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持之年的新国家主义

2010-05-30 17:59:31
南风窗 2010年1期
关键词:政策政府经济

杨 军

虽然2010年宏观经济大方向终于揭蛊,但仍有不少关键政策疑问待解,其中当属通胀问题和楼市调控,“双宽”主基调下传递出的政策信号仍然暗藏模糊玄机,这无疑使政策执行部门今后在具体操作上只能“走钢丝”,也给市场埋下了大量想象的空间。月5日至7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明确信号,中国的宏观调控将从2009年的“保增长”转为20lO年的“促转变”。这一定调,终于给一直让人忐忑不安的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划下了完美的句点。

走出低谷存争议

2009年人们的心情经历了大起大落,1、2月份,中国工业仅仅增长3.8%,这是最近7年来的新低,一季度中国GDP增速进一步滑落到6.1%。继2008年大批出口中小企业倒闭之后,经济增速迅速下滑带来的失业等一系列问题又接踵而至。

2008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保增长”是2009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中央提出两年新增中央政府公共投资1.18万亿元计划,同时带动地方配套和社会投资,形成4万亿元投资规模。

同时,从2008年底的“国十条”,到2009年提出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如汽车和家电下乡、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半、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以旧换新”等直接刺激消费政策陆续出台。

这些经济刺激政策“保增长”作用明显。如果把2008年以来七个季度的GDP增幅画条曲线:10.6%、10.1%、9%、6.8%、6.1%、7.9%、8.9%,那是一个清晰的“v”型反转。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12月8日也表示,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企稳,表现出很明显的v形反弹态势。

统计局发布三季度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个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H)同比累计下降1.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累计下降6.5%。但CPI自从7月环比持平之后,8月、9月都出现了环比上涨。截至9月,PPI环比连续七个月上涨。三季度GDP增速达8.9%。实现“保八”已毫无悬念。

房市迎来了小阳春,经过2008年的降价,2009年房价再次一路冲高。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7%,涨幅比10月份扩大1.8个百分点。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52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3.0%。股市更是看上去一派欣欣向荣,从2008年10月28日起,大盘一直振荡走高。2009年8月初到9月初虽然有一个月左右的回调,但未改大盘振荡向上趋势。汽车单月销量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

看上去。中国已经从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中抽身,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但中国经济的问题并不是这样简单。

2009年是在人们的争论中度过的,从4月份中国宏观经济开始向好,每一季度甚至每个月的宏观经济数据发布后,几乎都会引起一场争论,同样的数字总是有着完全不同的解读,从中国经济见底之争,到中国经济是否复苏,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不断碰撞。这种争论并没有随2009年的过去而结束。

中国经济最坏的时期也许已经过去。更大的考验却还在后面。用一句话形容,那就是2009年底,中国经济形势企稳向好,结构调整压力空前。

天量信贷保增长可持续

为什么数字如此漂亮的2009年宏观经济并不被看好?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保增长”的压力之下,很多政策的效果只是短期性的,带来的经济增长并不可持续。

对GDP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广为关注的所谓4万亿投资。据有关部门测算,地方政府须为中央投资项目提供配套资金约6000亿元,而地方政府自身仅能够提供3000亿元。到目前为止,一些地方政府因为财政紧张,4万亿投资的地方配套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通过银行贷款,二是发行地方债。这两个来源在2010年已经不能像2009年一样提供如此天量的额度。即使在2009年,银行大举放贷和地方政府发债同样引起质疑。

2009年年初央行计划全年新增贷款5万亿,但是2009年1-10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8.92万亿元,同比多增5.26万亿元。2009年全年新增信贷规模即将以接近10万亿元的创纪录规模结束。这样数额的贷款投放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被认为是天量贷款,激烈者甚至认为这是政府在不计后果地“烧钱”,以阻止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这种放贷速度和规模是难以维持的。中国政府宣布4万亿计划,更像是中央政府发出对地方政府上项目的放行信号,这些投资也许可以让中国经济在2009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体面的增长,但也仅此而已。

近日,部分商业银行已经着手进行行业调研,研判2010年的信贷政策调整。初步判断银行明年在基建项目贷款将会有所收缩,转而看好受益于复苏和内需刺激的行业,同时银行将适时调整甚至规避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政策。企业贷款的结构调整也将会是明年各行的重点。

2008年以来,地方融资平台大规模举债,使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大跃进”,地方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日益恶化。目前地方政府不仅存在较大规模的隐性债务。而且可能存在“寅吃卯粮”的情况。理论上说,在地方政府发债前,应当摸清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以确定地方政府的发债额度和还款能力。如果不做这种清算,地方债的发行可能加剧地方支出的不合理与盲目膨胀,甚至导致地方政府破产。而本次地方债发行之前,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并没有得到有效清理。今年地方债强力发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缓急地方财政紧张的应急之举。

即使有充足的资金,也没有足够的项目可以上马。来自国家发改委的信息显示,2009年1-9月,全国新开工项目269263个,比2008年同期增加78580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12169.85亿元,同比增长8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057.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4%。这样的新项目投资速度也是不可持续的,被认为“许多原来发改委枪毙了的项目又都上来了”。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新项目都已不多。

