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福枝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0
笔者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能使患者自行离床活动而又不引起腰背部疼痛不适、虚脱、双下肢无力,甚至跌到的功能锻炼方法,并对此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2009年骨科住院手术治疗腰骶部椎间盘突出患者 160例,男66例,女94例。年龄31~58岁,平均(43.60±5.02)岁,平均体质量(59.16±3.98)kg。手术方式:经腰骶部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离床时间:均于术后21 d,病人恢复顺利者。活动前测血压、脉搏、呼吸均正常。将样本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对照组80例。
1.2 方法 2组患者术前、后均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术后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对尽早下地活动的益处,强调注意安全,遵循适度、长期、循序渐进的原则。对照组由家属协助功能锻炼及离床活动。实验组由护士在旁作指导协助功能锻炼及离床活动。操作方法:(1)术后3 d内嘱患者行上、下肢肌肉收缩训练、上肢抬高 及屈伸训练、下肢勾脚活动及屈伸活动,术日每项每侧肢体50次,以后每日每项增加50次,直到离床活动。每日可分4~5次完成,安排在清晨醒后到晚上睡前。(2)术后3~14 d增加下肢抬高活动,以抬离床面而又不引起腰骶部伤口疼痛为度,开始每侧肢体50次,以后每日增加50次,直到离床活动,活动时间及方案安排同上。(3)术后14~21 d逐渐增加下肢抬高活动的幅度,开始锻炼腰背肌的活动。具体作法:取俯卧位,头尽量后扬,两手背部相握,掌心向上,两下肢自然伸直,头及两下肢同时尽量向上、向背部抬起,开始 50次/d,以后增加50次/d。活动时间及方案同上。此项活动需长期坚持以增加腰背部肌肉、韧带力量,维持脊柱平衡,防止术后疾病复发及腰背部疼痛不适。(4)离床活动当日,嘱患者屈膝将躯体稍移向床右边,然后成屈膝右侧卧位,将两下肢放下床沿,休息5~10min,患者左手按住床头柜一角,右手肘关节支撑在床面,起身坐于床沿观察10~15min,并活动双腿。如无虚脱、晕倒,可用右手撑床沿,左手拉床尾扶手逐渐移向床尾,进而双下肢着地,同时一手扶床尾,一手由家属或护士搀扶,站立数分钟,逐渐迈步向床尾,家属或护士逐渐松手,让患者两手扶床尾扶手自行站立数分钟,如患者身体平衡较好,在床周往返走一次,然后上床休息。整个过程以患者自主活动为主,护士在身旁指导,必要时给予扶助。
见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未发生虚脱、腰背部疼痛、恐惧心理和扶助动作明显减少。
表1 2组骨科腰骶部手术后患者离床活动比较
病人的术后恢复是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的结果,而鼓励患者术后进行有计划的床上活动、离床活动是机体恢复的需要。因为床上活动、离床活动能增加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增加肺通气量,有利于痰液排出,避免肺部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因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素质和认知程度不同,对术后有计划的床上活动、离床活动的益处往往认识不足。虽然术前术后反复强调术后有计划的床上活动、离床活动的重要性及相关的注意事项,但在临床实施中如果患者是由家属扶助活动时,其腰背部疼痛、虚脱,仍然不可避免,同时恐惧心理依然较重。从表1中可以看出,尽管我们对2组患者做了相同的宣教,但对照组的恐惧丝毫未改。这一方面由于患者对不懂护理知识的家属缺乏信任感,更重要的还是患者及家属都缺乏了解活动的技巧,致使在恐慌不安的活动中难以预防腰背部疼痛、虚脱,更难以面对因虚脱或双下肢无力而跌倒,进一步加重恐惧心理。从表1中可以观察,由于掌握了活动技巧,实验组患者未发生腰背部疼痛,其恐惧心理及扶助动作也明显下降。这说明护士在场增强了患者的心理安全感,同时较好的执行了活动的渐进性、持续性、计划性,整个过程全身肌肉得到适度锻炼,并不断增加力度,避免了因肌肉肌腱力量不均衡引起的腰背部疼痛、双下肢无力而跌倒。实验组80例患者均于术后21 d逐渐自行下床活动,生活质量较高,而对照组80例患者自己离床活动时间则不同程度延长,生活质量相对较低。
护士在腰骶部椎间盘突出病人入院时即交给患者腰背肌功能锻炼的方法,向患者讲明锻炼的目的是为了使腰背部肌肉力量均衡以减轻术后腰背部疼痛的发生。术前及出院后应鼓励患者每日倒行至少30min,应视患者情况一次或分次完成。向患者讲清长期坚持此项活动可避免术后复发,减轻腰背部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术日及离床活动当日应协助家属调整患者情绪,提升患者对活动的顺应度,告诉患者适度的锻炼不但不会加重疼痛,反而会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促进机体康复。整个护理过程应注意评估患者的心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