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兆丽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所谓城市特色,是指一个城市区别于其它城市的特有色彩与风格,是其地域文化与其实体的建筑元素的完美结合,是人们认识一个城市并对这个城市所进行的形象性、艺术性的概括.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城市既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也面临着城市特色日渐丧失的潜藏危机.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导致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在文化上的不断趋同,使得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变得越来越相似.针对中国城市特色逐步消隐的客观现实,吴良庸院士倡议,“在快速城市化形式下,城市特色、地域特色的维持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营城市的理念和实践在我国悄然兴起,一些城市和省区也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经营城市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把“城市资产”包括城市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态环境、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等有形的资产,以及依附于其上的名称、形象、知名度和城市特色文化等无形的资产,通过其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等相关权益的市场运作,以获取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促进城市发展的过程.经营城市的目的是提高城市的总体功能,环境质量和综合实力,从而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城市的魅力所在,建设城市、经营城市都应当把打造城市特色当作第一的和最终的追求,因为只有特色鲜明的城市,才会成为成功的城市.
任丘地处环渤海地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对外开放县市之一,是河北省内规模最大的县级市,是未来的区域中心城市,富含石油资源,经济实力雄厚,但城市景观平淡,缺乏特色魅力.一方面,原有的特色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挖掘,现状城市建设也在大量而快速的发展中逐渐迷失;另一方面,尽管城市特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政府及居民的认可,但以往,任丘市的各项城市规划设计项目中,对城市特色的研究很少,导致城市特色的塑造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因此在任丘市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年)中,把任丘市城市特色作为一个重要专题进行研究,为总体规划以及后续的详细规划提供前期专题技术支撑和整体把控,也为政府经营城市提供一种思路和指引.
____一座城市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和功能定位,左右着它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城市空间特色的形成,我们将这些称为“城市特色禀赋”.城市特色禀赋包括自然禀赋、历史禀赋和功能禀赋,这些是形成城市特色资源的条件,因此在挖掘城市特色资源之前,应该首先探究城市特色禀赋.自然禀赋是城市特色的本底,历史禀赋是城市特色的来源,功能禀赋对城市空间格局具有决定性作用,对城市特色有着重要影响.
任丘历史悠久,疆界文化丰厚[1].是神医扁鹊的故里;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2]的分管县(市)之一;
是华北重要的石油基地.拥有代表疆界文脉的鄚州古城和颛顼古城;拥有垂柳成荫、风景如画的白洋淀千里堤[3];拥有我国最大的古潜山油田——“任丘油田”[4].
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勘查,从自然禀赋、历史禀赋和功能禀赋三方面对任丘的特色禀赋进行梳理,进而提取特色资源要素,为营造城市特色奠定基础.(图1)
图1 由任丘市特色禀赋提取的特色资源要素
在营造城市特色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一个合适而响亮的品牌来宣传这个城市的特色,而城市的别名(形象)往往就是城市的品牌.
规划通过任丘特色禀赋分析,确定其城市形象为“淀边油城、扁鹊故里”.
景观特色分为物态和文态两类.物态景观特色定位为“蓝淀、绿堤、油城”;文态景观特色定位为“扁鹊故里、鄚州文化、疆界文脉”.
“蓝淀绿堤”指白洋淀、千里堤,为任丘自然生态展示区;
“油城”指任丘中心城区,为文化特色展示区.(图2)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唯一的也是最大的淡水湖泊,是河北省重要的自然生态保护区.由于白洋淀分属沧州、保定两市的任丘、安新、雄县、容城、高阳五个县(市)管辖,在旅游开发上缺乏统一管理、有效协调和协同发展的机制,造成白洋淀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的使用呈现出掠夺的态势,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白洋淀的旅游开发应坚持从整体白洋淀出发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整合资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打造跨行政区域的白洋淀和谐旅游区.
任丘境内的白洋淀千里堤景观规划应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景源优势,深入挖掘其文化特色,创新表现方式,实现与安新、雄县的“错位发展”,以千里堤为轴形成欢乐岛水上娱乐区、行宫度假区、红色旅游区、千里堤观光区和鄚州游览区五个景区.
4.2.1 景观构思
以彰显油城特色为前提,传承历史文脉为神韵,针对中心城区北望白洋淀、内有河渠纵横的特点,打造城市特色景观.整合石油开采设施和现状水系,塑造油、水、绿交融的城市“绿网”特色,与北部白洋淀遥相呼应,突显“淀边油城”的城市风采.挖掘以龙山文化、扁鹊故里和疆界文脉为主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城市现代文化,与历史上的“任丘六景”相承接,营造新任丘六景,增强城市的文化魅力.
图2 景观特色展示区示意图
4.2.2 自然、功能与景观有机结合,营造多元立体的“绿网”特色
将石油开采设施防护、城市水系恢复与绿化网建设有机结合,伴随着采油机工作的乐章和流水的韵律,形成石油城特有的多元立体的绿化网络.
①石油开采设施廊道绿化网.
中心城区广泛分布着油井—采油机、集油管、计量站和联合站等石油开采设施,规划将这些设施与城市绿化结合,形成输油、集油绿化廊带以及公园绿地.
