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慧军 罗秀玲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医院 广东东莞 523220)
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接受治疗、护理的患儿不可避要接受许多疼痛性的操作,如静脉穿刺、抽血、肌肉注射、各种插管等。而疼痛是尚未被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关注的生命体征。有研究证实,不论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出生后即具有疼痛的感受能力。疼痛带来的危害深远,对婴儿可造成一系列近期和远期的影响,甚至影响到脑的发育[1]。因此及早运用护理干预,预防控制疼痛,对新生儿预后及维持新生儿的生理稳
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从2008年1月开始对入住该科的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应用“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量表”(DNA)[1]进行疼痛评估,现将干预效果的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的患儿58例,其中男32例,女26例,早产儿21例,足月儿37例,日龄1~28d。全部疼痛性穿刺为治疗所需要。排除标准为:(1)需供氧或使用辅助呼吸;(2)出生后1min或5minApgar评分<5分;(3)有先天性心脏病或有心律失常等;(4)24h内未使用镇静药物。
表1 2组新生儿进行疼痛性穿刺时疼痛评分的比较(±s)
表1 2组新生儿进行疼痛性穿刺时疼痛评分的比较(±s)
?
将58例患儿随机分为A、B2组,A组为实施护理干预组,B组为对照组,A组患儿在进行疼痛性穿刺前20min由一护理人员实施抚触、保持屈曲体位和襁褓包裹、非营养性吸吮(NNS):NNS是指在婴儿口中放置安慰奶头,以增加其吸吮动作,但并无母乳或其他液体吸入。噪音的控制:控制室内声音强度<60DB。护理干预实施至操作结束后10min。整个过程应用多功能监护仪记录操作前、操作中的新生儿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合“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量表”进行疼痛评估。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量表按照面部表情(0~4分)、肢体活动(0~3分)、声音表现(0~3分)等3个部分组成,总分为10分。B组患儿实施疼痛性穿刺前及整个过程遵照常规操作,整个过程亦用多功能监护仪记录操作前、操作中的新生儿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合“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量表”进行疼痛评估。
资料显示,在进行疼痛性治疗时,护理干预组的疼痛得分为120分,平均得分为4.14分,对照组的疼痛得分为227分,平均得分为7.83分,对照组的疼痛得分明显高于护理干预组(P<0.01)。
表2 2组新生儿穿刺前、穿刺时的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比较(±s)
表2 2组新生儿穿刺前、穿刺时的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比较(±s)
?
表2可以看出,护理干预组的新生儿在进行穿刺时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呼吸、心率的增快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有统计学意义。
近10年的研究证实,不论是足月新生儿还是早产儿,出生后即具有疼痛的感受能力,尽管其神经系统仍在发育中,但足能对有害刺激进行传递、感知、回应、甚至记忆[2]。而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患儿不可避免要接受许多疼痛性的治疗,但由于病人的特殊性而无法诉说,所以往往未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而反复的疼痛刺激会使外周感受器敏感化,导致痛觉过敏反应[3],而疼痛的经历可引起新生儿近期和远期的影响,如行为、生理、代谢水平的紊乱,造成感知行为和神经功能上的损害。因此关注新生儿疼痛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的临床结局及成长发育有重要作用。
新生儿疼痛的表现为面部表情包括皱眉、挤眼、缩鼻、鼻唇沟加深、下颌抖动、努嘴、舌肌紧张、哭声剧烈、刺耳、不规则的尖声啼哭,持续时间长,次数多也与疼痛有关。疼痛性生理指征包括心率增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额头及手心出汗,这些虽然不是特异性反应,但是易于观察和测量。同时还要观察疼痛持续时间、环境、觉醒状态等。但是,对疼痛无反应并不表示不痛,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也应该重视反应极差的危重新生儿的有关疼痛的护理。
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护理人员对入室的新生儿在进行疼痛性操作的过程中实行积极的护理干预,从以上2个表格的统计中可以看出在进行疼痛性的穿刺时实施护理干预的新生疼痛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新生儿,而血氧饱和度及生命体征的改变小于对照组,这说明护理干预对减轻新生儿疼痛有积极的作用。
[1]王晓东,罗先琼.新生儿疼痛的管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9):677~680.
[2]黄云丽,叶永青.新生儿疼痛影响因素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709.
[3]高海霞,陈京立,高洪莲.非药物疗法对新生儿疼痛干预效果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94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