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琼
一、非智力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在学习中是很有效的一个因素。为了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的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兴趣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所抱的积极态度,是一个人优先地对一定事物产生注意的倾向。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只有那些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把学习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积极起来,学习情绪高涨,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加强。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想要他们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所以作为英语教师,必须非常重视有关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因素,如动机、注意和兴趣;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根据青少年的不同特点,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引发和维持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期达到提高英语教学的目的。
二、课堂活动对调动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作用
英语教学要成功,就要对学生的情绪给予科学的控制,要把情绪信息和情绪反馈,积极情绪的产生和消极情绪的抑制、消退都纳入精心设计的控制之中。
在英语教学中,要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必须不断创造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条件、环境和气氛。那么如何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呢?
1.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运用中增强学习兴趣
中学生年龄小、阅历少,对学英语的目的往往不甚明确。他们把英语课只是看做升学考试中要通过的一个考试科目,对于难记的单词、语法和发音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除了从道理上宣传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让他们在运用中尝到乐趣。
2. 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轻松愉快氛围的关键是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要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不以权威、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而是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感情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开口讲英语。
3. 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一种美味如反复食用会让人倒胃口,同理,一种好的教学形式连续不断地使用也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生理上说,单一的形式容易导致大脑刺激的单调,使兴奋转化为抑制,降低学习效率。而从心理上讲,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时期,再好的教学形式和活动形式,如果简单重复太多,学生也会兴趣锐减。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等特点和思维发展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英语教学,如做游戏、讲故事、看录像、听录音、唱歌曲等。
总之,积极的学习态度容易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兴趣及积极性的调动,扮好当老师的角色,从而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凤冈县琊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