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怀恂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29)
简论我国剧场建设的科学定位与发展
穆怀恂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29)
针对中国剧场布局的无序和剧场硬件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就剧场建设的科学定位进行探讨并展望其发展。
剧场建设;定位;运营管理;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设施特别是剧场的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国家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屡创历史新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的剧场建设掀起了高潮,一大批大剧院、大剧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其中,不少剧场已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这些剧场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也存在不少盲目建设、并不符合当地群众需求的“大而全的剧场建设”。
剧场是现代城市中重要的文化建筑类型之一。目前,很多剧场已作为当地政府的“形象工程”或“政绩工程”,许多内地新建剧场的设计任务书中,提出了“要把剧场建成本市标志性建筑,技术要求在国际先进、国内领先,若干年不落伍”等诸如此类的目标,有些地方负责人往往要求剧场同时具备会议、报告、综合演出、音乐、电影等多种使用功能,而且都要达到一流水平。这实际是典型的“好大喜功、政绩意识”的观念,加上,相互攀比之风使得一些剧场在建设中增加很多无谓的成本,造成很大浪费;许多剧场在建设初期缺乏科学论证,片面追求“大而全”,普遍存在重外观而轻实用功能、不考虑节能减排及科学经营管理等问题,且多数存在投资金额巨大,而硬件投入不科学、软件管理不到位的状况,造成剧场使用功能定位不明确。故此,剧场的建设与科学的功能定位必须认真对待。
从全国角度看,新建或改建的大剧场,密集分布在沿海一带及部分中部地区,部分项目投资达数亿甚至十几亿,这些剧院普遍存在设施使用率低、管理制度不到位、综合服务功能不完善、日常专业团体进不来、群文活动又使用不上的状况,要么“空巢”,要么作为政府会议场所,要么干脆被挪用侵占。如沿海某城市艺术中心大剧场,长期闲置,成了政府工作会议的礼堂。而这些剧场又普遍存在硬件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问题,有些剧场采用进口灯光音响设备,其更换、维修成本极高(有的不得不走出去或请进来购买、维修),上座率又不能保证,“空巢”的窘境成了许多大剧院的普遍现象。
怎样创造性地利用自己的民族文化优势与地域优势,使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互相交融、相互影响,从而确定本地剧院的建筑形式和对剧场的使用功能进行科学定位,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针对中国剧场布局的无序和剧场舞台技术硬件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就国内剧场理性建设、合理投资、合理使用等问题进行探讨。
剧场建设是技术性强、十分复杂的建筑工程,它涉及建筑、结构、声学、室内装修、舞台机械、灯光、音视频、转播系统、空调、消防、电气等十多个专业,只有各专业紧密配合,才能建成一个合理实用的剧场。下面从剧场舞台工艺设计、投资方向、如何选用专用设备等角度分析剧场建设的功能定位问题。
造成剧场建设的失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的建筑设计院缺少剧场经验丰富的建筑师,没有专职剧场舞台工艺和声学设计人员,往往是套用些书本或其他剧场的舞台工艺设计,没考虑建筑体型不同,使用目的不同。设计院的结构、水暖、电、空调、防火等专业的设计人员,不熟悉剧场演出功能的特殊要求,施工过程中,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亲临现场进行监理,以致施工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协调解决,造成了许多剧场建成后不伦不类,与需要的演出功能不相符。如北京某大学的剧场在建设中忽略了剧场建筑声学设计,大量使用大理石墙面等声学反射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声音互相折射、干扰,观众席听不清台上讲话,声学效果极差;还有近年新建的某剧场,舞台栅顶高度太低,致使布景提不上去(穿帮),严重影响了使用功能。剧场建设的良性发展有赖于建立和培养一支公正的、高水平的、知识结构全面的专家队伍和设计技术咨询机构。
2.1.1 盲目攀比,相互模仿忽视了剧场的科学定位
