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爱玉
改革开放以后,“浙商”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成就,但其局限也不容回避,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企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一,文化程度低。据全国工商联调查资料显示,“浙商”的平均学历明显低于全国私营企业主平均水平。以高中为界,“浙商”低学历段(含文盲、小学、初中、普高和职高)四级学历的比例为85%,高于同期全国私营企业主11.7个百分点;而高学历段(含中专、大专、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四级学历的比例为15%,低于全国私营企业主9.1个百分点。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浙商”总数的11.6%,而同口径的全国平均水平为17.2%,“浙商”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3左右。其二,思想观念落后。如果立足于20世纪80年代看,“浙商”的观念是先进的,而立足于21世纪看,“浙商”的观念就不那么先进了;如果立足于小商品经济看,“浙商”的观念是先进的,而立足于现代市场经济看,“浙商”的观念则显得落后了。
处于经济转型期“浙商”,在既没有外资企业雄厚的资金或高端技术,又没有国有集体企业的政府支持情况下,实现企业家能力转型更需要从路径上加以突破。首先,从模仿型向创新型转型。在市场环境和创业氛围没有普遍形成,而且具有容纳低价位商品的巨大市场时,“浙商”的模仿创业以低成本的生产经营方式和优势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经过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由普遍和大量模仿而产生的困扰和陷阱已随处可见。因此,企业转型必须加快企业家能力从模仿型向创新型转变,就是要变无意识的、本能的模仿为有意识的、科学的自主创新,克服机会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倾向,主动摆脱和超越单纯的模仿路径,创造和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意,增强独立性和自主性,加强自己的思考、推理和判断,产生新的思想,引入新的方式,采取新的手段,建立新的组织,注入新的文化,在创业创新中实现制度、技术、管理创新。
其次,从战术型向战略型转型。早期“浙商”草根性的特点决定了其总体上科学文化素养不高,理念滞后,视野狭窄。企业家能力从战略要素来看,过于重视有形、短期的战略要素,忽视无形、长期的战略要素;从战略类型而言,过于注重业务层面的竞争战略,忽视整体层面的公司战略;从战略过程来看,过于侧重操作性的战略执行,忽视理念性的战略决策。因此,企业转型必须加快企业家能力从战术型向战略型转变,就是要极大提升战略企业家能力,即企业家的制度能力和战略能力。从制度能力来看,就是要打破政府管制性进入壁垒,在区域制度竞争所导致的制度落差中实施制度创新,创新企业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优化企业和政府之间、企业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合作秩序。从战略能力来看,就是要整合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竞争环境,确立长期发展目标,选择业务类型和范围,取得竞争制胜权。
最后,从个众型向合众型转型。“浙商”的“个众”特性尽管体现中国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和要求,但是其所包含的各种特殊私人关系以及普遍模仿等局限,已严重地阻碍了“浙商”的持续发展以及对中国现代化的推进,其转变和发展的方向是既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现代社会的公平正义,又反映中国的传统和社会主义本质的“合众”。实现企业家能力从个众型向合众型转变,就是要从功利价值观提升为使命价值观,超越克服个人或家族的企业理念,树立理想和信念;加强制度建设,以公平正义为内容,构建老板和员工的和谐关系;培养公民意识,转换角色和身份,变企业老板为组织员工;变个人英雄主义为团队合作,推动“浙商”有机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