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信息视角的企业一体化效率增进机理研究

2010-06-08 01:52郑景昕
对外经贸 2010年2期
关键词:箭头报酬基础

郑景昕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一、文献回顾

科斯(1937)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开创性地提出了企业的边界如何进行确定的问题。科斯认为,企业在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时,需要消耗交易成本,而在从事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时则需要消耗管理成本。因而企业的边界即在经由企业内部组织资源进行生产形成的边际管理成本与通过市场购买产生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被确定下来。此后,交易成本经济学(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以下简称TCE)和产权理论(Property Right Theory,以下简称PRT)对这一问题又做了更深一步的分析。Holmstrom和Roberts(1998)、Whinston(2001)对 TCE和 PRT的发展脉络和主要观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进行了梳理。

TCE理论最主要的假设有3条:1.契约是不完全的;2.资产具有专用性特征;3.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当这三者结合在一起时就有可能发生契约一方对契约另一方实行基于榨取准租金(quasi-rent)目的的“敲竹杠”(hold-up)行为。因此,TCE认为:契约双方实行一体化是为了避免“敲竹杠”行为的发生。

另一方面PRT同样也假设契约是不完全的,只是它把重点放在了由于契约的不完全而产生的“剩余权力”上,并假设这种剩余权力是企业欲占有资产所有权的主要原因。Grossman和 Hart(1986)认为,契约双方中,如果哪一方的投资决策对产品的生产效率更加重要,那么投资决策显得相对重要的一方便应该去控制投资决策相对不重要的一方,去拥有该产品的生产设备等资产的所有权。

以上TCE和PRT对企业一体化问题的讨论在实证检验上取得了一些成功,但Holmstrom和Roberts(1998)指出:TCE和PRT两种观点都被一些经验研究所证实,也被另外一些经验研究所证伪。也如Whinston(2001)所指出的:对TCE来说有效的实证研究,对PRT并不是很有效。然而,这样的实证结果并不会让人显得意外,因为企业一体化的效率增进机理并非仅有此一条。

事实上,从科斯以来的新制度经济学框架内关于企业一体化问题的研究,都是从企业市场行为的角度来分析企业一体化的效率增进机理的。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知识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从知识、信息的角度出发,Ditillo(2004)、Stock和 Tatikonda(2008)认为,知识的特性及其复杂程度影响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Ozman(2006)则认为,企业各自具有的知识构成状况也影响着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知识、信息一体化产生的效应正是企业一体化效率提升的另一条渠道。

二、知识报酬膨胀效应与企业效率增进

与新制度经济学框架内认为的企业一体化效率增进来源于交易成本的“节省”不同,根据知识、信息视角,笔者认为企业一体化的效率增进是由知识的报酬膨胀效应“创造”出来的。

在进一步对知识的报酬膨胀效应进行分析之前,有必要先对与其密切相关的知识、信息和企业管理活动做一些基本的理论假设。

对于知识和信息,Hayek(1945)指出了知识的存在形态,即知识不是以集中或综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分散、不完全的形式存在于各个个体之中。各个个体拥有特定“知识碎片”(the dispersed bits of incomplete and contradictory knowledge)。某个个体能够获得的知识碎片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知识的这种存在形态决定了单个个体欲集中大量及时、准确、完整的知识于自己身上,并且能够合理有效地将这些知识予以利用是困难的。这种关于知识存在特性的观点暗示了知识分工的必然性。换句话说,一个企业要进行新的业务的生产,它首先必须从外部环境吸收与该业务相关的知识,但是随着业务增多而增多的知识的边际报酬是递减的。

但是,尽管知识是“散乱”的,本文假设这些知识碎片一旦被某个个体所掌握,它们便会被该个体整理出一个能够“有效”对其加以利用的“知识碎片积聚体”,这里将这种“知识碎片积聚体”称为知识束。而对于任何一条知识束来说,它们都具有与其相关的一串信息流。这里把与某一知识束相对应的那一串信息流称为信息束。一条信息束与一条知识束相对应,它包括了市场中的与该知识束相关的所有信息流,例如关于该知识的更新、该知识与其他知识不断变化的联系、其他企业运用该知识的情况等方面的信息。

在企业中,企业的每项产品、服务的生产都建立在相应的知识束与信息束之上。所以,一家企业从实物角度看是产品、服务生产所需的厂房、设备、人员等,而从知识角度看就是与产品、服务的生产相对应的各种知识束的总和与相应的信息束的总和。这里将这样的知识束总和与信息束总和分别称为企业的知识基础和信息基础。

对于企业的管理,本文分为两项:第一项是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第二项是企业的探索性管理活动。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建立在稳定的、从先前的有效经营中延续下来的知识基础与相应的信息基础之上的;而企业的探索性管理活动却是要通过改变现有的知识基础,以期内部化企业外部的知识创新或者促成企业自身内部实现知识创新而获得新知识的报酬膨胀效应的好处。如果企业的探索性管理活动成功,那么新建立起来的知识基础便能够成为稳定状态,建立其上的管理活动便成为了企业新的日常管理。

