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明新装”看二十世纪初中国女子时装流行现象

2010-06-08 02:00胡小平
文学与艺术 2010年3期
关键词:流行

胡小平 李 慧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初,在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与席卷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两种思潮的交替影响下,中国女学生在服装流行中掀起了一股“文明新装”风,文明新装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种着装风格,一场社会运动,更是一种时装流行现象。

【关键词】女子时装;流行;上衣下裙;文明新装;袄裙

我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称,服装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有史以来,服装的变迁主要靠两种动力推进,一是更朝换代,二是文化交流。翻开我国的服装发展史,尤如阅读一部中华民族文化史,社会文化、艺术思潮及审美观念的变革均通过服装而展现出来。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传统的袍、衫、袄、裤、裙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饰影响,并被许多新品种新款式取而代之。 服装质地、式样的多样化,引起了服装的异常变革,也带来了一种时装流行现象。

一、 明国初年中国女子时装流行状况

民国初年追求时尚的年轻女子敢做敢为,不顾世间流言,思想传统的学者、媒体大声疾呼甚至抨击,政府更是不时发布禁令。当时女子时装开始摆脱传统文化中某些消极观念附加在她们身上的枷锁,大胆地挑战僵化审美观——女性需要以封闭的衣裙来造就温柔、端庄、顺从的性格,使时尚女性得以借助服装展现自身优美曲线,局部暴露身体。

据1912年3月20日《申报》①记载:当时“中国人外国装,外国人中国装”;“男子装束像女,女子装束像男”;“妓女效女学生,女学生效妓女”;“平民穿官服,官僚穿民服”。这一份公函表明了当时女装流行的一个实质问题——服装在不同阶层间的纵向循环流动现象。阶层间的纵向循环流动是服饰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涉及三个变量:阶层、方向和循环。阶层变量是说这一纵向循环流动现象是发生在不同的阶层之间而不是地域之间的。方向变量是说,这一流行是纵向的,即由上到下或者由下到上,而非横向的;循环变量是指时装流行过程中几乎没有起点和终点,也不是单向进行,每当进行到一定区域、程度或等级时便会回转。

二、 从“文明新装”看二十世纪初中国女子时装流行现象

(一)“文明新装”的来源及特征

20世纪初,上下一体的旗袍还只是初露锋芒时,流行早于旗袍的上衣下裙的传统女服就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上衣下裙两截穿着的着装特点在清初的汉族女子身上就存在了,同时这也是受到留日归国女学生的影响。上衣从内到外一次为肚兜、贴身小袄、大袄、坎肩、披风等。这种上衣下裙的袄裙装也是后来“文明新装”的款式原形样式。

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时势的发展,女学生逐渐成为近代中国女性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由于接受了近代学校教育,西稍通西礼、生活情趣、审美眼光已经与同龄的传统女性有了很大的不同,她们的服饰也因此带有鲜明的特色。在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与席卷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的交替影响,女性在追求科学、民主、自由风气的影响下,纷纷走出家庭接受高等教育,谋求经济独立,追求恋爱婚姻自由,在中国女学生服装流行中掀起了一股“文明新装”风,文明新装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种着装风格。一场社会运动,更是一种时装流行现象。其特点是上衣多为腰身窄小的大襟衫袄,衣长不过臀,袖短及肘或是喇叭形的露腕七分袖,衣摆多为圆弧形,略有纹饰,与之相配的裙,初为黑色长裙,裙长及踝,后逐渐缩至小腿上部。这种简洁朴素的装扮成为了20世纪以20年代最时髦的女性形象。这种服饰,首先由京、沪等地大中学校的女学生倡导,不少大中学校还把它定为女生校服。所以,这种“文明新装”又被称为“文明学生装”。

(二)“文明新装”的流行

民国建立以后,上衣下裙的“文明新装”不仅成为学生装,很多家庭妇女和知识女性也纷纷穿起了这种袄裙装,上衣下裙的袄裙装样式之所以这么流行是因为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元素和变化空间,不同阶层的女性在色彩、面料上的选择和款式上的一些细小的变化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定。随着大众媒介的兴起,报纸、电影等信息传播方式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一些广告牌上的模特和电影明星也流行穿着这种服装样式。当时也有不少名妓为了招引客人,特意打扮成女学生的样子,可见学生装在当时非常的时髦。这也印证了当时流传的民谣:“妓女效女学生,女学生效妓女”。当时,出现了一种“贫学富,富学娼②”的着装趋势。下层的女性总是想自己的着装形象受人瞩目,故而总是试图模仿上层女性日新月异的服装。而一些上层的女性穿着到了穷奢极侈的地步便开始模仿报纸等一些媒介,如广告画女郎甚至妓女的着装样式。追赶新潮的女士主要以妓女为主,她们敢于标新立异的勇气使她们成了领导近代中国女性时装潮流的先行者,这也是富足的上层女性喜欢效仿妓女着装的原因。富家女子追随青楼女子的着装,贫穷女子关注富家女子的着装,20世纪初的这种女子时装流行现象,实际上也是当时规范下的压抑向较随意着装行为的一种向往。女子时装在不同阶层的纵向循环流行现象在民初就已经非常的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民国初年社会文明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而当今的时装流行走向很多时候也都还保持着这种不同阶层纵向循环流动的现象。

结语

自民国以后,开始出现时装,特别是妇女时装的出现。它是一种时髦的服装,符合时代潮流,时时变化。近代妇女穿着时装是中国服装史上一大转折。有很大的流动性,创造性。不同于历代那样受严格的封建等级服制的限制,难于有大的变革,而民国以来帝制废弃,封建限制逐渐消失,人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衣着,纹样,色彩,加之经济、文化、媒体的发展及时装业的兴盛,时装上的推陈处新,争夺斗艳,造成服装史上空前的繁荣景象。

【参考文献】

[1]《中国服饰》华梅.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10

[2]《中国近现代服装史》华梅.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3

[3]《从长袍马褂到西装革履》王东霞.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12

[4]《服饰社会学》华梅.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3

猜你喜欢
流行
从吸血鬼题材影视作品看西方吸血鬼文化
浅谈袖子在服装潮流中的创新设计
“流行”的历史衍变
黑白色视觉特点及其在服装设计中应用探析
网络语言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从民国话剧看海派
“流行”与“民俗”交汇的雕塑传奇
军团菌的流行特性及其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