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 130021)
老年人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和心理疾病。抑郁症大都在60岁以后发病,国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发病率为1.57%[1]。老年人抑郁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由于抑郁是长期情绪低落的结果,因而很容易引发心肌梗死、高血压、冠心病和癌症等身体疾病。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老年人抑郁症的患病率也相应增高,严重危害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对于该病的治疗,大多主张采取有效的整体护理干预措施[2]。我院2006年2月~2009年6月对60例确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设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针对病因进行有效的整体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临床观察,所有患者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病情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其结论是,对老年抑郁症患者针对病因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使病情明显好转。
我院2006年2月~2009年6月对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60~70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及患者心理进行个体疏导。
临床诊断依据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修订本[3](CCMD3),患者情绪低落和失去兴趣,食欲减退或增加,失眠或嗜睡,常产生无用感或负疚感,思维和注意力下降以及反复出现的自杀念头等症状。治疗前后6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Zung量表评分,按治疗先后Zung评分改变率作为评价指标,分为基本痊愈(>75%),显效(51%~75%),好转(25%~50%),无效(<25%)4个级别。基本痊愈、显效、好转合称为有效,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的精神疾病,其发病原因错综复杂,其中75%的病例都是由生理、社会与心理因素引起的。
1.3.1 生理因素。老年人的各种身体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癌症等,都可能继发抑郁症。还有许多患慢性病的老人,由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易引起抑郁症。此外,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成员的患病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其子女的发病率也高,说明此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
1.3.2 社会与心理因素。老年人退休后对于角色转变在心理上常常出现不适应,如职业生涯的结束、生活节奏放慢、经济收入减少等,巨大的落差会产生失落感,导致情绪低落。另外,交往圈子变窄、人际互动减少、缺乏情感支持,也是导致老年抑郁的常见病因。亲友的离世,特别是配偶的去世往往对老年人形成较大的精神创伤,容易诱发抑郁症。
1.3.3 性格因素。老年抑郁症的发生与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性格比较开朗、直爽、热情的人,患病率较低,而性格过于内向或平时过于好强的人易患抑郁症。这些老年人在身体出现不适或慢性病久治不愈时会变得心情沉闷,或恐惧死亡,或担心成为家人累赘,从而形成一种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压力引起抑郁。
1.4.1 帮助老年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克服自己的性格缺陷,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鼓励患者培养兴趣与爱好,扩大人际交往,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其次,因为老年人有很多生理疾病,所以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不可治愈的疾病也要设法减轻其痛苦。尽快让他们走出悲伤的情绪。儿女们对丧偶的老人应多关心、体贴,条件允许的可以考虑再婚,对缓解老年人抑郁心理有很大的帮助。
1.4.2 抑郁症患者大多以负性情绪增强为表现,思维、感觉、动作迟缓。照料这样的患者,侧重以下心理护理进行心理干预治疗。①患者在寻求心理治疗前的处境是无人理解、无处诉说的。因此医护人员要关心,富有同情心,安静地倾听,切忌催促患者回答问题。有时也可采取沉默的方式陪伴患者,使其感到更有安全感。②抑郁症患者常常有低自尊、悲哀、愤怒、否定、不合理的信念和认知障碍,对家人的关心、爱护不理解,对照顾者充满敌意,常表现出厌烦、拒绝、不满等特征。因此,照顾患者时须充分理解和同情患者,以和善、真诚、支持、理解的态度,鼓励并陪伴患者共同度过难关。
1.4.3 协助患者料理家务及个人卫生。由于患者生活懒散、被动、缺乏兴趣和低自尊,常对自己的卫生及生活漠不关心。此时,家人应耐心地引导、督促、鼓励和协助患者饮食、洗澡、剪指(趾)甲、理发、刮胡须、更换衣物等。当然,这些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尽可能鼓励患者自己完成,以免助长患者的依赖性和强化患者的无能感。
1.4.4 抑郁症患者常因焦虑、烦躁、心境不快而产生睡眠障碍。在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时,尽量不让患者白天卧床休息,要鼓励患者多做户外活动。对入睡困难或早醒者,可按医嘱给予帮助睡眠的口服药物。另外,要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睡眠环境,以促进患者入眠。
1.4.5 适当锻炼与参加集体活动。鼓励患者适当锻炼,做一些健身操和瑜伽的动作。陪伴和鼓励患者多参与户外集体活动。可提供简单、易完成、患者感兴趣的活动让其参与,也可先安排患者参加团体活动,逐渐培养其兴趣,最终使患者能积极主动参与并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和满足感。对患者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赞扬和肯定,使其获得自信和自尊。
1.4.6 其他方法。心理音乐治疗是现代医学模式转移过程中,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物理学、美学等学科交叉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美好的音乐能促使人的感情得以宣泄,情感得以抒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胃肠蠕动及消化腺体分泌,加强新陈代谢活动及提高免疫抗病能力,从而消除郁闷情绪,心绪安定,胸襟开阔,益于身体健康。让患者自己寻找快乐,看书、养花、画画等,可很好地分散注意力,避免不良情绪的干扰。
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例)
从临床观察得出,护理干预组患者抑郁症状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通过对患者病因的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老年人心理功能的整体水平,增强老年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不但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可以降低老年人的死亡率,对促进老年抑郁症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1]于欣.老年抑郁症的治疗[J].中国处方药,2003,(2):20.
[2]张明园.精神科量表评定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436.
[3]黄垦,周爱花.运用护理程序对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护理,2004,10(4):347.
[4]张惠珠.内科老年患者护理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129.
[5]聂琳.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现状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2):11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