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黎
【摘要】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是美术中的一种独立而特有的画种。本文从当代水彩画的民族风格出发看待水彩画创作与写生问题的关系,并以“写生性民族性”为题阐述中国早期水彩画家的“写生性”水彩作品的内涵与民族风格问题。
【关键词】中国水彩画;民族风格;个性语言
水彩画是用透明的颜料与水调和而为画的一种美术绘画方式。因为水彩画的色彩是透明而含水,由一层色块加在另一层色块之上从而叠加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可是另一方面如果调和的色块过多就会加深色彩的浓度与深度,使色调不明朗,水干燥过快,这样导致水彩画不易制作大幅画面,只适合小幅风景和人物画,这些画明快而简洁,而且携带方便而为速写所运用。
水彩画是美术中一种独立而特有的画种,经历一百多年的发展与前进,它有了自己的风貌和语言特征,特别是与本民族风格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是其它画种难以取代的。昔日,这种被人们普遍认为是“小品”、“小画种”、甚而认为是“雕虫小技”的水彩画,今天却在结合本民族风格,在艺术上走向多元化,个性化,形成自己特有的个性语言。
一、中国水彩画的民族风格
水彩画是一种古老而又年青的画种。说它古老,是因为水彩画的技法的运用与意境的采纳是吸纳了中国传统画的精华,把传统中的水墨画的技法与意蕴结合起来了;说它年青,是国为它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中国传统的水墨技法与西方光色写意技法融合为一体,使之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水彩样式,而这种民族标志也是中国水彩化走向成熟、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十五世纪欧洲产生了水彩画,十八世纪的英国出现发展很快,而在十九世纪时,英国出现了专门机构水彩画家协会,在协会组织下又有专门的水彩画展。除英国外,法国、德国等欧洲各国也迅速发展起来。十九世纪初,我国在欧美的留学生把这种技法引进到国内。这种技法与我国的传统水墨画相近,都是用水技法,所以这种技法一经传进来就为我们画家所接受。水彩画引进中国后,很多画家把中国画用笔与意境的技法相互融会结合,使得中国式的水彩画具有中国民族风格,这样就形成了中国水彩画的民族风格。
水彩画是美术中艺术实践的一种手法,使用简单,色彩斑斓给人的感受也很美观,而且水彩画的颜料又价格廉价,所以受到了很多美术爱好者的青睐,也成为大众所喜爱的一种艺术。水彩画又具有都充满着一股清新鲜嫩的气息,都具备潇洒风雅的格调,它颜色的透明性、重色彩技法、干湿技法运用,使画面显得水乳交融,带着令人微醉的特殊风韵,对观众来讲就像吹过一阵清风,十分爽朗。
民族风格中的题材的表现是水彩画作品中的一种重要绘画语言,一个画家成熟的风格往往会体现在他所选择的题材与内容中,因此发现自己喜爱的且乐于表现的题材语言是水彩绘画创作中的一个探索过程。就如拉斐尔以画圣母名世、郑板桥以画竹为乐趣、徐悲鸿对画马情有独钟、德加以画舞女闻名、于志学痴迷冰雪、齐白石善画虾等等,都是画家对绘画创作语言长期探索的结果,绘画史上几乎每一个画家都有自己钟爱的民族风格题材。
二、水彩画民族风格的个性语言
1.水彩画的早期民族风格在良好的土壤里得到了健康而快速地成长。早期的中国水彩画是在写生的基础上走向成功,迈向创造性的,这与我们本民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离不开的。早期的水彩画在民族风格上不追求表面与做作,而且在理论上也没有过多地追求水彩,也没有过分地追求西洋水彩本体语言的纯洁性与保守性,但这种画一经出现就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与欢迎。
