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婷
教育是一门创造性很强的艺术。在新课标中,教材只是教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媒介,语文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重新整合教材。
一、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整合
1. 激发兴趣
例如七年级上学期,学生从小学初入中学,这是学习上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指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务实的人生态度及讲究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刚入学,我并不急着马上给学生上新课,而是精心准备了生动深刻的故事课(让学生得到刚入初中的第一个人生理念:高尚的目标+认真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持之以恒的精神=成功)、精彩的语文才艺课、激情澎湃的讲演课,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明确了学习语文的目标。
2. 正确引导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下一步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呢?这时以冰心的《忆读书》作为契机,正好合适!读了冰心先生的文章,学生会明白:语文学习的要点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其中“读书好”在激发兴趣中已有体现,以后主要靠自己去品味!而作为中学的语文老师,这时着重要在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上下工夫,结合附录“名著引读(一)”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名著:从自己感兴趣的名著入手,从易到难!然后教师制定一张“推荐书目表”,再要求每位学生也给老师和同学推荐三部自己最喜爱的书。最后结合学生的推荐书籍,制定“本学期阅读推荐书目表”(根据学生及学校的情况,如有无图书角、学生原来的阅读基础等)。然后每一个月举行一次阅读交流会,让学生畅所欲言,互学互进,这样就会有阅读的春天——百花齐放。
古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这其中的“卷”当然是指有着积极意义的书籍,而非那些在地摊或黑暗角落里的、腐蚀人类灵魂的“庸人之书”。中学语文老师的使命之一就是指导学生健康、积极地阅读,这不只是为了“下笔如有神”,更是为了积累丰厚的人文素养,让孩子们的灵魂在积极与高尚的伟人思想中浸润,学会做一个站立着的“人”!
二、为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而整合
仍以七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人物传记为例。这个单元有《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第一千个球》《少年爱因斯坦》四篇文章,当整体感知教材后,就会发现第七单元的文言文《强项令》《包拯》《岳飞》也属于人物传记,只是两个单元分别属于现代文与文言文而已。于是我很自然地将其整合到一个“传记系列”中去教。
当然我不只在内容上对教材进行了整合,而且在时间上也没有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因为我在读教材的时候就在想:每个年度的下学期开学时,春节刚过,大人们都被无休止的应酬与无限制的玩乐弄得身心俱疲,何况孩子们呢!所以要向效率进军,克服学习上的懒散、拖拉,那就要让学生做到身心合一。只有让学生身心合一,才会使效率事半功倍。于是我灵机一动:过完假日开学,就安排学生学习传记单元,让伟人的思想唤醒倦怠的心灵,让孩子们与高尚的灵魂对话!
(冀州市冀州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