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精细文化”推进精细管理

2010-06-17 03:37
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车间职工生产

闵 学

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而精细管理又是精细文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形态。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化工总厂催化车间以“中原石油文化”为统领,以“中原炼厂文化”理念为导向,以建设“精细文化”的成果为助推器,熔炼创新、深度融合,引导和推进车间实施精细管理工程,创造性地提出了“八精六细”目标,确立了“精细文化”核心理念,培育了具有车间特色的“精细文化”,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实践证明,精细管理工程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适宜工具之一。

融合创新,构建“精细文化”

所谓精细管理工程,是指企业按照“六精五细”的思路和方法,对企业的管理进行精细化改造的工程,它是一个系统的、相对的、动态的、全员参与的过程,是一种指导和引导企业规范性和创造性管理、扭亏为盈、谋求科学发展的方法。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贵在工作方式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只有在规范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体现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的活力和价值。因此说,精细管理工程是创新的产物。——融合创新,喊响“一句话”。建设“精细文化”之初,催化车间认为,作为油田的一个三级单位,文化建设必须在继承“中原石油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在“创业创新创效,建设和谐油田”企业精神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此后,经反复研究和提炼,大家一致认为,催化车间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生产特点,工作中必须精心细致;搞好精细生产就是“创效”,强化精细管理就是“创新”,“精细文化”必须促进车间的和谐,提升车间各项工作水平,这也是落实“创业创新创效,建设和谐油田”的具体措施。于是,催化车间摒弃了那种一提企业文化建设就搞一整套理念的习惯模式,以“精细”为核心,喊响了“精细催化”的口号,既便于操作又利于职工认同。贴近实际,唱响“一个调”。基层文化建设必须贴近实际,依靠职工,全员参与,才能彰显生命力。为此,催化车间在创建工作中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以我为主”,同时注重借鉴先进经验,实行总厂企业文化办公室人员、车间领导、职工“三结合”,确保了“精细文化”“油”味浓厚、职工认同和有效实用;二是坚持全员参与。职工每人提交一套文化方案,车间全体职工召开各种座谈会、研讨会十余次,发放征求意见表156份,6易其稿,最终确定了“精细催化”的核心理念,提出了“思想上精诚团结,管理上精益求精,安全上精以责任,质量上精耕细作,生产上精雕细刻,成本上精打细算,技术上精义入神,学习上精金百炼”和“细分产品,细分岗位,细分职责,细化目标,细化制度,细化成本”的“八精六细”目标,初步构建了“精细文化”的理念体系。坚持在建设中学习、在学习中建设,规范车间职工行为,使大家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精细文化”所倡导的价值和观念上来,形成了唱响一个“调”、共谋新发展的良好局面。——尽力有为,共建“一个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坚持一要“有为”二要“能为”的原则,并把它作为“职工小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稳步实施。“有为”就是尽力而为,适当投入。在总厂工会的大力支持下,车间先后投入4万元购买了《让企业文化起来》《中国式员工》等书籍,并组织职工学习;调整、改造了车间操作室布局,在操作现场、办公区域制作了“精细文化”标识,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能为”就是量力而行,突出实用。催化车间坚持勤俭节约、因地制宜,发动车间干部职工自己动手搞创建,以促进“精细”管理为目标,修订完善了46项规章制度;技术人员为促进技术培训工作,开办了《精细员工加油站》,收集、编印学习内容,及时上墙;业务人员积极参与《精细文明赛场》的管理;岗位操作人员每隔4小时,将当班的汽、柴油产品质量分析曲线划在《精细质量统计栏》上。通过大家的共同参与,把催化车间建设成为全体员工的文化“家园”。

以文化人,打造一流团队

——弘扬团队精神,以“精细文化”锻造过硬的队伍作风,培育“精细、团结、责任、学习”的团队精神。首先,大力宣贯“精细文化”的内涵,使之渗透进每个职工的思想,逐步成为统一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并运用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其次,把“精细文化”作为一面旗帜,干部在工作中事事渗透“精细文化”理念;职工每天诵读《精细员工宣言》,引导职工树立精细严谨、勇担责任、追求卓越、忠诚敬业的团队精神。第三,采取宣传先进典型与鞭策批评后进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激励机制。开展“精细之星耀催化”评比活动,每季度评选出精细班组、学习之星、奉献之星、敬业之星、操作之星,并将他们的事迹、照片和感言张贴在活动园地上,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通过团队精神的培育,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科学精细干工作、忠诚企业负责任、成为车间职工的共同价值取向;加班加点工作、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在展现职工队伍的良好精神风貌的同时,树立了昂扬正气。——强化教育培训lj以“精细文化”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催化车间从三个方面入手,努力打造学习型、技能型、创新型团队。一是深化“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将“学习上精金百炼”作为“精细文化”八项目标之一,大力倡导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在学习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帮助职工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二是建立了能力素质与待遇挂钩的内部分配机制,实行星级操作员、全流程操作制度,鼓励一专多能,形成了学文化、钻技术、强素质的良好氛围。三是采取多样化的培训形式,提高教育培训效能。以提高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技能培训为重点,采取集中培训、岗位练兵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坚持做到“五个结合”,即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提高业务技术技能相结合、课堂学习培训与岗位实践锻炼相结合、自己学与师傅带相结合、停机学理论与开机学实践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把催化车间的职工队伍打造成一个高素质、高技能的知识型员工群体。——共创和谐,以“精细文化”提升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在操作室、交接班室设立了“我耕耘、我收获”专栏,及时将文件精神、规章制度、考核奖励、班组事务等内容公开,使职工全面了解油田、总厂、车间、班组的情况和信息,营造了科学民主、公开公正的人文环境,引导职工积极参与车间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促进车间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同时,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把“精细催化,勇争第一”的精神理念融入到活动中,进一步提升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落地生根,“精细文化”与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