在这早期的水彩写生的发展与建设中,与一代水彩大师们是离不开的。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李铁夫大师与王肇民大师,两位大师都是德高艺重的高龄艺术家,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投身于中国式的民族水彩画中去了,分别在民族水彩画中为中国早期水彩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分别达到了不同的顶点。李铁夫说自己的一生只做过两件事,那就是艺术与革命。把艺术视为生命中唯一的使命,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与品质。王肇民则立下“要当全国第一名高手”理想并为之以身相许。在那个水彩画倍受冷落,视水彩画为小不点不起眼的年代,他以自己的痴情与毅力终于达到了他说的“第一名”。他创作的“伟大风格”的艺术作品对中国早期的水彩画做出了表率与楷模。王肇民当之无愧成为中国一代的水彩画大师。著名美术史评论家迟轲曾这样评论王肇民:“他将轻灵秀润的水彩画,转变为庄重、浑厚,充满张力与强度的大气之作,因而他被称为‘大画家……”把过去看作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水彩画看作成极具民族风情而恢弘博大的大作境界。从而高度地评价了王氏水彩画为中国画界带来了一种不同凡响的新鲜空气,也使水彩画走向民族风格成为中国式的水彩画。王肇民的水彩画用写生的方法,崇尚自然的创造,以画写生构成他作画的特色。他的作品从未出现过虚无飘渺的超现实现状,也没有远离实际的影子与意境,他以实现主义手法来写生画水彩画。他说:“惟有精深强硕的造型,才能反映所见,而且能反映所想”“形是一切”。如这幅“扎頭巾女像”可谓“形神兼备”,以水彩画的形式再现这个女孩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强调并遵循着与视觉相关联的西方绘画方式,认为任何精神特色的反映必须依附形的力量,主张“以形为实质,以神为反映,”“形决定神,形备神全。”王肇民的写生继承了西方绘画自文艺复兴以来对形的追求的重要传统,在色彩方面则大胆吸取自印象派以来特别是后印象派和野兽派的色彩成果。可贵的是王先生并没有走纯西化的绘画道路,他成功地把中国传统绘画对笔墨的认识及其精神涵义同西方的色彩造型有机融合起来,概括起来就是,“把国画的笔法,油画的色彩,素描的基础,诗的境界熔于一炉,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的作品。”王肇民独到的见解(理论观点)与其独特风格是相互对照,完整统一的。
王肇民的水彩画所展示出来的民族风格在西方美术界也引起了振憾。上世纪八十年代,王肇民的的水彩画在法国巴黎展出,立即引法国艺术界震惊。法国一位艺术家评价说,他有着西方艺术家的视觉与想象,但又不完全似,他还有东方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子与熏陶, “他所采用的表现方法,虽然来自中国传统,但却渗杂了巴黎学派的手法”。这位艺术家高度而准确地把王肇民的水彩画的提高了中国式的民族风格境界。
2.中国水彩画的语言就是民族风格的精神性,也就是说中国水彩画民族风格如何来表现。中国早期的画家无意在中国民族风格的建设与探索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疑把水彩画的精神内涵加以丰富与拓展;试想,如今的水彩画师如果能从技法语言与形式因素到更多地关注本民族文化建设,那么水彩画的主体表现问题和民族化追求将具有不同以往的意义了。有了这个指导思想,那么水彩画就不再担心全盘西化了,也不用担心水彩对水墨的抄袭和对国外洋画的模仿,也不用考虑水彩画是像水墨画还是油画或版画的问题。一方面,在精神上把水彩画与水墨画融化是不容易的事情,如果画师自得其乐,那只能徒有水墨画的表象;另一方面,把水彩画与油画融化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水彩画只有保存通透亮丽的水性,与本土风格结合起来,才是积极可取的探索。从全国的美术展览会上,我们可以看到有油画像国画一样具有写意的抽象,或者有的国画画得像油画一样具有厚实与耐看,这样的画作在画展中很多都赢得各类奖项。由此看来,展示民族风格的水彩画,在其语言与风格样式上应该具有宽广多样性和持续发展性。不管它是最初的语言还是融合后的语言,水彩画具有的本色是不变的,是一种创造性的发挥,这是水彩艺术发展的规律与水彩艺术与其它艺术交流融合的趋势。因此,我们要用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眼光来看待水彩画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合常理与有违传统的创意做法。
