线等。经施工单位反复调试、整改后,至复验时缺陷已基本处理完毕,满足了验收规范和设计要求。
对于特殊区段接触网设备验收,除应严格掌握《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外,还要特别针对该处的特殊设计,并对关键部位如导高、拉出值、绝缘间隙、受电弓动态包络线等进行认真的测量,以保证各项数据满足要求,才能确保质量优良的设备投入运行。
由于验收时能够严格标准,把握重点,因此该桥设备投运一年多来从未发生问题。在以后的运行中,工区还应该加强设备的巡视、检查和监测,掌握运行状态,确保各项数据在规定的范围内,以满足安全运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