除了4万亿投资的经济刺激作用不可持续外,汽车和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半等政策都不是长久之计。

2009年虽然从统计数字上看已经实现了V形反转,但危机并没有真正解决,而是被掩盖了。不可持续的经济刺激政策也正成强弩之末。

投资拉动扭曲到极致

虽然全球经济已经缓慢好转,但到底什么时候才会有真正的复苏,还没有定论,迪拜危机重新给了认为已经走出危机的人们迎头一击。即使外部经济环境好转,因为这次危机的教训,美国正努力控制消费,

全球以美国消费为主要拉动的经济模式必然转变,中国出口这驾马车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能取代出口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只有内需。这已是共识。

200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启动内需,2009年虽然宏观政策也做了一些努力,但显然,消费并没有真正启动,目前消费只占GDP的35%,明显偏低。2009年投资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中国以大规模的投资刺激经济以快于大多数人预期的速度稳定了下来。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测算,,前三季度中国经济7.7%的增长中,投资依然是主要拉动力量,贡献了7.3%,消费贡献了4%,而金融危机之前一向对GDP拉动作用很大的出口则贡献了负的3.8%。

2009年的大量投资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产能过剩,目前,中国总产出超过总消费约占GDP的10%。其中,汽车业过剩25%、钢铁业过剩28%、造船业过剩60%、电力过剩25%、矿业过剩将近30%,部分行业(如水泥业)过剩产能竟高达40%。政府过度投资,会进一步增加经济中的过剩产能,由信贷支持的过剩产能若干年之后就是银行坏账。并不能真正使经济实现好转。

如果没有国内消费的启动。这些投资本身将成为巨大浪费。克鲁格曼在2009年的中国之行中指出,中国在用处理短周期的方案试图解决长周期的问题,所做的都是短期的刺激计划,但不是根本上的改革。GDP增长的回暖,只能是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一种“透支”,很可能成为下一场经济危机的潜在诱因。

4万亿主要是用于投资和出口。3800种产品出口提高退税率,着眼的是出口。中国2009年的GDP增长主要是政府投资增长带动的,但实际上并没有带动国内的生产,投资都是用去购买原材料的库存了。而且大量的投资还会增加本已过剩的产能,继续增加企业库存。这都不能启动消费。

2009年中央也在启动内需上也有一些动作,像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大幅增加粮农补贴、上调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城市低保补助、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试点等。在2009年已下达的四批中央投资中,民生工程投资占比超过50%。增值税转型和成品油税费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财税体制。但相对于刺激投资的财税政策,目前扩大消费方面的财税政策依然显得力度不大。

2009年,中国内需没有真正启动,不是因为没有办法启动,而是着力点依然放在了投资上,因为扩大投资是政府最能主动做到的政策取向,是最能立竿见影的“保增长”方式。

宏观转向路漫漫

虽然整个2009年一直在“保增长”的主题之下,不可持续的经济刺激政策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是饮鸩止渴,但当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中国宏观经济开始转向了。2009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的改革奏响了序曲。从2009年“保增长”为首要任务,到明年“促转变”为发展重点,政策思路的调整使中国在应对危机中力求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在一些人看来,宏观思路的转向可能比期望的晚了一点,2009年的“保增长”似乎已经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给明年发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增加了难度。

2009年启动的项目很多都属于中长期项目,这些项目都需要后续资金的补充,无法落实的话,那些项目就会成为烂尾工程。因为地方财政紧张。投资项目对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会更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10月20日表示,为保证投资的持续性和新工业项目的资金需求,2010年的新增贷款将不会低于8万亿元人民币。这和人们对2010年适度控制货币宽松程度的期待有一定差距。

不过2010年的货币政策肯定不会像2009年这样宽松,积极的财政政策必然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角。在2009年末。这些已经初现端倪。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12月9日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说,中国将完善住房消费和调控政策,增加中低价位和限价商品房的供应,抑制投机性购房。

如何通过财税政策扩大消费?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提高居民收入,在2008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这也是原有之意,但2009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当前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特点是,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个人的收入分配比例下降。改革分配和再分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是中国亟待解决的难题。

2009年中国财政赤字是9500亿元,虽然相对量占年度GDP的比重估计在2.9%左右,还没有突破3%的国际警戒线,但绝对量是建国以后最高的。2010年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必然会较大幅度增加中央财政赤字。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日前公布的一个报告显示,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地方政府财力紧张。“三农”、民生等各项支出面临较大压力,社保改革的推进也需要大笔财政支出。这些都是面临的难题。

不管2009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成功地熨平了经济的大起大落也好,推迟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时间也罢,确定无疑的是,2009年,终于平安地过去了,而2010年,真正的转变即将来临,这是决定中国改革成败的关键一年。2010年中国的经济工作重点应该是调结构,不仅是产业结构,还有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分配结构和经济结构。

猜你喜欢
政策政府经济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8期)2022-10-09 06:19:34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 01:28:40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助企政策
政策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11-17 08:25:07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2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