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客,乘着低碳风出发

2010-05-30 10:48:04陈冰
新民周刊 2010年18期
关键词:自行车道碳纤维

陈冰

虽说,中国这个占据世界自行车产销霸主地位30余年的自行车王国,如今正深陷“汽车文化”,但大城市中“拜客文化”正借着洋时尚和低碳之风悄然回归。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次,法国文化部长到丹麦访问,当他乘着豪华轿车,带着一大群官员、秘书和记者的车队来到会晤地点时,骑自行车赶去的丹麦总理已经站在门口迎候了。

在中国人看来,这更像是一部现代版的安徒生“童话”。其实,政府高官骑着自行车而不是坐着豪华汽车上下班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并不罕见,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人数众多的“拜客一族”(英语自行车bike的中文发音)将自行车运动视为健身、环保的休闲时尚运动,由此引发的骑行文化正也在深刻地改变着欧美人的生活方式。

然而,在中国,这个占据世界自行车产销霸主地位30余年的自行车王国,如今却深陷“汽车文化”不能自拔。从自行车王国到自行车强国,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止一辆小轿车的距离。

卑微与时尚

2009年,中国的自行车产量达到8000万辆,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占到世界总产量和出口量的65%以上。“除了大量生产出口,中国国内年销自行车也达到5000万辆,但多数被用作代步工具,并没有形成自行车运动文化。”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不无遗憾地向记者表示。

让马中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还在于,作为自行车产销大国的中国却没有世界级的自行车品牌。中国人并不愿意为自行车花费太多金钱,所以把最好的自行车送到了欧美。

进入21世纪,汽车污染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随着汽车数量剧增,使用范围日益广泛,它对世界环境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危害城市环境,引发呼吸系统疾病,造成地表空气臭氧含量过高,加重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环境转向恶化。

有关专家统计,21世纪初,汽车排放的尾气占大气污染的30%-60%。随着机动车的增加,尾气污染有愈演愈烈之势,由局部性转变成连续性和累积性,而各国城市市民则成为汽车尾气污染的直接受害者。亚洲开发银行日前发表研究报告显示,空气污染每年在亚洲城市造成55万人死亡,此前10年年均增长18.5%。一份由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提供的报告说,全世界因城市空气污染过早死亡的人数超过75万。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经济发达且环保意识极强的西欧国家会悄然兴起自行车热。

在自行车运动强国丹麦,500多万人口的国度却拥有自行车420万辆。在他们看来,骑自行车是一项融娱乐、健身与生活为一体的时尚活动。它对内脏器官产生的影响,并不亚于长跑和游泳,特别是骑车郊游,能将沿途美丽的风光一览无余,更是一种美的享受。据说,在世界各种不同的职业中,邮递员的寿命最长,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骑自行车传递信件。

另外一个让丹麦人放弃汽车的理由来自现实的经济考虑。丹麦的税收很高,一个产业工人一个月工资的49%得用来交税,汽车消费税是汽车价格的1.5倍,每公升油价要10克朗(折合人民币约13.6元)。高涨的油价使每个家庭平均每年多支付5500克朗。泊车既难且贵,而存自行车则不用交钱。于是丹麦人选择了“与其每天开车添堵,不如自由骑行,自在穿梭”的生活方式。

在中国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骑自行车给人一种卑微的感觉,要是谁自豪地宣称自己是骑车上下班的,一定会被人瞧不起——那意味着你“混”得很差。很多人“不争馒头争口气”,即使年收入只有三五万元,也拼命要买一辆汽车。马中超认为,这种面子文化的存在,迫使很多人虽然认同自行车却不敢骑自行车上下班。“人们的观念问题是自行车文化在中国普及的最大障碍。”

