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音乐在电影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显著提高电影的综合艺术水平,加强影片的感情,渲染气氛,突出情节的戏剧性,表达电影的多种节奏。电影音乐艺术的处理手法丰富多样,变化无穷,不同的处理手法具有不同的美学功能:一般的处理方法能帮助明确电影的意义,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动人,暗示剧情的进展或延伸,引起一定时间、空间、环境的联想;而音画结合的处理方法可形成“四维时空”的运动着的立体感。电影主题曲是电影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尤其是和故事情节配合的天衣无缝的优美主题曲,不但能起到叙事抒情的作用,更能引起观众共鸣,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星球大战》、《泰坦尼克》、《辛德勒的名单》等电影中的音乐就是电影音乐中的经典,演绎出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电影;音乐;电影音乐;魅力
音乐是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电影作品中,通过音乐的情感渲染来增加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已成为电影导演的常用手法,音乐也早已成为电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各地的电影评选都设置音乐奖项。除了早期的默片,人们几乎找不到一部没有音乐的电影。许多成功的电影离开音乐都会大为逊色,甚至有些人说不清他们是因为电影而喜欢音乐还是因为音乐而喜欢电影。
一、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音乐在电影中的使用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但自从音乐融入电影后,电影就一改前观了。总的来说,它在加强影片的感情,突出情节的戏剧性,渲染气氛等方面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对电影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形式都不能替代的。
(一)显著提高电影的综合艺术水平
对于电影本身而言,音乐的融入使得电影的综合艺术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最初的有声电影只是简单的人物对话及声响,留给观众的印象也是极其单调乏味的,似乎只是二维的效果。而当音乐渗透到电影这个集文学、美术等艺术样式于一身的综合大舞台之后,三维的效果立刻显现出来。
对于观众而言,音乐是其欣赏电影的一大亮点。相比较而言,优美的旋律更容易让观众记住一部影片。表现英雄主义与民主主义的香港90年代影片《黄飞鸿》中的《男儿当自强》,节奏快、变奏快、乐器多样,那种傲气傲笑万重浪,热血热胜红日光,胆是铁打骨如金刚,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誓奋发自强做好汉的英雄主义精神被铿锵有力的歌唱张扬的淋漓尽致,成为当今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
(二)加强影片的感情,渲染气氛
电影是音画艺术,眼睛和耳朵两个器官是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的。人们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听声音刺激。人类惯有的感官经验是视听同时进行,一旦只能看不能听或只能听不能看时,我们就会觉得诡异而加以排斥,这是生理上很自然的现象。画面游走在自然与真实之间,如果听不到一点相应对的音响,必定使我们的感官会产生不适应与排拒感,因此,音乐的作用在消弭这些不适应与排拒感。例如,出现一个悲哀的画面,如果没有任何声响,观众在接受度上就没有那么敏锐与直接,相反地,可能造成观众的迟钝与错愕。音乐让画面变得更具说服力,使观众更容易有身历其境的感觉,因此默片时代就发展出以音乐来弥补完全静默所可能带来的压力。电影能从无声发展到有声,这也正是人们对动效和声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摄影美术之外的表达形式。你看那些好莱坞大片,从开始到结束,大量的音乐充实着剧情的不断发展,甚至于当电影出现某种色调时,音乐都能起到增强作用。
(三)突出情节的戏剧性,表达电影的多种节奏
电影具备多种节奏功能,比如主观节奏、客观节奏、导演心理节奏和观众心理节奏等等。只有音乐这种形式和电影在节奏上是非常统一的,其它艺术形式就略差一些。音乐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音乐语言,来表达这些节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场景。
