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山地模式现代烟草农业探索之路

2010-05-25 06:52:50呙亚屏魏国胜仝景川杨寒文
中国烟草科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利川市烟叶烟草

呙亚屏,魏国胜,仝景川,杨寒文

(湖北省烟草公司恩施州公司利川市烟叶分公司,湖北,利川 445000)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产业基础。烟草农业是烟草行业的基础,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实现烟草农业的现代化,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家烟草专卖局姜成康局长2007年6月8日在福建调研烟叶工作时指出,烟叶产业要全面推进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1]。2007年7月17日,在全国烟草专卖局长、公司总经理座谈会上,姜成康局长又重申了加强“一基四化”建设的重要性,阐述了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深远意义和具体措施,为我国烟草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7年利川市开始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工作: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区生产环境条件,提高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围绕烟叶专业合作社组织模式进行深度探索。齐心村、雷家坪村烟叶专业合作社运作结果表明,齐心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规模种植、专业服务、多元发展”的合作组织模式,适合于利川市当前农村社会经济条件下的现代烟草农业的稳步开展。2010年利川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32个整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推进县(市)之一,烟叶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利川市紧紧围绕“一基四化”的建设内容,加快了烟叶生产由传统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笔者在本文中阐述了利川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及经验,旨在为山区现代烟草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1 利川市烟草农业基本情况

利川市位于湖北省西南边陲,八百里清江源头,属大巴山东南流脉和武陵山北上余脉交汇部。平均海拔1100 m,最高海拔2041 m,最低海拔315 m,呈梯形立体地貌。利川市自1963年开始试种烤烟至今,已经具有较长的烤烟种植历史。全市共有20000 hm2宜烟土地,基本烟田面积为16300 hm2,常年种植烤烟6000 hm2左右,收购烤烟10000 t左右,历史最高种植面积达到13300 hm2、收购烟叶26300 t,是湖北省最大的烤烟种植县(市)。利川烟叶具有“甜雅香”品质特征,以浓透清香型和浓偏中香型为主,香气质好,工业可用性较强[2],是“清江源”特色品牌山地烟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中烟、湖北中烟、山东中烟等知名卷烟品牌的主要原料基地之一。

利川市烟区以山区和山坝结合区为主,相对国内云南、河南等其它烟区来说,地理条件相对较差,烟水、烟路、密集烤房等设施配套率相对较低,各项指标与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利川市烟草农业具体指标现状见表1。

2 推进现代烟草农业规划建设内容

利川市基本烟田1.62万hm2,烟区地形以山区和山坝结合区为主。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基地单元规划的要求,结合利川种植规模实际情况,利川市现代烟草农业规划建设5个基地单元,计划分3年建设实施:2010年完成汪营、柏杨基地单元建设;2011年完成文斗、团堡基地单元建设;2012完成忠路基地单元的建设。

利川市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是基地单元基础设施“八配套”建设,即“基本烟田、烟水工程、烟路、密集烤房、育苗工场、农机具、站点建设、防灾救灾体系”。二是基地单元生产组织体系及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具体为优化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培养发展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烟叶合作社3种生产主体,促进烟叶规模化种植;成立综合性烟农专业合作社,开展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烟叶生产各环节的专业服务,提高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水平;整合基地单元站点资源,实行扁平化管理,加强信息化配置,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利川市规划用3年时间,按照“一基四化”的建设要求,整体完成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工作,实现烟叶生产方式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

3 现代烟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是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只有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改善烟叶生产设施条件,保证产业的良好、平稳发展[3]。利川市基础设施经过之前的“四年五期”建设,烟区生产设施条件有了明显改善。2010年利川市整市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后,基础设施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建设标准进行了科学的设计,系统的规划。已建成的柏杨、汪营两个基地单元综合性工场,可为烟农提供育苗、烘烤、分级、收购、信息咨询等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烟叶生产的设施水平,同时也提高了烟叶生产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利川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科学设计、系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的项目内容多,是一项系统工程。设计规划需要详细了解基本烟田、种植区域分布等基本条件,然后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建设标准进行系统规划。二是整合资源,争取政府各部门的支持。现代烟草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部分,应与政府“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中低产田改造、道路建设、电力配套等项目的实施来提高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水平。