挤占与尊重

除了观念问题,现实的残酷也让很多人心有余而力不足。

城市的不断扩张让现代人的上下班距离越来越长,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花费一个小时上下班是一种常态。随着市中心房价的一路攀升,大多人不得不选择越来越远的郊区居住,被动成为有车一族。如果要靠骑自行车完成单程十几甚至几十公里的“长途跋涉”,时间和精力明显不允许。更别说一路上呼着大量的汽车尾气,一身臭汗地奔到单位,实在不会有啥好心情开始一天的工作。

一个更现实的问题还在于城市中挤占自行车道现象日益严重。早在2005年,我国著名环保社团“自然之友”就开始了一项长达5年之久的社会调查。调查显示,北京自行车道被严重挤占,公交和私家车成了自行车一族最危险的“对手”,汽车尾气、噪音等也严重影响骑车人的健康。

根据上百名环保志愿者的现场骑行调查,在四环内特意寻找的、公认比较适合骑行的28条道路中,仅有18条道路基本达到了“安静、林荫、安全、车少”等要求,而且主要集中在后海北河沿、文津街、东交民巷、德胜门东滨河路、亮马河南路、阜成路、天坛路等次干道和公园周边。而诸如北四环中路、地安门东大街、崇文门内大街、东单北大街等环线和主要大道普遍存在“车多、乱、嘈杂”等现象,非常不适合骑行。

随着经济生活的提高,人们购买小汽车本来无可非议,但对小汽车的无节制使用导致了道路供应跟不上交通需求,为了缓解拥堵,自行车道只好让位给了小汽车,但仍然赶不上汽车的增长,结果便陷入了“路越宽,交通越堵”的恶性循环。

上海的重要城市快速路——中环路,在设计之初就没留自行车道。这一设计上的先天不足导致中环路面道路险象环生屡发惨案,很多骑车人被迫一出家门就违章骑上“大道”——因为除此之外,他们无路可走。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多次倡导大城市恢复自行车道,并引用国外城市的经验称:“市长不应只考虑去改善30%有车族的生活,而是要为占人口70%的无车市民干些什么。”城市交通到底为谁服务?显然,城市不能为了经济发展与城市形象,忽略自行车群体的利益。

为了呼吁创造良好的城市自行车出行环境,2010年初,一群由大学生、普通市民组成的“拜客·广州”小组发起了一场送自行车给市长的运动。他们给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写了一封信,“我送市长一辆自行车,请市长给我一个停车场,希望市长能亲自体验一下在广州骑单车的窘迫,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单车出行环境”。

城市日益严重的污染和交通拥堵已经让越来越多的领导人开始重新审视自行车出行的价值。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表示,从2010年起,广东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总长约1678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串联200多处主要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滨水公园和历史文化遗迹等发展节点,连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区,服务人口约2565万人。

武汉也许将成为我国第一个拥有自行车专用道的大城市。武汉市今年计划投资5536万元,建设高标准自行车专用道112条,总长度164.6公里,并同步新建464处公共自行车停车场。而北京则称发展自行车交通出行目前已经进入了日程。自行车出行将纳入全市交通規划,2015年,自行车出行比例占23%。

自行车爱好者、骓驰自行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备战对开辟自行车道的做法大加赞赏。他说:“修自行车道,是一种尊重。”

升级与快乐

作为一名已经在自行车行业浸淫23年的自行车人,严备战一直为中国没有世界级的自行车品牌而遗憾。“我们在制造工艺、研发水平上都不比外国差,为什么不能造出一些叫得响的自行车来?”

