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迅,裴明祥,张文新,邱福轩
(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河南焦作 454000)
2004年9月~2008年12月我院共收治乳腺癌病例138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和使用氟尿嘧啶植入剂与否分为氟尿嘧啶组和对照组。观察使用植入剂后的毒副作用和术后并发症,为临床预防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探索新途径。
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手术治疗的乳腺癌病例共198例,2006年8月起治疗的病例术中使用氟尿嘧啶植入剂,由此患者分为氟尿嘧啶组和对照组。排除转移癌、术前放化疗和合并严重冠心病的病例后剩余138例患者,其中,氟尿嘧啶组58例,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均为女性,一般情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x±s)
对照组常规治疗,氟尿嘧啶组在胸大肌埋植、在腋窝撒布氟尿嘧啶植入剂。氟尿嘧啶植入剂(中人氟安)为白色圆柱型颗粒(规格0.1 g,芜湖先声中人药业有限公司)。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常规系统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手术均在术日上午进行,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根治术,具体步骤:①均行横梭形切口,切除皮肤范围距肿瘤3~5 cm。②手术刀游离皮瓣,厚度0.3~0.5 cm,从切缘至基底部逐渐增厚,内至胸骨缘,外达背阔肌前缘,上至锁骨下缘,下至肋弓处腹直肌上端。③切除乳腺:自下内开始向上外将乳腺连同其深面的胸大肌筋膜一并分离,直至胸大肌外缘下。④清扫胸大小肌之间脂肪、淋巴组织(Rotter淋巴结)[1],并注意保护胸前神经各支。⑤清扫腋静脉周围脂肪淋巴组织至腋尖,注意保护胸长、胸背神经和肩胛下血管;以上三步注意加强电刀的应用,既便于术中止血、术野干净,又有助于无瘤操作。⑥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氟尿嘧啶组分别在胸大肌埋植植入剂(0.2 g)和在腋窝放置植入剂(0.2 g),注意避开腋窝神经。对照组不植入药物。⑦分别于腋窝和胸骨旁皮瓣下各放置硅胶引流管一根,接负压吸引,腋窝及切口均匀垫以柔软无菌棉垫后予以胸带适度加压包扎。术后3 d拔除引流管,7 d后拆除加压包扎[2-3]。
所有患者最少随访半年。全身指标观察手术前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局部指标观察植药部位疼痛,硬结,腋窝积液,局部溃疡的发生情况。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定性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氟尿嘧啶组与对照组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手术前后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白细胞计数均较术前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但术后较术前有轻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氟尿嘧啶组有1例发生腋窝植药部位疼痛,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植入部位局部硬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腋窝积液、皮肤溃疡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全身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局部情况比较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虽然乳腺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水平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的5年生存率仍无明显提高。目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我国已成为标准术式[4],术中肿瘤细胞的脱落种植、微小转移灶的存留和残存淋巴结的远处转移是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术后辅助性化疗被公认能够改善癌症患者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率。氟尿嘧啶可以抑制嘧啶核苷酸限速酶——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全身化疗是最常用的给药方式,但全身化疗到达局部的药物浓度较低,85%被肝脏代谢,其余15%一部分从肾脏以原型排出体外,只有一小部分被组织吸收利用。连续应用全身化疗可以出现很多副作用,如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限制了使用剂量和周期。最佳给药时间、选择有效的药物和最佳给药途径是决定化疗疗效的关键。由于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残留的或脱落的肿瘤细胞易进入快速增殖状态,往往肿瘤细胞亦对化疗药物敏感,因此术中即时进行化疗是控制肿瘤转移和腹腔播散的最佳时机。
氟尿嘧啶植入剂是一种新型长效的氟尿嘧啶缓释制剂。植入体内后在手术区域内形成高浓度,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向外扩散,释放药物的时间长短由膜层数控制。在术中可能残留肿瘤细胞的可疑区域、手术未能切除的病灶及微小的转移肿瘤病灶采用埋植和散播的方式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可以长期持续释放氟尿嘧啶,使局部药物浓度较高,这样可以使全身正常细胞的药量负荷减少,可以将氟尿嘧啶的毒性控制在最小[5]。氟尿嘧啶缓慢释放可持续15 d以上,延长了药物和靶点的作用时间[6]。因此,氟尿嘧啶植入剂植入手术剥离创面既能保证药物的局部高浓度,又能延长其作用时间。
此次研究发现氟尿嘧啶组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腋窝处严重疼痛,考虑为植入药物临近臂丛神经所致。治疗组植入药物1周后出现局部硬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过,随访发现硬结均在30~60 d逐渐软化吸收,未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术后血白细胞计数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升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术后炎性反应和应激造成的白细胞升高。术中植入氟尿嘧啶不引起骨髓抑制。两组手术前后肝肾功能变化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但是较术前均有轻度升高,可能与手术应激和组织损伤有关。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腋窝积液和局部皮肤溃疡。因此,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中使用氟尿嘧啶植入剂是安全的。
总之,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中进行关键部位的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的埋植和散布,通过其在局部组织的高浓度以及持续性释放,对于术前乃至术中难以发现的亚临床病灶进行直接的化疗杀灭,理论上应该能减少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发生,实践上也是可行的。但此次研究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因此,对于氟尿嘧啶植入剂有待大样本量更深入的研究,更长期的随访,以观察其疗效和对存活率的影响。
[1]张保宁,宣立学,张涛,等.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实践与体会[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20(11):70.
[2]曹旭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技巧[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8,13(2):99-102.
[3]刘春广,刘金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应用分析[J].河北医学,2008,14(1):43-45.
[4]过兆基,钱海鑫,郭钟行.42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式探讨[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3):506-507.
[5]韩玮.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腹腔给药对晚期恶性肿瘤伴大量腹水治疗的临床观察[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30(4):340-341.
[6]殷保兵,马保金,陈进宏,等.大肠癌术中腹腔植入氟尿嗜咤植入剂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2006,13(5):767-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