上世纪90年代,上海某剧院进行了国际招标,这是国内剧场建设项目首次正式向海外进行的设计招标,也开辟了外国设计师进入我国参与文化建设项目的先河。该剧院的舞台机械“推拉升降转”设备齐全,操作程序复杂,是完全参照国外“场团合一”模式设计的。这种全方位的舞台机械化是否适合作为以租赁为主要经营手段的剧场需要?它的运营保养开支有多大?使用率会有多高?当时的决策者可能只是想到剧场硬件的现代化是剧场先进的标志,而忽视了经营管理软件的重要性。时至今日,这些舞台机械“推拉升降转”的使用率极低,且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维护保养。而且,由于没有国内舞台专业人员参与舞台工艺设计,该剧院建成后还存在没有设置耳光、台上灯桥无法调整灯具角度、舞台机械运行不平稳等问题。同样,深圳某剧院的后转台建成20多年只用过一两次,这些全进口的舞台设备运行操作复杂,并不完全适合国内的使用习惯,由国内舞台机械的研发厂家做了更新改造后,才使运转情况得到改善,操作相对简便。
不少地方剧院建设聘请外国设计师来设计,他们在我国参与的剧场建设,大多效仿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模式:在剧院的外面再罩上一个与剧院功能无关的外壳,单纯地追求视觉效果。这种做法很不利于剧场的运营管理,其无效空间带来很大的能源消耗,增加了建设成本和运营开支。这种只注重外观、强调标新立异的做法,在国外建筑业也遭到了质疑。
2.1.2 剧场每座容积率及常用最佳混响时间
从使用角度而言,剧场建设应首先考虑建筑声学的两个关键因素——每座容积率和最佳混响时间,它是关系到剧场建设造价和使用功能的两个关键因素。
每座容积率的重要意义在于:在满足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每座容积率越高造价就越高;根据国内外剧场的使用功能不同分析,有以下推荐,见表1。
混响时间与观众厅的容积(或每座容积率)密不可分,在一定规模基础上,每座容积率越大,混响时间相应会长,要达到混响时间的目标值,要增加大量的声学材料。根据国内外剧场的使用功能不同分析,有以下目标值,见表2。
表1 推荐每座容积下限范围
表2 常用最佳混响时间目标值
JGJ57-2000《剧场建筑设计规范》对剧场建设的规模、观众席、消防、结构安全等级、剧场分类的声学指标、舞台各专业的技术功能,以及机械、灯光、音响等舞台使用功能给出了明确的基本参数要求,主要是针对出租式剧场和专业型剧场。剧场建设应该遵循为此而制定的行业规范。
20世纪90年代后各地兴建的大剧院几乎形成了“品”字形舞台剧场一统天下的格局,各地建设的众多大剧院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未曾考虑我国剧场的经营特点以及当地演艺市场的实际状况,两者的脱节与错位使许多剧场的建设不切实际,也使剧场日后的经营举步维艰。一些发达省份的地县级城市在剧场建设时盲目照抄国家、省级大剧院标准,结果必然加大不必要的建设投资,并给运营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单是每年的维护费和能源开销就是一个庞大的负担,再加上地方剧种单一、剧团少,这些剧场的使用率不及1/3,基本上是作为政府会议的场地,依靠出租场地演出收入的寥寥无几;绝大部分剧场的经营是亏损的,有的剧场把后台和部分房屋拿来出租,勉强维持,很多还要靠政府的补贴支持。令人痛心的是地方的很多剧团却因没有自己的剧场,创作中不敢考虑“演出场景”与舞台机械的结合(即无处做适应性排练),这也造成我国剧场建设与直接使用者严重脱节。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剧场实行的是“出租剧场制”,而我们的剧场建设所选择的标准,很多却是欧洲的“场团合一制”,这种错位催生了一系列尴尬局面:剧场内大量空间闲置无用。笔者在一些剧场作过节目设计,亲眼目睹这些剧场把后舞台当成了堆放杂物的库房,其转台、侧车台基本没用过。另一方面,由于剧场规模过大,对水电、人力资源、设备维护的消耗也大,这促使剧场场租费升高,演出票价上涨,造成剧场上座率低,剧场剧团均入不敷出。由此可见,剧场建设带来的弊端,会给剧场的运营管理带来巨大的困难。
剧场功能的定位,首先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合理地进行舞台工艺设计,聘请有经验的舞台技术专家或相关行业专家参与剧场设计及建设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
(1)剧场设计可行性研究阶段:参与策划,为业主提供剧场技术咨询,包括剧场的模式,类型,规模,运营等,最终将咨询的结果体现在合理的设计任务书上。
(2)方案设计阶段:为建筑师提供剧场技术咨询,保证建筑师的设计方案基本可行,不会出现根本性的错误和无法修改的设计。
(3)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阶段:配合建筑师完成剧场的专业技术设计,如舞台机械、舞台灯光、建筑声学、电声、剧场功能流程等。
(4)工程完工后的设备调试阶段:配合业主,建筑师调试相关设备,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配合业主组织国内相关权威机构对舞台各专业项目进行技术检测、验收。确保交给业主一个符合招标任务书技术要求的高水准舞台。
2.3.1 科学务实的剧场建设范例
北京天桥剧场的“翻建”工程注重实效,不求豪华,尤其是剧场的声学设计很成功。由于主要使用者是中央芭蕾舞团(推拉升降不适用),兼作出租剧场。天桥剧场在建设之初召开数次方案研讨,确定了剧场改建方案。没有设计复杂的台下机械,只配置了完整的吊杆系统等台上设备。舞台宽16 m、高9 m、进深22 m、主舞台两侧各有8 m的侧台供演员备场和存放布景道具用。在舞台后部设计了大排练厅、演职员招待所、餐厅等,这很适合出租剧场的模式,为以后的运营管理提供了方便。笔者曾在天桥剧场搞过几次大型歌舞晚会的设计,很实用。