为了实现自己的自行车品牌梦,严备战特意在美国注册了一家公司,专门从事高端运动休闲自行车在中国的生产与运营。2009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骓驰公司开始主打碳纤维自行车,倡导健康的骑行文化。骓驰生产的碳纤维自行车入门级价格在8000元以上,高端售价高达十几、二十万人民币,也就是说一辆自行车的价格相当于一部中级轿车的价格。在他的公司,一个成熟工人一个月只能手工打造出一部碳纤维自行车。

碳纤维自行车的高昂价格主要源于材料的精贵。碳纤维一直有“黑色黄金”之称。它又轻又坚硬,重量不到钢的1/4,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抗拉强度,是钢的7-9倍,所以它广泛运用于高科技领域,F1赛车、空客380,连最新上天的波音787“梦想号”都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来减轻耗油量。自2000年碳纤维自行车第一次出现在环法自行车赛中,不可避免地,它成为自行车界的新标准,代表着自行车制造的尖端水平。

随着碳纤维技术的不断提高,碳纤维自行车开始从运动界的塔尖逐渐进入寻常百姓的视线。在户外运动、休闲运动的带动下,消费者对高端的、新技术、新材料自行车的需求日益增长。碳纤维自行车成为骑行爱好者的终极目标。不过在国内,由于昂贵的原材料以及复杂的制造工艺,市场上大多数碳纤维自行车的价格都在数万元以上,高高在上的价格让广大骑行爱好者只能“望车兴叹”。此外,由于碳纤维自行车产量少,导致厂商不愿意开发相关的碳纤维系列产品,比如自行车核心——车架,在设计上往往多数满足国外市场需要,缺乏符合中国人骑行习惯的碳纤维车架,消费者选择空间不大。

4月27日,在第二十届上海国际自行车展上,主办方特意组织了一场“碳索未来创造价值”的重点论坛,以此来加深行业内外对碳纤维材料的认知,推动中国自行车行业在碳纤维材料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掘金碳纤维自行车高端市场。

与此同时,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自行车骑行活动也将展开。这场从北京出发,到深圳结束的2010年“低碳行动骑行中国”北京-深圳自行车骑行活动,将经过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9省市,全程4366公里,由12位志愿者骑行完成。从此以后,中国的自行车爱好者将可以沿着这条“前人”的足迹畅行祖国的大好河山。

中国最大的民营自行车企业喜德盛公司总经理谭伟龙不骑自行车已很多年。可是这两年他和太太却爱上了自行车运动。两人直呼“回到自然的感觉,比开宝马车还爽!”今年他们的目标是参加骑行中国的活动,并到欧洲去“踩单车”。

谭太太最初骑行海南岛的自行车不过是一辆400元的普通山地车。但是在她成为第一个骑行海南岛全程的女骑手之后,她开始迷恋上了自行车运动并很快更换了自己的坐骑。但是没到两个月,1000多元的自行車又被谭太太升级到了2000元,半年之后,它变成了5000元,又过了一段时间,它上升成为超过万元的碳纤维自行车。“真的有瘾,骑好车的感觉确实不一样。”

虽然自己公司出售的碳纤维自行车动辄上万,但严备战一再强调,对自行车运动的热爱,与装备价格的高低无关。“任何一个产品都会存在着无止境的升级。我们的自行车俱乐部里痴迷装备升级的大有人在,但我们还是倡导有更多的人能够重拾骑行的乐趣,而不是对装备的迷恋。当然,从中国眼下的现实出发,我还是建议到公园、郊外重拾这样的乐趣。”

猜你喜欢
自行车道碳纤维
“全球最长”太阳能自行车道投入使用
中国自行车(2021年5期)2021-09-17 08:24:14
太阳能自行车道(环球360)
环球时报(2021-07-19)2021-07-19 04:16:19
一种碳纤维加固用浸渍胶的研究
上海建材(2019年4期)2019-05-21 03:13:02
天津市城市街区慢行系统自行车道构建研究
安徽建筑(2019年2期)2019-03-23 07:45:14
HP-RTM碳纤维复合材料中通道加强板研究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及其在飞机上的应用
IACMI力挺碳纤维预浸料废料 回收项目再立项
日本东丽开发出新型碳纤维
为何日本骑车者众多却罕见自行车道?
中国自行车(2017年1期)2017-04-16 02:53:50
修建自行车道有助于提高市民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