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伟 张汉华 罗敏
(广东省惠州市中医院 广东惠州 516000)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病症。胫腓骨节段性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常伴有严重的血管神经和软组织损伤,如处理不当会造成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内、外固定。我院自2005~2008年共收治胫腓骨节段性骨折患者78例,应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骨折,并进行临床观察,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手术体会总结如下。
我院自2005~2008年共收治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78例,男49例,女29例;年龄20~68岁,平均42岁。右侧43例,左侧35例。骨折类型:横型36例,斜型17例,粉碎型15例,其中开放性骨折10例。
交通事故伤50例,高空坠落伤5例,井下工伤16例,其他伤7例。
所有病例因外伤后出现小腿肿胀、畸形、活动受限。开放性骨折见骨折处有伤口出血或软组积缺损甚或骨质外露情况。经X线或CT检查确诊。开放性骨折治疗:本组1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先行彻底清创,根据情况延长或另行小切口,显露骨折端,将粉碎劈裂的骨折用拉力螺钉或钢丝克氏针行有限内固定,使粉碎不稳定性骨折变为相对稳定性骨折。这有利于复位及提高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再选择合适位置进钉,复位后上外支架固定,根据污染及创伤程度放置引流。创面多能通过皮肤网眼减张、桥形皮瓣、舌形皮瓣、肌蒂瓣转移或游离植皮等方法一期闭合创面。对难以闭合者,尽量用软组织覆盖骨创面,避免骨组织裸露,防止术后骨坏死,创面二期植皮或皮瓣修复。闭合性骨折治疗:后常规先做跟骨牵引,待肿胀消退后用微创手法进行复位和固定。采用1处或2处小切口切开直视下复位,尽量不剥离骨膜,对骨折端血运影响小,复位满意后选择交锁髓内钉固定或外固定支架固定。如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时,应及时给予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和支架外固定,必要时可改为内固定。
所有78例除了有3例患者因肢体严重损毁行截肢,其余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7~18个月,平均12个月,2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骨不愈合,需再次行植骨术治疗而治愈。外固定支架钉道感染3例,无脂肪栓塞、下肢静脉栓塞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随访时骨折部位内固定位置没有明显的变化,内固定物无断裂,患肢关节功能基本正常。根据患肢关节恢复功能和步态情况,可分为如表1所示。
表1 根据患肢关节恢复功能和步态情况分级
临床上把长骨骨折分为线性、节段性、粉碎性和骨损害4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能量损伤的不断增加,而且由于胫骨前内侧皮肤少,无肌肉的保护,极易造成皮肤和胫骨的损伤,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感染、骨外露、内外固定失败、骨筋膜室综合征、甚至截肢。所以,在诊治和手术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受伤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开放性骨折:由于胫骨前内侧缺少皮肤和肌肉的保护,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和骨外露,在开放性损伤初期,首先要充分估计骨折段受污染的程度,彻底清创和反复冲洗,减少创口感染的机率,实行内固定。放置冲洗负压引流管,特别是骨质应用软组织覆盖,有感染或严重时,如有必要应减压切开或植皮、转移皮瓣等方法修复。根据骨折的程度选用合适的固定方法。短斜骨折或长斜骨折可用螺丝钉内或局部克氏针交叉内固定;骨折损伤严重者可用钢板或髓内针固定,再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内固定后用必要的外固定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起到保护、促进骨性愈合。伤口内放置引流可减轻患肢的肿胀,预防术后感染。
闭合性损伤:根据Tscherne的软组织损伤的分类,节段性骨折的软组织损伤常处于临界期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手术易引起创伤口无法关闭,骨和内固定物外露,使感染机会增加,我认为应先等水肿消退后再进行内外固定术,如有骨筋膜室综合征或血管损伤,应立即给予支架外固定并切开减压,水肿消退后再关闭切口。
总之,胫腓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患,选择合适准确的固定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尽快恢复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赵程锦,侯海斌,杜胜利,等.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骨伤,2007,8:66.
[2]党立.外固定支架结合髓内圆柱植骨治疗粉碎性胫腓骨骨折[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5):342.
[3]舒衡生,张铁良,马宝通,等.带蒂皮瓣治疗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6):38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