输油绿化廊道——根据联合站的搬迁计划,整合调整输油管线,按照石油管线的保护要求,形成2条宽100-200米的输油绿化廊道.
集油绿化带——沿现状集油干管形成2条绿化带,并将有着特殊造形的采油机串联起来,有机的纳入城市的绿化和景观中.另外在西部新区,为已经探明的石油开采,按照斜井井群的服务半径要求,结合新区绿地景观建设,预留2条集油绿化带.
石油矿山公园——利用联合站旧址,改造其集输油管线,建设任丘石油矿山公园.公园造景充分反应古潜山的地貌特征,并利用石油开采设施作为造景素材和实际材料,为市民及外地参观考察人员提供一个石油开采技术、原油储存处理和古潜山油田成油机制的科普基地.
②滨水绿化网.
任丘北部地区为文安洼蓄滞洪区,历来为低洼之地,中心城区内沟渠纵横,坑塘星罗棋布,主要河渠有任文干渠、殷边渠、会战渠、永丰渠等.规划结合现状坑塘、河渠形成串珠式网状滨水绿带.
③生态绿化网.
在宽约1公里长约5公里的工业卫生防护区内,以卫生防护为前提,堆土造山,种植高大乔木,建设富有疆界文化特色的森林山体公园.
铁路和城市环路两侧的防护绿带,与以上绿化网有机交织,相互关联,形成了任丘市特有的多元立体的绿化网.
4.2.3 借历史文化之余韵,点华北油城之异彩
熔铸城市的特色要有文化的底蕴,世界各地著名城市发展的经验表明,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历史文化好比“来龙”,而城市的未来发展则是“去脉”,唯有在把握好“来龙去脉”基础之上萌生出的规划创作理念,才能够既别具一格,又富有文化内涵.本次规划通过对历史文化的解读,将其融入城市的景观当中.
①历史文化长廊——规划将会战渠景观带作为城市的史书,来诉说城市的历史文化,在沿岸按时间顺序布置反映不同时期文化的景园(如历史典故园、名人雕塑园等).
②龙山生态郊野公园——结合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龙山文化遗址的保护,布置一座以反映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为题材的公园.
③最古园——在城市北部主要出入口,布置一座以历史上的“任丘六景”和扁鹊文化为题材的怀旧纳文的公园.
④积聚石油、水系和人文三大特色,营造“龙山文源、扁鹊之乡、潜山油城、八家史廊、长堤烟柳、碧水荷香”新任丘六景。
通过标识符号、标识节点、标识廊道、标识建筑群等标识要素的确定和建立,形成一套完整的城市特色识别系统.
以采油机作为石油城市的识别符号,以其特有的造型和重复出现的韵律,不停的提示着人们它是任丘区别于其它城市的最直观的特有符号.规划通过与绿地系统相结合,进一步烘托强化其独特性.
图3 城市绿地中正在作业的采油机
在西部两个主要出入口,分别布置一座巨型采油机模型和预示石化产业腾飞的雕塑,强化“石油城”的识别符号;在北部主要出入口,布置扁鹊雕塑和“扁鹊故里”标示牌;在东部主要出入口,布置一座抽象雕塑,描绘现代化石化城市的未来.
建设西环路、渤海路、燕山道、裕华路的道路标识.西环路为城市南北向主干道,历来起着对外联系的作用,是城市外在形象的主要廊道,规划在西环路两侧的绿化带内布置反映采油工序和景象的系列小品;燕山道作为联系石化基地、城市中心、石油基地的纽带,街景应着重表现城市不同功能区的景观变化,体现石油城市和谐发展的精神面貌;渤海路和裕华路作为城市东西向标识廊道,街景应体现石油城的现代化特征,并通过道路标识和广告牌匾的标识设计,强化宣传城市的石油产业特色.
延续现状肌理,体现城市发展背景,营造城市主中心标识建筑群;充分展示城市现代化景观特征,打造西部新区中心标识建筑群;以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分公司独特壮观的建筑群景观和周围大面积的人工生态山林景观为特色,形成石化基地标识建筑群,表述石油城的产业特色,也表述了石油产业与生态的关系.
以小品标识为主,建设城市有序、明确的标识系统,以设计简洁、易识、连续和多样为特点,与建筑、广场、绿地、公共场所以及设施有机结合,直接反映城市品质.可将采油机的简约图案作为标识系统的创作元素,反映石油城的地域特色.
通过命名来反映城市文化,如“雁翎公园”、“会战道”、“石油矿山公园”等,并用简约的语言解释其内涵,可通过重复出现的路标来表现.
基于经营城市的理念,从整体到节点,通过任丘市特色禀赋解析-城市形象与特色定位-特色展示区景观规划-标识体系规划,力求自然、经济、功能、历史文化、现代文化与景观的有机融合与统一,从自然特色突显、历史文脉传承、石油经济发展和隐性文化宣传等方面塑造城市特色,一方面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提供前期专题支撑和整体把控,另一方面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一种思路和指引,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也希望能为国内其它城市的特色塑造提供有益的借鉴.
[1]赵旭.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为目的城市特色建设思考.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2]周婕、鲍颖、谢波.武汉城市空间特色研究,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3]付晓东.经营城市与城市发展.新华出版社
[4]张乃剑.经营城市宝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