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的高中作文训练系统

2010-06-09 09:41王旭东
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

王旭东

目前,高中作文教学存在极大的随意性和无序性,主要表现在缺乏明确的训练要求、系统的训练内容、周密的训练计划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尽人意,高耗低效现象非常严重。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时序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综合考量作文教学与外部条件之间、作文教学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构建一个高中作文教学系统,主要包括序列化的文体训练系统、关联化的读写结合系统和人性化的选材立意系统。

一、文体训练系统——教学目标序列化

改变作文教学盲目性与随意性的关键就是教学目标序列化,即把高中作文教学的总目标分解为每学年、每学期甚至每单元的小目标,且环环相扣,形成合理梯度。这样既方向明确又具体可行,能够有效地引导师生由过分关注结果转移到关注作文过程。我们知道,高中学生的思维一般由形象到抽象发展,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一般也是由具象到抽象的发展,学生的写作实践同样有一个“事”“态”“情”“理”逐渐提高的过程,根据这些普遍规律,可以将作文教学宏观目标分解为三个阶段的具体任务:

高一学年:以训练记叙文为主,说明文为辅,重点解决学生厌恶作文、抵触作文的问题。为了与初中的作文教学紧密衔接,主要训练学生写一件事,写出起伏与波澜,掌握情节的单线转折、事件的升降、情节结构的多层等记叙文写作技巧;讲授说明文的思路、方法与语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专项训练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逻辑说明的方法来写阐述性说明文以揭示事物的本质。训练学生注重观察、阅读与积累,激发想象与联想,正确地选材与立意,能够流畅的表情达意。

高二学年:以训练议论文为主,散文为辅,重点解决如何运用材料的问题。训练议论文的思路及举例、引用、假设、因果等论证方法,注重感受与思考、思路与结构,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准确、形象地表述;训练演绎、归纳、类比等逻辑推理方式和变换角度处理材料的能力,注重训练议论技巧和议论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讲授散文的文体特点、写作方法与技巧,训练散文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训练散文的立意、取材与构思等三个方面。

高三学年:以训练考场作文为主,实用文体为辅,侧重应试与实用。让学生在熟悉各种命题类型的基础上,学会正确审题、深刻立意、理清思路并迅速行文;列举各种作文命题类型并给予相应方法指导,熟悉从审题到立意,再由此确定行文思路的流程,能够根据己有的条件或知识,选择恰切的文体,写出有创意、有个性的文章;讲授实用文如通知、邀请书、发言稿、会议记录、启事等的文体知识并练习写作。

这样化宏观目标为具体任务的做法为写作训练方案的探究提供了明确而具体的指导方向。需要说明的是,阶段目标的划分并不是越细越好,因为学生的认识水平与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线性发展的,需要一定时段的重复与循环,而且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往往会因为阶段目标过细而被抹煞,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势必会遭受打击。

二、读写结合系统——阅读写作关联化

在目前的读写理论探讨中,研究者都试图将阅读与写作组合起来,以发挥其整体效应。应该说在高中这个基础教育阶段,这种联结是十分必要的。要在有限的几次作文、讲评、修改的时间里有效地解决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完成教学大纲要求,难度是相当大的,而其中一条捷径就是充分利用阅读教材,以阅读指导写作,以写作促进理解,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般来说,阅读是借鉴、吸收好的写作知识和经验的有效途径,它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作文则是通过阅读获得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训练和实践运用。所以,写是比读更进一步的要求,读得怎么样,写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而作文教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要拿到讲读课上去解决,因此讲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二者要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所以只要找到阅读教材、目标要求和学生问题之间的结合点,充分发挥优秀教材的价值,就能事半功倍。

教材中所选用的篇目,无论古今中外,都称得上典范,恰当而丰富的材料、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或朴实或清新或华美或奔放的语言、饱满的感情、深刻的主题、严谨的结构等极好地整合在一起。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并通过语言文字形象地展示给我们,学生通过阅读会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有一些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阅读与写作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提炼、有感悟、有思考、有创作,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模仿、有借鉴、有阅读、有修改,既方便快捷又实用有效。尤其是2007年新教材改版之后,教材容量加大了,每周课时数减少了,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大容量的教学任务,实现新课标要求,就更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读写结合中完成板块教学和单项训练的任务。

三、选材立意系统——写作内容人性化

钱理群教授在《关于中小学写作教育的断想》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老师在指导写作时,通常遇到的其实是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学生不愿意甚至害怕写作,他们没有写作的欲望,把写作看作是外加的负担;二是学生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即写什么的问题没有解决;三是怎么写。而我们的教师往往只注意第三个问题,作文教学变成了简单的‘老师出题,学生应命而写的过程,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写、写什么以及怎样才能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则似乎不在作文指导范围内。而在我们看来,愿意写与有内容可写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是基础。”由此看来,写作动机、态度、目的等为写作教学、写作行为提供了动力和方向,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当前写作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作文内容的空洞无物,写作教学侧重了技巧的训练,而把写作内容作为一种既定的存在,附着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行解决。又因缺乏系统的指导与准备,学生的材料大多是零星、散乱的状态,这就逐渐导致写作来源的枯竭。因此制定并采取科学合理的写作训练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写作内容及题材范围,让学生想写、乐写、能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中学生常常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写作很难跳出“自我”的圈子,而成功的习作都是学生写自己比较熟悉而感兴趣的东西。所以,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关心、思考、了解、熟悉、感兴趣的方面设置题目,启发和刺激每个学生各自的最佳触发点,激发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只有全面关注学生主体性需要,才能制定并采取科学合理的作文训练策略,有效地解决学生“为什么写”和“写什么”的根本问题,最终促进学生以写作能力为主的各种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

刘九洲教授指出:“所谓人性化作文,就是基于人性、反映人性的作文。人性化作文,一定是反映真情实感的作文;同时又是一种生活化作文,因为按照这种理念去作文,必然要基于生活、反映生活。”写作训练从以下三个维度设置实践内容,即“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在写作实践中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与自然对话、与社会对话,从中发现心灵的广阔、自然的美妙、社会的百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行文,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思想,完成从阅读理解到生活启示再到思考感悟最后写作成文的思维历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标的实施,作文教学与外部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作文教学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系都会发生新的变化,新的问题会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发展、丰富、完善写作教学系统,以便更好地指导作文教学。■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写话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