海口大剧院建设立项后,当地文广局系统聘请国内有经验的舞台技术专业人员组成了剧场技术顾问组,协助建筑设计院进行舞台工艺设计,参与招标任务书的制定,协助业主在舞台各专业施工阶段把关,并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参与检测和最后的验收。值得一提的是,剧场各专业招标结束后,业主又召集顾问组和将来的使用者海口歌舞团,对各专业的招标结果和深化方案进行会审,并发现若干问题,比如中标单位在标书允许范围内选用设备的低配置等问题;专家在修正方案中把有噪音的换色器和高耗低效卤素灯具,置换为高效低耗的LED效果灯,并完善了舞台机械升降的防剪切安全问题等。根据顾问组和使用者的建议,对中标方的低配置特效灯具采取了减量提高品质性能和暂缓购进的做法,由将来的使用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定夺,这种科学务实的方式很值得借鉴。
剧场是传播舞台艺术的专业场所,也是观众通过现场视觉、听觉综合享受舞台艺术的场所。一个剧场最终要起的作用是为文艺单位提供一个展演其艺术作品的场地和为观众提供一个欣赏文艺作品的良好环境,观众到剧场最直接的感受是视觉和听觉的享受。因此,如何科学合理配备舞台专业设备十分重要。
例1:杭州大剧院是浙江省新建剧场中投资最大、舞台设备最为齐全的豪华剧场,由加拿大卡洛斯建筑师事务所设计,舞台设备包括声学反射罩、灯光、音响,选用了当时国外的顶尖产品,仅进口舞台机械就投资了3个亿。宁波大剧院舞台模式与杭州大剧院相同,只是观众席配制少了120个座位,配有声反射罩,舞台机械由国内设计施工,舞台具有推拉升降和双层转台的使用功能(杭州大剧院舞台有单层转台),实践中运转精度很高,与杭州大剧院的进口舞台机械水平不相上下,且便于操作,但用在舞台机械上的总投资为6 000万,与杭州大剧院配置的进口舞台机械在价格的差异很是悬殊。
例2:2004年,中国儿童剧场在剧场休整时更换了舞台正面照明灯具面耳光,选用了意大利进口的6°~22°成像灯,光源用2 kW卤素泡,最大投射距离为30 m,当时每台灯具价格为9 000多元。现存问题:反光碗氧化,亮度下降,灯泡太贵,与经销商协商因维护费用太高而放弃。2000年,民族宫大剧院休整后开业时也购进了意大利进口的变焦度成像灯,现面光、耳光的问题是没有办法变焦,变焦的两个拉杆长年没有维修已经锈上了,多次打电话厂家也不管维修。还有顶光、面光的光源(型号cp53、cp43)购买订货的时间太长,目前,在北京已没有经销商。
2.4.1 剧场建设应理性选择舞台专业设备
目前,中国新建大剧院存在舞台设备投资巨大,尤其是舞台机械设备投资额度大。以下是几个大剧院各专业设备配置投资情况:
(1)大庆市文化教育中心。舞台机械:3 200万; 舞台灯光:600万;舞台音响:900万。
(2)重庆大剧院大剧场。舞台机械中标价1.1亿;音响设备供货安装中标价:2 114.59万;舞台灯光系统中标价:5 300万(包括大剧场和中剧场)。
(3)合肥大剧院。舞台机械设备中标价:7 815万(后有追加);舞台灯光系统中标价:2 054万;舞台音响系统中标价:1 980万;舞台音响系统中标价:1 800万。
笔者认为,国内剧场在舞台机械的选用上应理性选择,够用就好,要避免设备闲置、使用率低。
当前在许多地方的剧场建设中,还存在过分迷信进口产品、轻视国产优质产品的情况。这里有地方决策者“要面子求政绩”的观念原因,片面地认为国外进口设备代表着现代和先进。更有甚者,在西部地区某大剧院的舞台专业设备灯光招标任务书中明文规定,舞台控制系统(可控硅)只允许国外品牌参与投标。殊不知,可控硅调光技术是很成熟的技术,国产设备在国际市场拥有相当的份额,并已进入了欧盟一些国家的电视台和国家剧院。笔者认为,剧场建设中,不能一味崇洋媚外,轻视国产优质产品。因为,进口灯具技术服务及售后服务力量有限,备品备件都由代理商从国外购进,耗时长、费用高,且无法在第一时间对客户使用过程中的突发状况予以响应和解决,为使用者带来较大的风险。
剧场运营与文艺演出密切关联,我国的文化院团改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院团创作艺术精品更多是把精力放在拿奖上,缺少走向市场的经营理念,文化产业链正在形成中,文化市场还需进一步培育。就各地兴建的大剧院而言,我们只是模仿学习了西方剧院模式中的硬件部分,而对于这种模式后的“演出体制,市场规则,商业运作”等软件的关注是缺失的。
关注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在于:通过研究剧场运营管理方式,来决定剧场设计内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处于盲目状态,随意提出设计任务书,模仿那些与自身剧场运营管理方式根本不同的国外剧场。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剧场设计的规模、功能配置。剧团和剧场的关系是剧场运营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剧场的运营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剧场内的功能配置。不仅包括舞台,观众厅的形式、内容,也包括相关的配套设施,都应该根据场团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尤其是大型复杂的舞台机械设备,主要就是为那些实行保留剧目制、场团合一制的剧场而建。而那些靠租赁剧场巡回演出的剧团,不可能使用复杂的舞台机械,仅仅需要一些吊杆之类的普通设备即可。因此,不应该盲目地追求所谓的设施齐全,而应该追求适合运营的恰当设施。