3.水彩画的民族风格要与民族文化意蕴结合起来表现本民族的特色。当前很我水彩画师,说得多做得少,创作的心力不足,钻研劲头缺勤。如果只是口头上谈民族风格,只是想依靠水质特性与传统绘画的关系来谈水彩的内涵,那么,这样的想法与做法是不切实际的。一幅成功的水彩画很让观众一眼就读懂,而不是借助文字与声音来传播的。水彩作为美术中的一种独立的画种,当他与画师和作品分离时,只剩下材质与水分了,这就谈不上水彩画的精神和风格。如像观赏著名的水彩画大师李铁夫、倪贻德、王肇民、古元、王维新等的水彩画作,我们能亲切而容易地看到水彩画中的民族风格与民族文化韵味的融合。相反观看那些不成熟的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只有技术性的因素,而丝毫看不到民族艺术的风格,这些造型修养薄弱,有的是急功近利,有的是急于求成,他们认为水分淋漓所呈现的飘逸、空灵、流动、洒脱写意样式能翻版水墨的意境风格。王肇民的画面不见飘逸、空灵、流动、洒脱的表象而又具有东方意味,他画西画却能得东方魂魄,这全归功于他博大精深的修养和掌握一套凝练与精妙的手法,能从客观世界中去发现并创作他自己典雅大度,富有民族精神的艺术意境。王维新老师的风格与王肇民不同,他的写意特色和对传统绘画笔墨的钟情一点也不含糊,是鲜明和极具艺术个性的。王老师对墨色的大胆运用并以速写性的写意笔法来建构他的精神世界,其作品富有水墨画特色,但又不停留艺理技法的层面,透过其纯熟的速写和笔墨功夫,我们可以欣赏到画家东方式的审美情趣和诗化气质的思想内涵。这两位画家的作品说明水彩画的民族风格探索不仅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的写意形式,也可以走西方绘画的写真道路,但两者在创作上对画家文化能量的积蓄与审美品格的取向是共同的。
以张翔的水彩画为例,当我们观赏他的水彩画时,总是能感触到画中的“水”与“色”相互结合后的景色,它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趣味、明丽的色调与轻快松柔的快感。为那些本来让人们熟习的景致与事物身上重新披上了一层透明、轻快、滋润、流畅和活泼的新衣。如他的:江雨霏霏桦林馨。三枝树干、两匹老马、一隅江畔、清新的农家小院,在画家的水彩笔下是那样的简洁明了,只轻轻的几笔便把这看似了不起眼的景色点化得唤起了它身上不曾有过的趣味。张翔的水彩画大多数的题材是以东北三省的民族特色为主题,雪中的城市、雪中的乡村、雪中的山、雪中的动物……无疑他对雪有着更多的眷恋。张翔得也对自己反映东北地域风情的作品最为满意,他说,没人会比我画雪画得更好,因为没人比我更了解雪或见过更多的雪。他钟情于雪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他喜欢雪景题材反映出的干净、纯粹意境。如果你在绘雪的水彩画前驻足一会儿,就好似能听到雪落的声音。因为画面给你带来了内心的安宁,通过画面观看者摆脱了城市的喧嚣,投身于自然的怀抱中。
张翔并不是一个专业的水彩画家,他的主业是一个文化商人,正因为他不是以绘画为生,这样就给了他更多更自由的空间,让他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在这水彩的王国里遨游。不拘泥、不经意的画风,随性而动的笔调,带领着观看者步入了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水彩世界,这就是他的画风。
著名水彩画家李爱国说:“现在几乎各种题材都被画家反复表现过,因此画家不能指望在时髦和新奇中寻找出路,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材料中通过作者的体验(直接和间接),去发现那些鲜活的素材并予以创新表现。…… 只有发自心声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各地区各民族的景物与事物是水彩画家经常表现的主题,而这看外表看似普通平常的题材,却最能唤起画家的记忆,最能打动画家的心灵;这些风景、民风、民俗、人物等内容都构成水彩画的民族性的特性。
【参考文献】
[1]谭其骧.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域差异[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冯天瑜. 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展开.江汉论坛. 2002.
[3]崔彦伟.装饰绘画画理[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4]竹山実.街路の意味[M].日本东京:鹿岛出版社,1977.
[5]唐绍伟.试论当代水彩画的魅力——谈几位当代名家的水彩画特征[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 第5期
[6]周明扬.论当代水彩画审美特征的多元性[J].艺术百家2007年 第A02期
作者简介:
肖黎(1985--),男,湖北人,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