4 山地模式现代烟草农业经营模式

利川市于 2007年年底开始探索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引导烟农分别成立了齐心、雷家坪现代烟草专业合作社,深入探索山区烟叶生产的高效组织模式和“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齐心烟草合作社经营模式采取“齐心模式,即‘以烟为主,多业发展,带土入社,返租倒包,自负盈亏’的组织模式。雷家坪烟草合作社经营模式采取“雷家坪模式,即‘以烟为主,多业发展,集中经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组织模式”。

表1 利川市烟草农业指标现状表Table1 Status of tobacco agriculture indicators of Lichuan

两个不同经营模式合作社经过1年的实际运作表明,齐心组织模式通过把入社的土地全部返租倒包给种植大户,大户们在享受了合作社的优惠政策和提取合作社发展公积金的义务之外,其直接利益来源全部在于大户自己倒包的烟叶效益,有效地体现了能者多得的观念。促使社员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按照技术规范进行生产,提高了技术的到位率,规范程度高,烟叶质量好,充分地调动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雷家坪模式则限于合作社管理层的水平,尤其是活劳动难于量化,是此种模式在机制上的缺陷。在实际运作中,社员只是一味注重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却不承担该尽的义务,如:在烟叶采摘过程中,部分社员为了增加自己的杆数,不顾烟叶成熟与否,不按要求,违规多采,较大地影响了烟叶质量;在烘烤完毕,入库转运及堆放过程中,对还未回潮好的烟叶粗拿粗放,堆放无序,导致烟叶破碎等行为。加之管理人员害怕得罪人,制度和措施执行不到位;社员出工不出力,用工成本大大增加,最后造成亏损。

2009年,齐心烟草合作社进一步完善了“以烟为主、带土入社、反租倒包、大户种植、服务在社、统一管理、自负盈亏”的组织模式。“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规模种植、专业服务、多元发展”的组织发展思路有效地强化了合作社的工作职能,促进了规模化种植,明显提升了集约化经营水平。从表2可以看出,2007年,齐心村种植烟叶32.93 hm2,烟叶产值仅 74.1万元;2008年,合作社成立后,该村当年种植烟叶面积达到44.2 hm2,入户社员27户,户均面积1.64 hm2,烟叶产值达到136.5万元,烟叶收益18.62万元;2009年,入户烟农达到35户,烟叶面积71.4 hm2,户均面积2.04 hm2,烟叶产值达到235万元,收益62.38万元。

从表2还可以看出,自雷家坪合作社成立后,雷家坪村三年烟叶种植呈现出规模、总产量、总产值连续增长的趋势,但2008年实行集体经营模式,合作社承担经营风险,出现了社员工作责任不明确,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导致合作社亏损11.16万元。2009年雷家坪合作社经营模式转向齐心模式,向管理型合作社转向,当年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实现烟叶收益45.53万元,一定层面上反映出生产组织模式体制机制的优化对现代烟草农业的促进作用。

表2 种植收益情况Table2 Benefit of tobacco planting

烟农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重要主体,而利川市目前农村多数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均在外地打工,留在农村的多数是文化素质不高、身体薄弱的妇女、老人和留守儿童,往往重视眼前利益,“单打独斗”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明显不符合这一实际情况,而综合性服务合作社的成立,为烟叶生产提供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烟叶生产各环节的专业服务,“种植在家、服务在社”的生产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是适合利川实际的生产组织模式[4]。