北京保利剧院是我国剧场经营中非常成功的范例。保利剧院年均演出出租日在330天左右,还派出技术人员对全国15家以上的剧场协助管理,形成了保利院线文化网络。但保利剧院不足之处是没有排练厅,外来剧团在装台期间,演员还需要到别处租场地排练。
舞台机械属于非标准设备类,涉及到机械、电气与控制、液压等专业,相对比较复杂,文化系统行业设计院、所,没有专门生产舞台机械的单位。2000年以前,国内从事舞台机械的单位实力相对较弱。因此,2000年国家大剧院舞台机械招标时要求都是国外公司投标,歌剧院和戏剧场的舞台设备的价格远高于业主的预算。
后来,由于“甘工大”、“总装设计院”、“浙江大丰”等研发生产舞台机械的厂家进入该行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承担了国内大量中高端舞台设备工程,使我国舞台机械整体水平有了很大跃升。2004年,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舞台设备招标时,投标单位都是国内企业,这表明我国舞台设备企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到了一个相对高的层次,也由此大大拉低了舞台设备的造价(与国外公司相比)。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舞台机械全部由国内提供,设备之复杂、水平之高是世人所公认的。国外公司提供的舞台设备,特别是控制系统,最大问题是售后服务难以解决,要价高、服务不及时,一些剧场由外国公司提供的控制系统面临严重的售后服务问题。
3.1.1 舞台可控硅控制技术
舞台可控硅调光技术(即采用相位调光技术改变每半周期的电灯电流的接通点控制传统负载)已很成熟。从技术水平来说国内与国外同类产品已无差距,国内大部分厂家生产的可控硅调光器的技术指示都能达到国际标准。可控硅调光一个很重要的参数“电流上升时间”,广电部的标准是:在5 kW的负载下要达到320 μs,现在国内的专业生产厂家都能做到。要做到这一点,只要选用好的电感线圈(扼流圈)就可以了,但在外观工艺上国外产品更细腻,其价格也高出国内同类产品近一倍。
3.1.2 高效节能产品
发展低碳经济,已置于国家战略高度,被视为未来企业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演艺设备领域已研发出一些节能产品,如新型节能高功效LED灯具,具有寿命长、维护费用低、动态色彩控制、白光色温可调等优点,在剧场建设中也要积极采用这样节能降耗的设备。
如何理性地利用建设资金,结合当地地域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把剧场建设得更加科学合理,既便于管理又好使好用是剧场建设的决策者深思的问题,也是摆在我们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的课题。
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普遍占到GDP的15%左右,美国甚至超过20%,我国则刚刚超过3%。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经济发展没有文化内涵,在将来的竞争中必然劣势日显。《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已向社会公开发布,它表明中国的文化发展和产业振兴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让人看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前景。
中国文化现代化不能简单跟踪追赶先进国家的单一模式,更不能简单模仿发达国家的老路。真心希望掌管地方剧场建设的决策者、设计者、建设者,认真做到心中有观众、对得起国家的支持和投入,贯彻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真正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和内涵,使我们的剧场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有利于可持续性发展,为提升我国的文化综合实力而共同努力。
A Brief Analysis on Scientif i c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heater Construction
MU Huai-xun
(Chinese National Acdemy of Arts, Beijing 100029, China)
Base on the study on disorder of theater layout and problems in theater hardware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e paper discussed scientif i c orientation of theater construction and viewed its development.
theater construction; orientation; management; development
(编辑 潘 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