二、电影音乐的处理手法及其美学功能
为电影而创作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演奏通过录音技术与对白、音响效果合成一条声带,随电影放映而被观众所感知。电影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音乐体裁,有音乐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当代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影音乐的主要特征视听统一的综合性 电影基本上是一种视觉艺术,但听觉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部分。电影音乐与对白、旁白、音响效果等其他声音因素结合后,如与画面配合得当,能使观众在接受视觉形象时,补充和深化对影片的艺术感受。电影音乐如脱离画面单独存在,则失去其视听统一的综合功能。但特别完整的片断,仍可作为独立的音乐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赏。
(一)电影音乐的一般处理手法及其美学功能
电影音乐艺术惯常的处理手法丰富多样,变化无穷,表现了诸多的美学功能。
1.通过音乐主题的贯串发展、矛盾冲突、高潮布局,达到对剧中主要人物的歌颂或批判,帮助明确电影的意义。
2.用音乐加强人物的动作性、心理活动,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动人。
3.暗示剧情的进展或延伸。这样的音乐,有时先于画面的视觉形象出现,例如在困难的时刻预示胜利和希望,在顺利的时刻预示艰苦挫折;有时后于画面视觉形象出现,延展戏剧情绪。
4.引起一定时间(古代的或现代的)、空间(人类世界的或外空间)、环境(人间或仙境)的联想。
5.加强影片的总的艺术结构。电影音乐虽然是分段陈述的,但是通过分段陈述的结构,能反映出影片总的艺术结构。
(二)音画结合的特殊处理手法及其美学功能
人类习惯于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感受客观事物。结合音乐的听觉形象,音乐旋律的起伏,和声、对位的织体,色彩丰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现听觉形象的立体感。音画结合可形成“四维时空”的运动着的立体感。音画结合按音乐与画面的关系,又可以分为4种:
1.音画同步。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音画关系,音乐基本上与画面吻合,情绪、节奏一致,视听统一,观众在观看画面时,不知不觉地接受音乐。
2.音画平行。音乐并不解释画面,而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将画面贯串起来,造成一种完整的形象。例如画面是一组短镜头,描写时间过程、人物成长或脑海中回忆的各种片断时,音乐只写出一种情绪或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使画面的蒙太奇更为凝聚集中,以加深观众对影片的理解。
3.音画对位。音乐与画面形成类似音乐中两个声部的对位关系。时而同步,时而不同步,甚至与画面在情绪、气氛、格调、节奏、内容上造成对立、对比,从另一个侧面来丰富画面的涵义,产生一种潜台词,形成新的寓意,使观众得到更深的审美享受。
4.音画游离。这是60年代以后电影音乐的一种新趋向。电影音乐并不直接为剧情服务,而是起到扩大空间——延续时间的作用,它并不渲染影片的细节,而是用相当独立的姿态以自身的音乐力量来解释或发掘影片的内涵。观众可以在音乐与画面游离的情况下,自己领悟影片的真旨,得到丰富的联想与感受。
三、经典电影音乐——电影主题曲的魅力演绎
每当我们欣赏一部电影,除了唯美的画面,精彩的故事情节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外,就是音乐了。一部好的影片往往有一段或者多段优美的音乐。或许就是有了这些音乐,有些电影才被历史留住。若干年后,每当那熟悉的旋律响起,思绪就会把我们带回那段特定的画面中去,大概这就是电影中的音乐。电影主题曲更是电影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尤其是和故事情节配合的天衣无缝的优美主题曲,不但能起到叙事抒情的作用,更能引起观众共鸣,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有时候,电影可能被人们淡忘了,但一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曲却能做到恒久远,永流传。
(一)《星球大战》的主题曲——振奋呼啸的旋风
