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结合麦肯基力学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2010-06-15 06:22王曙辉杨丽霞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9期
关键词:屈曲腰部椎间盘

王曙辉 杨丽霞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深圳51803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在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纤维环膨出或破裂、髓核突出以致相应神经根受累的一种病症,以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痛为其主要临床特征。笔者采用牵引结合麦肯基力学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9月-2009年12月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诊断参照文献[1-2]执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20~62岁,平均41.80岁;病程3d至2年,平均(7.16±2.97)月;影像学检查示突出部位于L3/4者3例,L4/5者32例,L5/S1者25例;一侧突出者55例,中央突出者5例。对照组60例,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22~64岁,平均39.20岁;病程5d至2年,平均(7.24±3.35)月;影像学检查示突出部位于L3/4者5例,L4/5者29例,L5/S1者26例;一侧突出者53例,中央突出者7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1)腰椎牵引,患者取屈髋屈膝位仰卧于全自动微电脑控制牵引床,固定胸部和骨盆,间歇牵引,牵60s,歇10s,首次牵引力为体质量的50%,以后酌情逐日增大牵引力量,增至体质量的

80% ,每次 30min,每日 1 次。(2)麦肯基疗法[3]。牵引结束,嘱患者屈髋屈膝休息30~60min后接受Mckenzie疗法。伸展程序为患者俯卧于治疗床,双上肢放于躯干两侧,头转向一侧;以双上肢逐步支撑起上半身至最大幅度,骨盆和双下肢贴于床面,作腰部的反复伸展运动,重复伸展10遍;俯卧于治疗床上,将床头、尾两端逐渐调节伸起,使患者在可耐受的前提下完成身体呈“V”字形的被动持续伸展。一般每抬高2寸持续5~10min,达到最大伸展程序,保持10min。以出现“向心”现象为佳。如未发生向心化或无疼痛减轻,应用单侧治疗技术。对有脊柱侧弯的患者应先矫正侧方移位,然后再进行腰部的伸展,部分患者要行伸展手法或伸展位旋转手法。对于神经根粘连的患者应先通过屈曲程序牵伸粘连,再以伸展程序预防间盘移位复发。屈曲程序为患者仰卧,屈髋屈膝,双手抱膝使之尽可能地接近胸部,重复屈曲4~6次。治疗期间应卧平板床休息,离床时可带腰围,保持腰椎伸展状态,尽量减少腰椎屈曲活动次数或减轻弯腰的幅度,维持正确坐姿,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常规腰椎牵引,每次30min,每日1次。两组均以7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周。

1.3 疗效观察疼痛评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定级评分 (VAS),治疗前后由专人负责记录。疗效标准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拟定。治愈:腰腿痛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达70°以上,跟、膝腱反射正常,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直腿抬高试验有进步,能从事较轻工作。未愈:治疗后腰腿痛症状,直腿抬高试验,跟、膝腱反射均未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x2检验和 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1。结果示两组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治疗后1.51±1.23*△1.91±1.10*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60 60治疗前8.60±1.31 8.91±1.24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可经非手术疗法治愈或缓解。牵引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疗法,被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治疗方法,可使80%以上患者获得临床缓解及治愈[5]。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对抗拉力作用使椎间隙增宽,增大椎间孔以及产生负压吸引作用,降低椎间盘内压,使髓核不同程度地回纳或改变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还可以恢复脊柱生理弯曲,解除周围韧带的软组织痉挛,缓解肌肉紧张,调节力学平衡,从而部分解除突出部位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而使腰腿疼痛缓解或消失。

在脊柱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髓核位置变化 (即移动)与椎间盘病变的关系密切;屈曲位是造成椎间盘病变最常见的原因,反复的屈曲易引起髓核向后移动,导致纤维环内层裂隙、椎间盘膨出、纤维环撕裂等一系列病理变化[6]。对于椎间盘向后方移位的间盘移位综合征的治疗使用伸展原则,出现神经根粘连时配合屈曲原则,治疗过程中强调出现向心化现象。通过反复的腰部伸展,产生椎间盘和神经根的相对移位,减轻髓核移位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松解椎间盘与神经根之间的粘连,缓解或解除疼痛,巩固了牵引的治疗效果。另外,麦肯基疗法的一大特色是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自我运动-即自我治疗,打破了传统的被动接受医师治疗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反复的腰部伸展或屈曲,减少或避免腰部弯曲,维持腰段前凸,不仅改善了腰椎的活动度,而且增加了腰部肌肉的力量,加强了脊柱的稳定性,维持了腰部的动态平衡,还可以预防腰腿痛的复发。麦肯基疗法将治疗和预防紧密结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模式。

总之,牵引结合麦肯基力学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便,实用性强,临床疗效确切。

[1]徐军.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续二):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的特征性内容[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8):2672-2674.

[2]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6-237.

[3]徐军.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续四):麦肯基对下腰痛的治疗方法[J].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186-187.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3.

[5]白跃宏.下腰痛临床与康复[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0

[6]徐军.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续一):对腰痛的基本观点[J].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4):2029-2030.

猜你喜欢
屈曲腰部椎间盘
MRI“HIZ”征结合CT 引导下椎间盘造影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价值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1/3含口盖复合材料柱壳后屈曲性能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
加筋板屈曲和极限强度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
椎间盘退变及其血管化的磁共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