5 工商合作共建品牌导向型烟叶基地

烟叶基地是工商合作的桥梁和纽带,烟草工商企业联合共建品牌导向型烟叶基地是现代烟叶生产的发展方向,是实现烟叶产销挂钩、稳定供求关系、促进联建基地双方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优化资源配置方式的有效途径,是稳定烟叶生产发展、原料保障上水平的重要措施。

利川市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注重与工业企业合作,将其基地精心打造为工业企业的“第一车间”。2010年利川市汪营、柏杨两个基地单元的合作工业企业分别是浙江中烟工业公司和湖北中烟工业公司。两个基地单元工商合作的有效开展,对基地单元建设的成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湖北中烟工业公司参与柏杨基地单元建设,根据“黄鹤楼”品牌的原料风格需求,共同制定了基地单元烟叶生产技术方案。内容包括 2010年基地单元烟叶生产目标,漂浮育苗、“三先”、平衡施肥等主要生产技术,科研项目研究等。工业公司在烟叶生产全过程的参与,一是促进了烟叶生产技术的规范化及标准化,有利于烟叶质量水平的提高;二是双方依托湖北省烟草研究所、青州烟草研究所开展科研项目的研究。浙江中烟依托青州烟草研究所开展“利群”品牌恩施烟区原料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课题,提高了基地单元建设创新能力,是“工业主导,商业主体,科研主力”在基地单元建设中的最好体现,走出了烟叶品牌发展的道路。如通过“清江源”特色优质烟叶品牌的开发,实现了烟叶品牌与卷烟品牌的对接,有力地推动了原料保障上水平;三是双方联合制定工商交接烟叶等级样品,共同探索烟叶烘烤、分级、收购等工商交接一体化模式,实现了基地单元烟叶产销挂钩,稳定了供求关系,保证了烟叶生产的平稳发展。

6 结 语

利川市2年的现代烟草试点建设,一年的现代烟草基地单元建设,为利川市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阶段利川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分步建设和完善5个基地单元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全面实现基本烟田、烟水工程、机耕路、育苗工场、密集烤房、烟草农机具、烟叶基层站、防灾减灾设施等八大基础工程达标配套;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提供与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相配套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提高烟叶生产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完善工商合作机制,提高烟叶基地业务管理水平。

不同烟叶产区,其地理气候、社会经济等各方面条件不同,在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充分发掘地方特色,找到一条合适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之路。利川市作为湖北省最大的烤烟产区,生态环境多样,拥有得天独厚的植烟环境优势,是“清江源”特色优质烟叶的主要产区。同时,利川市作为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不可能像云南、河南等烟叶产区一样,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整治、大型的综合工场等设施建设,例如,部分单元属于典型的山区,区域内难以找到大面积连片平整的土地,按照国家烟草局育苗工场供苗面积200公顷的要求,山区很难实现。如何解决山区现实实际与国家局要求的矛盾,还值得深入研究。

[1]赵元宽.对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思考[EB/OL]. (2007-08-10). http://ycxxbtobaccochina cn/news/analysis/wu/20078/2007891927.

[2]吉蕾.“清江源”烟叶“甜雅香”特色风格通过论证[N].东方烟草报,2010-08-12(1).

[3]陆继锋,唐绅.我国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6,27(4):42-45.

[4]杨盛刚,王玉平.对卷烟企业、商业企业、科研单位共同建设烟叶基地的认识[J].中国烟草科学,2004,25(3):35-37.

猜你喜欢
利川市烟叶烟草
烟草具有辐射性?
关于新形势下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56
烟叶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18
烟草依赖的诊断标准
烟草中茄酮的富集和应用
招商引资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以利川市的调查为例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18
着力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社会——基于利川市发展实践的几点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15期)2015-07-09 05:38:40
基本农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利川市为例
学习月刊(2015年8期)2015-07-09 03:55:32
基层人大代表有位更要有为——以利川市团堡镇为例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34
一种降低造纸法再造烟叶平滑度的方法
天津造纸(2015年2期)2015-01-04 08: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