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民
以“热点问题”为背景综合考查考生相关地理知识,是近几年地理高考命题的一大特点。围绕“热点问题”将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是搞好考前复习的重要手段。纵观2009~2010年,以下六大热点问题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值得关注。
热点问题之一:天文奇观频频上演
【热点事件】
2009年7月22日上午,五百年一遇的罕见日全食在我国天空上演。这是1814年-2309年间中国境内可观测到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活动,也是世界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
2010年1月15日,千年最长日环食于北京时间15日13时13分55秒从中非西部开始,环食带经过印度洋北部、斯里兰卡北部、缅甸,于16时37分左右从中缅边境云南省瑞丽地区进入中国,16时59分在中国胶东半岛结束。
【考点链接】
1. 地方时的计算与太阳高度的计算
2. 特殊观测点的自然与经济状况
【典型例题】
2010年1月15日,千年最长日环食如期上演。此次日环食于16时37分左右从中缅边境云南省瑞丽地区进入中国,16时59分在中国胶东半岛结束。结合图示信息回答1~2题。
1. 图示时刻,在我国可见到“带时日落”这一壮观景象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日环食发生时,专家称“滇西”是我国观测效果最为理想的地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太阳高度角较高
B. 太阳高度角较低
C. 地势平坦,视野开阔
D. 地势高,空气能见度好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D 此次日环食出现于2010年1月15日,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由此可判断图示半球为北半球。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此时①点正值日出,④点正值日落。且④点的地理纬度大致位于40°附近,与胶东半岛相当。
2. A 在我国,西南地区日环食发生最早,与其它地区相比太阳高度角最高,因而观测效果最佳。其中“地势高,空气能见度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因日环食奇观持续时间较短且出现在日落前不长的一段时间内,因而观测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热点问题之二:气候变化举世瞩目
【热点事件】
2009年堪称“气候年”。这一年,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12月2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闭幕,会议期间来自190多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参加了这次峰会。
据英国《卫报》2009年11月3日报道,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到2050年全球将有6亿人成气候难民,1.5亿气候难民将被迫背井离乡,安置到他国,以马尔代夫为代表的岛国将面临灭顶之灾。
联合国2009年12月14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09年是全球近10年间遭受自然灾害次数最少的一年,有记载的自然灾害共发生245起,但有224起与气候相关。
2010年1月24日,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协调会第二次会议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四国就气候变化谈判问题协调立场。
【考点链接】
1. 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变化
2. 气候资源的应用与气象灾害
3. 全球变暖及其影响
4.能源的开发、利用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
【典型例题】
材料一 2009年12月19日下午3时30分(当地时间),万众瞩目的联合国哥本哈根(丹麦首都)气候大会,在未能通过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文件的情况下落下帷幕,令世人倍加失望。
材料二 德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率先制定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计划。除了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德国还谋求在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领军作用。
1. 丹麦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该国的农业地域类型是,试描述该地发展这种农业类型的优势条件。
2. 图中信息显示,铁矿石的输入地为 ,
现如今,图示主要工业国基于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最具可持续开发与优势的能源是,为什么?
3. 德国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成功做法对我国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 乳畜业丹麦地处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牧草肥美;该国地狭人少,城市化水平高,周边国家经济发达,市场潜力巨大 2. 挪威、瑞典;风能;欧洲西部地区地处西风带,风力强劲 3. 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增加可再生能源的种类;节约非可再生能源;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热点问题之三:旱灾困扰难解难分
【热点事件】
自2009年11月中旬开始,云南全省、贵州全省及四川盆地以南地区、西藏东部和广西西部地区普遍出现中度气象干旱,其中云南中北部、贵州西部、四川南部、广西西北部出现了大范围重旱。目前,上述大部地区仍维持中度以上气象干旱。
【考点链接】
1. 干旱区的自然与经济特征
2. 旱灾的危害
3. 防御旱灾的措施
【典型例题】
材料一 去年秋季以来,由于降水异常偏少、气温偏高,中国西南地区出现秋冬连旱。目前气象干旱范围已波及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和西藏等十省区。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局部出现特大干旱。
材料二 甲图为2010年3月16日西南地区干旱分布图,乙图为我国西南地区稻谷分布图。
1. 图甲所示地区中受干旱影响最深的省区是,简析西南地区易发生旱灾的原因。
2. 描述图乙中①区域目前的干旱程度。
3. 图示区域所在的地带在我国自然环境中有着诸多方面的过渡性特点,请至少列出两项。
4. 造成图示区域稻谷种植业分布较分散的主要因素是 ,该地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参考答案】 1. 贵州;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变率大;卡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表水易发生渗漏;地势起伏大,易形成径流。2. 除西部地区遭受重旱外,其它地区轻旱或正常。3. 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亚热带与高原气候区的过渡地带。4. 地形;以季风气候为主;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较丰富。
