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伏甲
在城市高度发展的进程中,在新城建设与历史保护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空间,它不是老城区中的传统院落住宅,不是高尚地段的新式花园洋房,更不是先锋的白领青年公寓,而是近几年来进城谋生的农民工们居住的地方。他们踏上了异乡的土地,被称为城市的“边缘人”,中国的“候鸟群”。在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贡献时,他们的住所却成为城市关注的“盲点”。只有解决这些问题,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涌入的外来人口按照来源地或行业在城市中形成一个个聚居区。在上海等地,很早就有“棚户区”的叫法。在北京类似的外来农民工聚居区有三四百个,煤电气供应不上,教育医疗无从谈起,脏乱差现象严重,成为首都的一大污点。
人们对于经济发展的过分热衷导致对社会整体进步缺乏足够的认识。外来务工人员无论是在教育、税收、住房、养老健康保障等方面都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在城市里解决好外来农民工的安居乐业问题,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对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缺乏基本的服务:缺乏必要的设施和安全的水源以及垃圾收集系统。2)充斥着非法或不适合居住的建筑结构:住区中的建筑通常使用的材料是非永久性的,并且出现很多违法的搭建,安全得不到保证,采光通风条件也很差。3)过度拥挤和高密度:人均占地率低,通常是5个或更多人在一间屋里生活。4)不健康的生活条件和危险的位置:一些房屋建在危险的位置或不适宜建房的土地上,如易泛滥受涝的平原,与有毒排放工厂或与垃圾堆放处过近。5)不安全的土地实用限制,不正规的住房:许多住房占用的土地缺少正规的文件认定,属于非法占用,是政府管辖的盲点。居民不能享受应有的城市公共设施服务。6)贫困和社会排斥:农民工贫乏,通常被社会排斥,在物质和精神上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及生活归属感。7)最小的居住面积:住房面积很小,使用空间混乱。8)心理因素:农民工们渴望便捷现代的城市社区生活,但传统院落生活也是他们更为习惯的模式。城市生活便捷,但人与人之间缺乏交往空间;传统大院生活自由热闹,但目前很多夫妻,甚至带孩子来城的打工家庭,生活在过于混杂的环境很不方便。两者形成矛盾。
1)农民工的居所:为城市安置了这个重要群体,降低了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门槛。2)自然生成的特点:居住区内的建筑多为3层~4层的旧楼,并加建了许多“违章建筑”,但整体却不失协调。我们现在有太多的“设计”和“商业标签”。如果设计中在降低造价的同时把生活状态以最淳朴的形式体现在建筑布局中反而会是好事。3)功能齐全:这些旧的原有建筑与搭建的建筑自然而然有机地组合形成了若干小巷,其中有适量的社区服务(理发店、杂货店、洗浴店等)。这种商业模式为按需开店,由住户自己经营,比一般的住宅商业更加具有调节性。4)内部的能源节能及再利用:在居住区内设有公共浴室及开水间。由于旧杂物可以卖钱,居民会进行自觉的垃圾分类。这些都是具有节能意识的生活方式。5)保留历史性住区:一些老城区,由于居民的贫困而不能舍弃破旧的住所以及原有的生存方式,所以保留了很多重要的传统工艺企业及历史建筑物。6)促进小户型住宅的发展:农民工住区内的小户型住宅,启发人们对于小户型住宅的关注与研究,促进了经济适用型住宅的发展。
政府的管理及支持起到重要作用,比如在城区整体规划,交通策略以及重新安置的地点选择上考虑农民工居住的因素,为他们建立一种公平机制,并且兴建农民工公寓、为农民工提供廉租房,使他们的生活区由低成本低质量升级到低成本高质量。
1)采用低层高密度的建筑组合方式,一梯多户,合理提高基地容积率。2)所有户型均为6 m×6 m的模数化空间,有利于集合化生产。内部分隔采用轻质隔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套型的拆分组合。3)必需的配套设施:在沿街住宅底层设部分商业,并在社区内部街巷里分散设适量的社区商业。一方面可以服务社区内居民,另一方面也可以供社区内农民工租用进行营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4)公共设施:社区内应该在中心地带设置幼儿园、小学、食堂、澡堂、水房等公共设施。5)仓储空间:由于室内空间小,设置一些公共仓储空间,供农民工存放工作器具等。6)生态节能方面:设置小型的废品回收站,方便居民回收的垃圾废品处理。7)建筑立面造型:可以灵活提取当地民居的造型语言,给农民工们创造一个亲切的环境。
1)传统的院落模式中以家族为单位的居住组织,具有比较清晰的公共和私密空间的分布,它体现出的均衡性、内聚性、强烈的归属感正是现代移民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我们设想在现代化的城市里创造一种新移民的院落生活,采用分类而居的小型特色院落组合的方式,把打工者的家庭分为几类,生活习惯相似的家庭组织在同一个小型院落中。经过调研,来城的农民工基本上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单身宿舍型,两口之家,带孩子的三口之家,带孩子与老人的四口之家。具体如下:a.单身宿舍型:喜好自由热闹的环境,生活中需要独立卫生间,但对于厨房的要求很低,很少自己做饭,比较倾向于食堂就餐。此种户型需求量最大。b.两口之家:夫妻俩同时打工,热闹与私密的空间都很重要。需要独立的卫生间与厨房。c.三口之家:夫妻在打工的同时带孩子来城市求学,需要较为安静私密的空间,利于自己的家庭生活。孩子需要学习与游戏的空间,需要独立的卫生间与厨房。d.四口之家:有老人或亲戚帮忙照顾孩子,需要明确划分的空间,需要独立卫生间与厨房。典型院落见图1。
2)根据家庭分类组合出不同的院落:a.单身宿舍院落:每户设独立卫生间,设有公共宿舍以及公寓式宿舍,但每个院子只设一个公共厨房,一个公共活动室。b.单身宿舍与两口之家院落:每户均设独立卫生间,两口之家每户有独立厨房,每个院子设一个公共厨房供单身的人使用。同样设一个公共活动室。c.两口之家与三口之家院落:所有户型均设独立卫生间与独立厨房。d.三口之家与四口之家院落:所有户型均设独立卫生间与独立厨房。
户型的设计根据农民工的生活现状,每户都设有独立的卫生间,厨房面积减少,考虑客厅与餐厅公用,可根据需要进行灵活布置。根据以上原则,小户型可以灵活组合出不同的院落,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农民工社区的兴建,一方面是他们生存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社会的需要。切忌城市建设中将这些弱势人群视作负担的“仇贫”心理,农民工与犯罪、混乱并无必然联系,他们基本上都是努力工作、守法的人,政府应该鼓励和帮助这些人改善居住环境,使他们能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中。
[1] 汪东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 联合国人居署.贫民窟的挑战——全球人类住区报告2003[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URBANUS都市实践.村城城村[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4] 林文洁,周燕珉.日本公营住宅给中国廉租住房的启示[J].世界建筑,2008(2):9-11.
[5] 李国敏,吴倩江.实施“城中村”改造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房地产,2006(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