图1 知识、信息与企业管理活动的关系

在以上对知识、信息和企业管理的假设基础之上,从知识的报酬膨胀效应来分析企业一体化的效率增进问题。图1列出了知识、信息与管理(一体化)活动的关系图示。先假设企业开始时处于稳定的经营状态下。此时,企业从事的是日常管理活动,其管理所依附的基础是稳定的知识基础和相应的信息基础。假设企业的信息基础从市场上得到了一条关于市场上新出现的知识创新或者可与自身已有知识基础结合产生创新的知识的信息,如图1中箭头①所示。此时,企业便会针对信息与企业自身已有的知识基础和信息基础条件决定是否采取一体化策略。若企业采取一体化行动,企业的知识基础便因为企业的这项探索性活动(一体化行动)而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新的知识基础(如图1中的箭头②所示),新的知识基础进而自动地与其相对应的信息基础发生改变,形成新的信息基础(如图1中的箭头③所示)。与原先的知识基础和信息基础相比,新的知识基础和信息基础具有更多的知识束和信息束。如果企业的一体化行动是成功的,那么企业将在新的知识基础和信息基础之上从事日常管理活动(如图1中的箭头④表示)。

但在以上所分析的企业一体化的图示中,无法体现知识的报酬膨胀效应。针对这一关键问题,需要对知识基础和信息基础的内部结构进行剖析。

假设某企业的知识基础是由知识束K1,K2,…,KN(N≥2)构成;相对应的信息基础由与知识束对应的信息束I1,I2,IN,…,(N2)构成。根据假设可以给出知识基础和信息基础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

图2 知识基础与信息基础剖面图

在图1中,知识束之间、信息束之间的双向箭头表示知识束之间或信息束之间的相互交流,这种交流将可能使各种知识束或者信息束之间融会贯通,加深企业对各项知识束和信息束的性质的理解能力,并且也提高了企业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束和信息束的能力,在极点上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创新。所以,知识束之间的相互交流具有激发企业内部知识创新的倾向,如图2中的单项箭头①所示。而信息束之间的交流的作用有:一方面由于信息束是与知识束一一对应的,所以信息束之间的协调能力上升将有助于增进知识束之间的交流,这一情况由图2中的单项箭头②所示;另一方面,信息束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市场上各有关信息之间的联系,特别是由此可以更加宽泛地把握市场创新信息的脉搏,从而将有利于发现对企业效率有增进作用的并购目标,如图2中的单项箭头③所示。所以,信息基础是企业内部的知识基础与企业外部市场之间进行联动的纽带,不管是企业内部的知识基础所导致的知识创新的实现还是从企业外部发现能够有效地被整合到企业内部的知识创新,信息基础都发挥着不可缺失的巨大作用。而正是知识创新(包括内部和外部)是知识报酬效应的来源。

但是,另一方面,知识束数量的增加的同时,也产生了生产“规模不经济”的效应:第一,在企业管理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协调各知识束之间冲突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原因同微观经济学里对成本的假设一致,用图2的单项箭头 a所示;第二,根据以上对Hayek论点的讨论,除非知识创新的出现,随着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束数量的增加,知识束的边际报酬是递减的,如图2中的单项箭头b所示;第三,在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一定的条件下,企业信息束之间的边际协调成本递增,这一点的原因同以上第一点,由图中的单项箭头c所示;第四,由于信息束的扩大,企业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被摊薄,从而使各信息束在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程度下降,所以,除非发现如前所述对企业有利的外部创新这样的特殊信息,信息束的增加将导致信息束对企业日常管理效率的边际贡献度下降。

综上所述,一体化的知识创新具有报酬膨胀效应,也正是这一效应是企业一体化效率增进的重要来源,而企业一体化能否成功(即通过企业一体化实现企业效率的增进)则取决于知识的报酬膨胀效应产生的利益能否抵消以上所列的四条“规模不经济”之和。总之,从企业的知识层面上看,企业一体化是企业知识基础、信息基础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而相应发生演变的手段之一。只有那些增进企业效率的一体化结果才能生存下来,而企业效率增进的来源是创新知识的报酬膨胀效应。

三、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果认为,企业一体化增进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效率的原因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新制度经济学所发现的——企业一体化的效率增进来源于它减少了由于过高交易成本导致的“市场失灵”造成的各种扭曲引起的效率损失,对于这类观点可以追溯述到科斯的《企业的性质》;第二类是与企业知识一体化分析范式相对应的,认为企业一体化之所以能够得到效率增进,是因为企业一体化使企业获取了将外部知识创新与自己内部知识基础相结合产生的好处或者企业一体化,促使企业自身的知识基础产生知识创新从而获得知识的膨胀效应。其中的第二类效率增进机理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1]埃克特森.经济行为与制度[M].商务印书馆,2007.

[2]科斯.企业的性质[M].商务印书馆,2007.

[3]亚当◦斯密.国富论[M].华夏出版社,2005.

[4]Ditillo.A..Dealing with uncertainty in knowledge-intensive firms,the role of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 as knowledge integration mechanisms[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4(29):401-421.

[5]威廉姆森.企业的性质[M].商务印书馆,2007.

猜你喜欢
箭头报酬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运载火箭
医生的最佳报酬
《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发布
“五抓五促”夯基础
谁没领到报酬
寻宝历险记(6)
天地大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