热点问题之四:交通建设如火如荼
【热点事件】
2009年12月15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动工。港珠澳大桥前后酝酿了25年之久,计划总投资约730亿元,建设周期五至六年,建成后将使珠海、澳门进入香港“一小时生活圈”。
2009年12月26日8时55分,武广高铁客运新干线首列“和谐号”列车从新落成的武汉火车站启动前往广州,作为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标准最高、投资最大的高速铁路——武广高铁正式开通。
【考点链接】
1.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差异
2. 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主要铁路枢纽的分布;铁路提速的原因及意义
3. 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应遵循的原则
4.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选线的依据
5. 交通干线附近的自然与经济特征
6. 交通沿线重要城市的区位因素及其评价
【典型例题】
武广高铁北起武汉火车站,南至广州新火车站,运营里程达1 068.6公里,是迄今世界上里程最长的无砟轨道铁路,是全球首条时速最高、里程最长的高铁客运干线,其设计时速高达350公里,目前调试试车的最高时速超过380公里。建成开通后,武汉至广州的车程可由目前的10.5小时缩短至3小时以内。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1. 描述武广高铁客运专线途经地区的地形特征。
2. “游三峡,看神农,登武当,逛武汉,湖北欢迎您!”这是湖北旅游宣传的一句广告词,武广高铁开通后,对该省旅游业的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
3. 分析武汉、广州两市区位选择的差异。
4. 图中两大城市群的雄起,都将交通运输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及解析】1. 以丘陵、平原为主 2. 节省发达地区(珠三角)人们的出行时间,增加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使旅游区环境承载量所受压力增大 3. 武汉市地处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广州市地处西江河口处,便于河海联运 4. 适应自身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便于对外联系和交往;增加客流、物流
热点问题之五:区域开发紧锣密鼓
【热点事件】
2009年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和《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等7个规划。今年批复的区域经济规划数量是过去4年的总和,出台速度前所未有。
2009年12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此为起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点链接】
1. 热点区域的空间定位
2. 热点区域的自然与经济特征
3. 不同热点区域区位因素的对比与联系
【典型例题】
2009年11月17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标志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迄今唯一一个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
图甲为吉林省地形图,图乙为长吉图先导区区位图。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描述“长吉图先导区”的地势特征。
2. 分析吉林省西部地区沼泽广布的原因。
3. 评价长吉图先导区的区位优势。
【参考答案】 1. 东高西低 2. 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地下有冻土层,不利于地表水入渗;地形低洼,不利于地表水四溢 3. 地处东北平原,农业基础雄厚;被国务院正式批复,具有政策优势;邻近朝鲜、俄罗斯,具有沿边优势;依托东北工业基地,市场潜力巨大。
热点问题之六:2010世博会,上海欢迎您
【热点事件】
2010年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市举行,这也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
【考点链接】
1. 上海市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上海市及周边地区工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
3. 世博会举办期间的天气状况与气候特征
4. 上海市的宏观与微观布局
【典型例题】
材料一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场址设在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沿岸,卢浦大桥与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区域。
材料二 养殖污染、化肥农药污染、有机肥泛滥、生活污水肆意排放、水土流失正在成为包括南京、苏州等长三角地区17个城市共同的五大环境杀手。
材料三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内河含盐量超过一定标准,水体变咸。近年来某些河口三角洲地区由于咸潮问题凸显,受到广泛关注。
材料四 图甲为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分布图,图乙为上海市新区规划简图。
1. 图甲中所示区域是中国城市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虽已深入人心,但上海的城市供水现状却令人担忧。世博会举办期间,正值长江口咸潮多发季节,试分析此时段长江口易出现咸潮现象的原因。
3. 五大环境杀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共同通过的途径是,面对这些严峻的现实问题,请提出自己的建议。
4. 图乙为上海市新区规划简图,数码代表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其中金融贸易区应位于图中的
(填数码),试分析其区位条件。
5. 图乙中最适宜作为工业用地的是(填数码),试述其理由。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城市化是工业化、现代化的产物,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迅速发展 2. 此时段该市气温较高,是上海市用水高峰期;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伏旱天气;天文潮水的顶托作用等3. 水循环;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建立事故应急机制;加强环保立法等 4. ① 位于城市几何中心,交通便利,市场最优;与外滩(上海的商务中心)相连,可继承和保持上海市的特色 5. ③ 交通便利(港口区);远离城市中心;位于河流下游,且位于当地主导风向的垂直郊外,可避免工业区对市区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