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凡 欧 龙 史 光
牙周病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在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病的患病率高,病损严重且进展迅速,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1]。对于伴2型糖尿病的老年牙周病患者,由于全身机体功能下降,导致口腔健康状况下降[2],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牙周组织的再生能力减弱[3],造成其牙周损害更为严重。有研究表明:牙周非手术治疗可降低此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4,5]。我们选择伴2型糖尿病老年牙周病患者107例,拟从临床角度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
1.1 一般资料 从内分泌科和口腔科选择伴糖尿病的牙周病老年患者107例,男52例、女55例,年龄在60-88岁之间。按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两组:糖尿病控制良好组(HbA1c≤8%)称为A组(30例,平均年龄67.9±5.9岁),糖尿病控制不佳组(HbA1c>8%)称为B组(77例,平均年龄67.9±6.6岁),两组均进行牙周非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并表示同意参与。
1.2 入选标准 ①按1999年WHO确定的DM诊断标准患者被诊断2型糖尿病一年以上,且无其他严重糖尿病并发症;②口内余留牙数≥15;③至少有6个位点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4mm,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4mm;④至少半年未接受任何牙周治疗;⑤糖尿病用药及控制近期无明显变化;⑥无其它全身严重系统性疾病;⑦不吸烟;⑧患者的饮食及运动情况在治疗前后标准一致。
1.3 实验方法者治疗前、后4个月的HbA1c的水平,使用美国BIO-RAD公司的VARIANTⅡ高效液相色谱仪。
(4)身体质量指数(BMI)的测定:体重(kg)/身高(m)2。
(5)治疗方法:①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口腔宣教,自我控制牙菌斑,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②进行牙周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及清除感染组织,咬合调整(以上治疗由两位有经验医生分区分象限在4天内完成),拔除极度松动不能保留的患牙。③牙周袋内放置抗炎药物,如碘甘油、派丽奥等。④定期复查、复治,1个月完成治疗,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
1.4 统计分析 应用CHISS2004中文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表1 两组患者牙周治疗前一般资料和各项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牙周治疗前一般资料和各项指标比较()
△:P>0.05 *:P<0.05 **:P<0.01与A组比较
(1)牙周检查:107例患者由同一医生进行检查。使用FP32型的Florida压力敏感探针测定所有患者牙周非手术治疗前、后4个月指数牙的PD、AL。均取流行病学代表牙位16、11、24、36、41、44,如指数牙有缺失则测量最近邻牙,每颗牙记录六个位点,取平均值。所有受检者均由同一牙科医师完成检查。
(2)血糖的测定:由生化实验室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后4个月的空腹血糖(G0)、餐后2小时血糖(G2),使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
(3)HbA1c的测定:由内分泌实验室测定所有患
如表1所示,行牙周非手术治疗前,A组的G0、G2、HbA1c水平及PD、AL均低于B组相应指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年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后4个月各项牙周临床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较显著的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在治疗前后PD分别下降了1.69±1.07、1.06±1.09,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分别下降了1.92±1.11、1.23±1.08,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患者牙周治疗前后牙周牙周指数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牙周治疗前后牙周牙周指数比较()
**:P<0.01与治疗前比较 #:P<0.01与A组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牙周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的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牙周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的比较()
△:P>0.05 *:P<0.05 **:P<0.01 均与治疗前比较
如表3所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4个月相比较,除 BMI无显著变化外(P>0.05),G0、G2、HbA1c水平均有下降,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A组的G0、G2和HbA1c治疗前、后的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近年来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疾病[6]。牙周病是口腔慢性感染性疾病,被认为是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两种疾病皆为慢性高发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伴牙周病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与牙周病的发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且互为高危因素[7]。
本研究中,在排除吸烟、年龄和BMI因素影响后,控制良好组的PD和AL均明显低于控制不佳组的相应指标,经过治疗后两组的牙周状况均有明显改善,且控制良好组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控制不佳组。该结果提示,血糖的控制水平可对牙周健康状况产生显著影响,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病情较严重,可能主要是由于糖代谢异常引起宿主组织反应和抵抗力异常所致[8]。牙周非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两组患者的牙周状况,患者PD和AL明显下降。这些结果与国内外报道相一致[9]。
两组患者在经过牙周治疗后4个月HbA1c有显著下降,与一些文献报道相符[10]。其可能内在机制是由于炎症因子和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经有效的牙周治疗后,牙周袋内的致病微生物量减少,血清TNF-α的浓度下降,从而降低了胰岛素抵抗,使HbA1c水平降低。而HbA1c水平下降又可反作用于牙周组织,减少其炎症的发生和加重的危险性。
本研究对象为老年伴牙周病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牙周病患病的危险程度越高[11]。其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机体防御机制减弱,抗感染能力降低,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以及由于血糖升高造成的牙周微小血管病变都使得此类患者牙周组织的营养代谢及愈合修复能力降低。因此,对于伴糖尿病的牙周病老年患者应树立整体治疗的观念,除了要从控制代谢紊乱和细菌感染两方面进行,稳固糖尿病和牙周病的治疗效果外,应用组织干细胞移植治疗也为此类难治性牙周炎打开新的突破口[12]。
[1]何春环,张金良.牙周病与糖尿病的关系[J].北京口腔医学,2004,1:53-55
[2]刘洪臣,老年口腔医学进展[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3,1(1):2
[3]刘宏伟,马 良,欧 龙.年龄对牙周膜细胞钙化表达的影响[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8,11:329-330
[4]Miller LS,Manwell MA,Newbold D,et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duction in periodontal inflammation and diabetes control:a report of 9 class[J].J Periodontal,1992,63:843-848
[5]杨丕山,王 艳,戚向敏,等.糖尿病患者牙周炎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9:364-365
[6]Crook M.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disease of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An update[J].Diabed Med 2004,21(3):203-207
[7]陈 波,陶人川.糖尿病与口腔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2008,12:633-634
[8]Salonen LW,frithiof L,Wouters FR,et al.Marginal alveolar bone height in an adult Swidish population.A radiographic cross-sectionalepidemiologic study[J].J periodontal,1991,18:223-232
[9]Tervonen T,Knuuttila M,Pohjamo L,et al.Immediate response to non-surgical periodontal treatment in subjec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J Clin Periodontal,1991,18:65-68
[10]Kiran M,Arpak N,Unsal E,et al.The effect of improved periodontal health on metabolic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J].J Clin Periodontal,2007,154(4):830-837
[11]秦明群,于 健.Ⅱ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经强化治疗后的牙周状况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7,7(5):110-111
[12]贺慧霞,史俊南,金 岩.成体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化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中的应用研究与展望[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14(11):696-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