——把“精细文化”建设的立足点放在日常生产工作上,开展小指标劳

动竞赛,推进与生产运行管理的深度融合。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精细文化”的“八精六细”目标中的每一项都直接与生产经营相关。为落实“安全上精以责任”,车间在生产中推行了“不间断巡检法”,改为各岗位定点巡检为不间断交叉巡检。为做到“生产上精雕细刻”,岗位职工在生产交接中“细”字当头,严格做到“三一四到五报”,无论寒冬酷暑、白天黑夜,交接班提前30分钟进装置,认真检查生产安全和装置运行情况。在操作室设置了“生产技术分析栏”,将影响生产运行的疑难问题公布出来,组织当班职工分析、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使生产保持良好运行状态。2006年6月,催化装置实施MP技术改造,此项目属国际炼油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国内仅有的三套装置都是在3~5月内改造完成的,尚无一次顺利开车成功的先例。面对艰巨的任务,车间干部职工紧紧抓住“精细”二字,白天组织装置检修、配合改造,晚上学习新的工艺技术。施工过程中提前介入,熟悉设备、流程;开工阶段打破常规,“三查四定”与试车工作一起进行,倒排工期。车间领导连续一个月吃住在现场,职工每天睡眠不足5个小时,终于在6月28日生产出合格产品,创下了国内同类装置1个月时间改造和开工—次成功的先例。——把“精细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提升基层管理水平上;推进与基础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催化车间以“达标、创优、邻虽、夺牌”活动为载体,总结提炼能够体现车间生产特点的管理理念,以此规范职工行为,提升车间的管理水平。细化安全管理,提出了安全从“心”、从“头”、从“手”、从“脚”开始的“四开始”安全理念。坚持“四个一”制度,即每年新年第一天的“安全零起步”活动,车间领导深入车间各岗位,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慰问在岗职工;车间每年召开的第一个会议是安全工作会议:全车每周开展周一安全活动;每个班接班第一件事是进行安全检查。车间细化技术管理,每周对生产技术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根据处理量、产品收率、质量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各系统生产技术参数,不断优化生产技术指标。细化劳动竞赛,在班组之间深入开展将生产、现场、安全、设备、质量、基础资料等12个指标融为一体的劳动竞赛,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细化现场管理,从细微之处抓管理,从拖把、拖鞋、工具放置,墙角、门窗、设备卫生等细节抓起,每周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有效提高了车间的现场管理水平。——把“精细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放在增收节支上,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与提高经济效益深度融合。催化车间坚持在“成本上精打细算”,提出了“西瓜芝麻”理念。首先,在节能降耗上主张抱“西瓜”,从改进工艺、加强大型设备管理入手,提倡抓主要生产矛盾、见显著经济效益。催化装置实施MPU艺技术改造后,操作运行一度不理想,为此,车间组织力量集中攻关,坚持“每班一次操作参数分析,每天一次生产情况分析,每周一次生产技术分析”,引导职工人人出点子、想办法,找出最优化的操作参数,很快取得了突破,装置日处理量从开工初期的1000吨提高到1400吨烯烃含量从原来的38%降至30%左右。其次,广泛开展“孔板”活动,动员员工“拣芝麻”。2007年4月,车间一名技术员建议对12个产品取样口加装限流孔板,既满足工作需要又有效减少损耗。这一建议不仅得到车间的采纳实施,而且在职工大会上宣布给予奖励,并以此为契机,在全车间深入开展“孔板”活动,提出“不厌小、不厌细,节约一分是光荣,调整好—个参数是效益”的口号。职工们积极响应,人人解放思想动脑筋,立足岗位搞革新,创造性地开展了“推敲参数”、“互相考问”、“洗手套”等职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小改小革、小制作、小发明层出不穷。现在,由三名职工改进的小型加料器已投入使用,有效节约了催化剂;由运行三班摸索概括的“二十字混合器使用管理法”也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取得了显著的节能降耗效果。

责任编辑:赵晶华

猜你喜欢
车间职工生产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招工啦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把农业搬进车间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