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 30例疗效观察

2010-05-23 03:15
山东医药 2010年13期
关键词:激肽原神经功能受体

(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新乡 453000)

人尿激肽原酶能扩张脑缺血部位的微动脉,改善脑循环,缩小脑梗死,改善神经功能缺损。2008年 3月 ~2009年6月,我院使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同期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 6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 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患者经临床、颅脑 CT或 MRI确诊为脑梗死;发病时间在 72h之内;无抽搐、昏迷;无严重肝肾疾病;颅脑CT或 MRI排除脑出血。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0例,男18例、女 12例,年龄 45~78(62.03±9.03)岁;对照组 30例,男 17例、女 13例,年龄 46~ 79(62.12±8.71)岁。 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方法:两组均静脉滴注血栓通 0.5 g、胞二磷胆碱0.75 g,1次/d;口服肠溶阿司匹林 100mg,1次 /d。治疗组同时应用人尿激肽原酶 0.15 PNA加生理盐水 100ml,于住院第 1天开始每日静脉滴注 1次,共 21 d。此外,两组视病情应用 20%甘露醇注射液控制脑水肿,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者给予对症治疗或继续服用原有治疗药物。应用 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参照 1995年全国第 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连续治疗 3周后治疗组痊愈 11例,显效 8例,有效 7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 86.67%;对照组分别为 8、5、9、8例,总有效率 7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欧洲脑卒中评分(ESS)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显示治疗后治疗组 E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治疗前后 ES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 ESS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

讨论:人尿激肽原酶系从新鲜人尿中提取精制的一种由238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能将激肽原转化为激肽和舒血管素,促进脑缺血区血管的新生,对脑缺血再灌注有治疗作用。研究表明,激肽系统是通过与血液受体系统作用发挥其活性,受体有 B1和 B2二类。人尿激肽原酶主要作用于激肽原,形成胰激肽,其降解产物与B1受体结合发挥扩张微动脉的活性。而B1受体仅在组织缺血等损伤后由损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诱导产生,可选择性扩张缺血脑组织的微动脉,改善局部脑血流量,加快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不同的动物模型研究表明,激肽释放酶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细胞浸润减轻脑组织损伤。静脉或脑室内注射激肽原酶基因,能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神经功能缺损,缩小梗死体积,减轻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凋亡,促进缺血脑组织内新生血管的形成和神经再生,从而提高生存率。本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6.67%,对照组为73.33%;治疗后治疗组 ES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少数患者出现轻微头痛、乏力、面部皮肤发红、球结膜充血、腹痛和腹泻等,程度较轻,不需处理能自动缓解,治疗前后各实验室指标无异常变化。因此,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激肽原神经功能受体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Toll样受体在胎膜早破新生儿宫内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2,2’,4,4’-四溴联苯醚对视黄醛受体和雌激素受体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胰激肽原酶联合金水宝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50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百令胶囊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雷公藤多苷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