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乍响,一篇开阔的宇宙便展现在了你的面前。当年,《星球大战》在全世界掀起了如潮的旋风,而这主题乐章也随之在星战迷的耳边回荡至今。威廉姆斯不是神,但他的乐章却总让人有一种看到神灵的感觉,因为他的配乐总让人联想到高高在上,总使人摒住呼吸,在窒息中享受着令人振奋的感觉,这种感觉也只有在威廉姆斯那急促的揍鸣声中才可以体验得到,那种声音,像是千军万马一浪又一浪地向着你冲过来,带着风的呼啸与排山倒海的攻势,刺进你的耳庞,戳进你的心窝,在你的心中留下永久的痕迹。更为科幻片开启神秘之门,跃身成为一种新的载体。John Williams是一位相当精于贯彻19世纪歌剧之王瓦格纳首创的“主题旋律”手法的音乐家。而George Lucas认为,唯有古典音乐的宏观精神才能辉映《星球大战》的视野。于是,19世纪的浪漫古典加上可以自由发挥的“主题旋律”就成为John Williams够了星际空间的守则。聆听《星球大战》原声碟,每一次都会有不同体验与发现,那种听觉的刺激与喜悦,就如同探索奥秘一般,永远是那么令人向往。
(二)《泰坦尼克》的主题曲——深情优柔的挽歌
《泰坦尼克》这部电影已经不知道看过多少便了,这段音乐也已经不知道听过多少回了,但她就像是一曲深情优柔的挽歌,永远地回荡在我的心头。电影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她极大地丰富了画面语言,而这段音乐则恰倒好处地做到了这一点。她并不长,很短,甚至不到一分钟,但是她所表现的内容却不是停留在这简短的一分钟上的,是贯穿于整个影片进程发展的。这段乐章在开头的出现首先就点名了泰坦尼克的悲剧性以及影片所具有的爱情主题的凄美性。乐章中的吟唱空灵而又凄凉,配上深蓝色的海洋,一种惆怅,一种怜罔顿时间便涌上心头,对沉船中死难者的深切惋惜,对忠贞却短暂爱情的深情怀忆全都融入到这华彩中,给人的感觉是往事已经不再,留下的只有孤零零的,落叶一般的追忆。在乐曲开头的风笛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沉醉,之后的吟唱具有强烈的亲切感,就像是在低声诉说着那美好又停留在大西洋底的陈年记忆,一切在美丽中开始,又最终在美丽中结束……没有怀旧,没有愕然,有的只是轻轻地泣语、淡淡地思念。
(三)《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曲——冷酷悲哀的低吟
《辛德勒的名单》在那撕心裂肺的小提琴声中,我感受着“痛苦”的真正含义。威廉姆斯——好莱坞首席配乐大师,37次奥斯卡提名和5次获奖。影片的本身是展现了一段辛酸的历史,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教训。斯皮尔伯格给我们看的是灭绝人性的杀戮,是残无人道的血腥!
威廉姆斯让我们从心底去感受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幕幕惨剧。小提琴音调把我们带回那残酷而悲哀的年代,轻声敲打着我们的心弦使我们慢慢体会那忧郁低婉的声音,那蜿蜒低回而忧郁的小提琴乐声始终揉动着你的心脏,那琴弦就像是一把把利箭,直刺进人的心窝,待你的心已经被感伤所笼罩的时候,你便会对眼前的一切感觉到莫大的关怀,仿佛银幕上所发生的所有事就发生在自己的周围,那逝去的生命好像就是自己身边的人失去了一样。一种娇柔着揪心与关心的情绪会在任何人的头脑里深深的扎下根,自己就置身于克拉科夫那阴暗、冷清的街道,周围则是那冷酷的坟穴,在里面的,是挣扎不止的亡灵,是痛苦地、却难以翻身的苦难者。结尾犹太人获得自由之后随着欢快的合唱旋律急转直下,小提琴奏出主题音乐,犹太人轮流走过辛德勒墓碑堆砌石头表示纪念的镜头与音乐相配,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这是一缕饱经风雨后人类成熟的思绪......我们应该追忆什么,又应该珍惜什么......
不愧是Steven Spielberg的惊世之作,影片成功的同时也使音乐大师John Williams在电影音乐的宝库中留下灿烂的一笔。威廉姆斯的音乐调动起人们的情绪细胞,我们能在他的乐声中,充分了解到人生命中的痛楚,能体味到其中所蕴涵的对人性,对人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其所蕴藏的观念取向。
【参考文献】
[1] 《电影音乐》(挪威)彼得·拉森著,聂新兰,王文斌译。
[2] 宋金瑞:《浅谈影视音乐的声画对应关系》,《音乐天地》,2005年9月
[3] 陈越红、那彦:《影视音乐与影视情节的双向互动》,《电影》,2002年第9期。
[4] 黄会林、周星:《影视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5] 边月波:《影视音乐浅论》,《中国电视》,1998年第3期
作者简介:
霍日星(1962.4--)男,广州,小提琴演奏家,国家二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歌剧学会会员,广东小提琴教育学会理事,珠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