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军
【摘要】八大山人的时代和他的遭遇,造就了他艺术的情调和沉古拨今的绘画语言——笔墨纯净酣畅;构图严谨慎密,动势有序;取景状物倾心于“意象”造型。他绘画的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在漫漶的艺术长河里,畅流不腐,永葆清涓。
【关键词】八大山人;笔墨;构图;借物抒情
看着八大山人的巨作,面对许多熟悉和重见天日的八大山人作品,人们都在思索:明亡对八大山人的生存意味着什么?八大山人刻骨铭心并为之留恋的那个腐朽的大明王朝的心理背景、根源是什么?翻着白眼、怪诞、鬼气十足的作品后面,所包含的意义是什么?八大山人试图要向世人说明些什么?晦涩难懂的诗句和狂放难辨的草书,她在作品中到底起什么作用?面对大量的赝品,我们是不是真正地看见了一个本来面目的八大山人?我们的现存研究,是不是在一个正确的研究轨道上?史料的因素占多少?人为的因素占多少?
今天,八大山人遗留给我们的有形作品和无形的思想、品行及修养,不仅已成为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更成为了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一、八大山人其人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又名朱道朗,号良月,八大山人是他晚年的文号。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王朱权的后裔。八大山人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之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少年时曾参加乡里考试,录为生员。1644年(甲申)清兵入关,明朝覆亡,当时八大山人年仅十九岁。从此结束了他早丁末运的贵胄生活,成为辞根飘蓬,为躲避灾祸,隐姓埋名,称朱耷,朱道朗,良月,破云樵者,个山,个山驴,人屋,驴屋,雪个和我们熟知的八大山人等。
八大山人的画面笔简意密,构图精审,足证其深思极清醒,态度极严肃,而毫无沈勒之处,故能达到剖裂玄微,意匠独运,观于象外,得之寰中的高远境界。
二、八大山人的笔墨
八大山人的笔墨清脱,他把倪云林的简约疏宕,王蒙的清明华滋推向更纯净,更酣畅的高度,那是一种含蓄蕴藉,丰富多彩,淋漓痛快的的艺术语言,古今中外,凡能有八大山人这种绝妙手段的画家,便可堪称大师。《芭蕉竹叶图》笔墨精湛,线条沉着稳健,墨色浓淡相宜,芭蕉、竹叶、石头有机的组合,最重的墨色是芭蕉,其次是竹叶,再就是石头,层次丰富,主次分明,无论远观,还是近看,都使我叹为观止。对于狂肆其外,枯索其中的写意画家,八大山人的用笔更是足资龟鉴,原来中国的泼墨写意的要则是绵里藏针而绝不以生硬霸悍为目的。
三、八大山人的构图
八大山人慎密的构图,是所有写意画家应该追求应该探索的。尤其是八大山人的章法,其绘物配景全不自画中成之,而从画外出之,究其渊源,当时南宋马、夏的遗范。《群雁图》在八大作品中堪称巨幅,共画有五只大雁,四只宿地石上,或蹲、或立、或长嘹,或理羽,另外有一只从高处往下飞,与下面四只相互呼应。如此大一幅作品,却能做到构图紧凑、场景生动、笔墨从容,诚属难得。其画意境空阔,余味无穷,真是画外有画,画外有情。他大处纵横驰骋,大开大合,小处欲扬先抑,含而不露,张弛起伏,适可而止,绝不剑拔弩张,刻意为工的痕迹,真是达到了天机流露的大化之境。
在构图的疏密安排方面,八大山人乃大疏之中有小密,大密之中有小疏。空白处补以意,无墨处求以画,虚实之间,相生相发。《柳树鸟栖图》画的是一只八哥立于高柳上张翅理羽,上面用中锋枯笔画了几枝柳条,下面还有一条直来直去的游鱼。画幅极为简洁,但又分外生动,将初春的景象表现得恰到好处。他的严谨,则不只体现在画面总的气势和分章布白中,至如一点一画也做到位置得当,动势有序。最后慎重题字、恭谨盖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使我们悟到了苏东坡“始之真放在精微”真乃一语堪为天下法。
四、八大山人的取物造型
八大山人的取物造型,在写意画史上有独特的建树。《荷花图》是八大常画的题材,他的荷花,用极富内力的线条画荷梗,用明确肯定的之墨块画荷叶,荷梗高耸错综,却秩序井然,荷叶迎风摆动,却又浓淡相宜。他既不杜撰非目所见的“抽象”,也不甘写极目所知的“表象”,他只倾心于以意为之的“意象”。故起所作鱼多为无名之于,鸟常为无名之鸟。八大山人是要缘物寄情的,而他画面的形象便是主客观统一的产物。由于八大山人对物象观察极精细,故其取舍也极自由。他以神取形,以意舍形,最后终能达到形神兼备,言简意赅。真正体现了大写意画的绝妙之所在——笔不工而意恭,笔不周而意周。
八大山人的时代和他的遭遇,造就了他艺术的情调“墨点无多泪点多”。《悬崖椿鹿图》是满含泪水的悲剧写照,一梅花鹿在椿树下立于危石上仰天长叹,下面是悬崖千仞,是鹿腿瘦如枯柴,虽被逼至绝路,但绝不妥协,随时准备跳下悬崖,舍生取义。如此借物抒情,自有他难言的隐痛,加上他卓越的造型能力,博雅的学识,他画面的物象便透露了他性格的诸方面。《苍鹰图》更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画面上两只苍鹰兀立于石上,其中一只立于高处愤目直视,另一只则居于下愤目侧视;八大画鹰重在点睛,刚目如电,神光四射;但配景却甚为荒凉,恰好地表现了英雄落魄志不移的气慨。这是八大对自身人格的阐释,是八大冷眼世界和愤世嫉俗的宣言如孤傲,澹泊、冷峻等等。今天我们读八大山人的画,在这方面已少共同的意向。
白石山翁嘱咐后人们“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所以我们毕生追索的目标,更要突破古人之窠臼,自辟蹊径。艺术总需一代代有志之士竭思尽虑,不断创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国的绘画自有其源,亦有其流,他永远在发展中涌进、畅流不腐,永葆清涓!
【参考文献】
[1]《八大山人的书画及收藏》《美术大观》1999年第12期第24页
[2]《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
[3]《中国名画博物馆》第三卷第416页,海燕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4]《中国古代花鸟画百图》第74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7月第1版
[5]《空白的隐退与情境的凸显》《美术大观》1999年第10期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