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杰
电影《孔子》上映,与好莱坞大片《阿凡达》对垒,身为中国人,我尽了义务,对四周的朋友力竭声嘶地总动员,希望他们买票看《孔子》,罢看美国文化侵略的《阿凡达》。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了,就是文化软力量还没搞上去,而且《孔子》的主要投资者据说还是香港商人,难得有此孺慕儒家文化的爱国心,十分珍贵,万一投资亏本,港商投资电影的积极性会受打击。
可惜事与愿违,中国各地一场“阿孔票房战”,阿胜孔败,原因在网络上早已有热议。为什么《孔子》斗不过《阿凡达》?我认为,关键在于电影《孔子》里的一句点题对白:“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那就要改变你的内心。”
香港人对我国文化了解不深,港商投资的《孔子》,对《孔子》的语录凭空杜撰,本属“创作自由”。这句话孔子没说过,倒在其次,而是香港的编剧家,造作得太不聪明。
为什么?因为一切戏剧,源于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企图改变世界,而且有改变的决心,是一个戏剧英雄必须具备的人物性格要求。“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对于戏剧,是一个投降主义的伪命题,也就是自我放弃,阉割了冲突的可能,一出戏,又怎会好看?
卡梅隆的《阿凡达》之所以卖座,是戏中的潘多拉星人,面对美帝国主义者乘着宇航船,远道而来掠夺土地资源,奋起反抗维权。一个从天而降的世界,强加在弱小民族的头上,潘多拉星人不存在“如果你不能改变这个不义的世界”的选择,只有“必须冒死改变”的决心。卡梅隆上一出戏《铁达尼号》,戏中的主人公是豪华邮轮上三等舱的一个穷画家,他看上了乘头等舱的富家女,他要打破等级的阻隔,他勇于改变这个等级分明权利分配不公的世界,他敢尝试,而且成功了。即使邮轮撞上冰山,他也敢于以恋爱自由的动力,跟一个旧世界轰轰烈烈地同归于尽。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个革命者没有“如果你不能改变”的假设,只有“我一定能改变”的坚定信仰。因此,当奥巴马竞选时喊出的口号:“对,我们能”(Yes,we can)激励亿万人心。选民被奥巴马一个词汇“改变”(Change)打动了,结束了布什8年的共和党管治。
当然,电影《孔子》的这句虚构的对白,细味之下,也不无滑头暧昧之处,因为所谓“世界”,有时是黑暗的逆流,有时反过来,却可以是光明的主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20世纪初期,欧洲帝国走向老朽,人民要解放,民主、自由、人权,成为世界的潮流,在这个历史关头,孙中山先生警告:任何企图阻挡潮流的,必受时代淘汰,必须调整自己的世界观,适应一个文明的新世代。
香港150年来,是中西文化交汇的商港,《孔子》的编剧是香港人,难怪能想出“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就要改变你的内l心”此一左右逢源,滴水不漏的“孔语录”。关键在“世界”的定义是什么?一边是暴发户,或者一些“知识分子”成为一个利益世界的持份者;另一边是基本权利受剥夺,被这个利益世界压迫得无路可逃的无产者。横看成岭,侧亦成峰,左看进步,右看变成了反动,不禁要为这位编剧家的超高创作智商喝采。
可惜的是,即使如此想八面玲珑,四方通吃,电影还是票房失利,只能归咎于主要为“80后”的年轻电影观众,看电影一把爆米花,一手在黑暗中牵着异性朋友的小手,看电影只求眼球影幻之激,不重大脑思维之巧。21世纪的电影动不动就千军万马,3D四维(3D,是三度的立体,四维,还加上气味),据说当我国的电影业被《阿凡达》入侵之后,如梦初醒,也要迎头直追,准备大干快上,在未来3年,也搞他三四十部3D片,题材从封神榜到西游记都不愁,这场电影文化霸权的中美争夺战,到底谁胜谁负?不禁叫人担心,因为美国人很狡猾,当年计诱苏联竞争“星球大战”,迫使苏联增加军费,结果拖垮了经济而倒台。
《孔子》的时代,礼崩乐坏,满目疮痍,贪污腐败,民不聊生,《孔子》里当时的世界,正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春秋时代的人民呼唤的,是敢于改变一个不义世界的领导者,而不是满口仁义道德的理论家。许多年前,《水浒》曾受到政治批判,最高领导人目光如炬,一句雷霆万钧的语录,就点中要害:“《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不由得令人怀念这位革命家高瞻远瞩的判断。今天也可以说:“《孔子》这部戏,坏就坏在不战而降,放弃了改变困境的意志。”毛主席他老人家如果今天在生,看了《孔子》,一定会慈颜大怒,相反,看了《阿凡达》,他老人家一定被戏中外星无产者的革命豪情激动,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声援《阿凡达》之余,还可能在书房里亲自召见导演卡梅隆,夸赞他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
“阿孔之战”不纯是票房之争,还是一场中美软力量的交锋。我国的孔子学院,开遍世界,孔子是个宝,更要好好保护,希望我国的电影工作者胜不骄,败不馁,吸取教训,把提升我国软力量当作一项重大任务来抓,把我国的电影事业更雷人地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