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文化品位

2010-06-08 02:00张亚楠
文学与艺术 2010年3期
关键词:新闻民生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各省市电视台纷纷出现了诸多“民生新闻”类型的新闻栏目,比如大家熟悉的江浙地区的《南京零距离》、《直播南京》、《绝对现场》、《1860新闻眼》、《阿六头说新闻》,还有辽沈地区的《新北方》、《直播生活》,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的《拉呱》、济南台的《今晚20分》等。甚至有人把“民生新闻”作为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可以看出民生新闻成为了现在传媒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么民生新闻为什么那么热呢?细细想来,它不同于其他类新闻之处就在于多出了“民生”两个字,这一加上民生,新闻的受关注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关键词】新闻;民生;文化品味

什么是电视新闻文化品位?其特点是什么?要问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什么是文化。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素质、民族感情、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以及伦理观、价值观等。从狭义上说,文化特指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如文学、哲学、艺术等。很明显,我们在这里讨论的电视新闻的文化品位主要是针对“文化”的狭义而言的。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了“电视新闻文化”这个概念,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兴趣。什么是“电视新闻文化”?目前学术界尚没有一个十分准确的定义。我们姑且把电视新闻的文化品位理解为电视新闻本身具有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基本要素,以及所蕴涵的文学、美学、艺术以及其它人文价值的高低。按照这一理解,我们就可以发现电视新闻的文化品位有其固有的特点和内容:

首先,电视新闻的本质属性决定其文化品位的涵盖面更宽,诉求点更多。电视新闻除了需要借助文字来表现外,还调动了声、画、光、形、色等多种表现手段,以构图、光效、音响、节奏等诸元素感染受众,而这些方面都可以被赋予文化的内涵。

其次,电视新闻较短的时长决定其文化品位必须在作品中体现得更为集中。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中必须深入细致,使新闻稿主题突出,细节凝炼,节奏明快。同时,在后期编辑中也要有选择地运用好镜头语言,一方面要避免“声画两张皮”,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绝对的“声画对位”,以便给受众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使电视画面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第三,电视新闻艺术样式的构成决定其制作生产过程必须体现协调与合作。电视新闻是一门体现集体劳动的艺术。如果新闻的制作流程混乱,相互脱节,或者说参与制作的人员各行其是,贪图省事,新闻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品位就有可能流失,甚至还可能会产生歧义。

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也就是说在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真切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同时在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而且民生新闻的服务性也很强。加拿大的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经提出过著名的论断:媒介即信息。 他鲜明地指出了受众从媒介中寻求的东西是信息资讯。从某种意义上说,民生新闻的服务性,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为受众提供的有效信息上。民生新闻往往被亲切地称作“老百姓自己的新闻”,这其中蕴含着民生新闻服务民众的价值理念。民生新闻就是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下,以服务化的理念来关注民众生活,让新闻变得可看、管用,让民众产生一种带有期待值的“约会意识”。

民生新闻报道中关注的“人”,不仅包括社会精英,更是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普通群众。他们既是电视新闻最大的受众,也是我们电视新闻报道中首先应关注的对象。近年来民生新闻的火爆正是得益于将“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重点。江苏卫视的《南京零距离》,山东齐鲁频道的《拉呱》,济南台的《今晚20分》等一大批民生新闻栏目应运而生。话题囊括了社会生活、家长里短、以及伦理道德范畴的各个方面,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当然新闻报道中除了对老百姓衣食住行给予更多的关注外,还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坚持关注新闻事件中人的命运。 因此它对人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社会有何效果也就成为衡量其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

1.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民生新闻“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更加贴近和关注人民的生计,更加服务公众、关怀百姓的生活,因此“民生新闻”这个概念里包含了人文精神,正是这种“把老百姓的事当作事来看”的新闻,体现了和谐社会中的人文观念。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首先就是选题、切入角度的问题。民生新闻报道要贴近百姓情感、要“万家忧乐上心头”,报道一定要起到传播积极健康的文化理念和审美情趣的作用,让电视民生新闻成为人们精神家园的守望者。这就是一种“人文关怀”。 所有民生新闻报道都有新闻当事人,因此,要在民生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应更多地去关注新闻事件中人的命运和人的价值。

2.人文关怀的技术处理

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中要体现“人文关怀”,就要重视技术处理环节,也就是充满人性的电视画面的剪辑和处理。同时,民生电视新闻报道要体现“人文关怀”,必须加强与观众的互动,提高新闻的传播力和感染力。我们的电视民生新闻报道只有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并让其产生模仿、复制的欲望,这一传播才算是成功的。电视是线性传播,稍纵即逝,要准确地传递信息,像人对人的口际传播一样,有个很好的办法,即多用现场声、现场采访,让多个目击者、知情者叙述同一情节过程,形成环环相扣的讲述链。

综上所述,民生新闻这场呼之即来的及时雨给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人们被重视、受关注的满足感得到提升,这对人民的实际生活都带来了不同凡响的改变。

【参考文献】

[1]祁薇薇《谈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对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才智2008年第11期

[2]郭静《大众文化背景下的民生新闻》新闻爱好者2009年17期

[3]朱寿桐《论电视民生新闻理论的可能性》中国电视2005年12期

作者简介:张亚楠,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2007级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

猜你喜欢
新闻民生
改革开放美好民生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2017“国家账本”里的“民生账”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民生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