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5月,他舍下患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妻子,离开年近 8旬的老人,告别工作了二十几年的天津新港船厂,只身来到山海关走马上任,他就是现在山船的“掌门人”——李志。
在山船的 1400多个日子里,李志与家人团聚和休息的时间少之又少,他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动着,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山船这个“大家”。4年间,山船重工的产值利润以每年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幅度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攀升,由一个亏损企业发展壮大,跃居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一方阵。
剑指扭亏脱困。2006年10月,公司为丹麦建造的第2艘3万吨散货船进入攻坚阶段。如果该轮不能按期交付,将给处于困境的山船一个致命打击。身为造船专家的李志发出年内必须交船的号令。当时很多人都对此产生了怀疑,认为至少需要半年才能完工。不服输的他,亲自挂帅督战,多少次夜间上船查看工程进度。在距离年底只有75天的时间里,山船人创造了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奇迹。
李志赢了,他经营管理企业的思路赢了。
2006年的山船,企业亏损5769万元,负债经营,管理粗放,人浮于事。如何扭转企业的困难局面,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成为困扰李志的首要问题。白天忙碌的他,晚上经常彻夜难眠,有时要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睡。这个初来乍到的掌门人瘦了,两鬓间增添了些许银丝。
“困则思变”。经过摸底调研后,李志对山船实施了“三大手术”,一要转变职工观念,精简机构,裁减冗员;二要修造分开,彻底改变修造船混着管、混着干、混着算的落后管理模式;三要关闭亏损全资子公司,堵塞管理漏洞,盘活企业资源。
棋高一招,满盘皆活。观念转变了,很多年轻人从科室管理岗走向生产一线,职工由原来的“叫我干”变成现在的“我要干”。如今,只要有岗位,职工就积极参与竞聘,十分珍惜。中层干部的选拔由任命制改为聘任制,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的任用机制。
企业逐步走向正轨,2007年公司工业总产值突破16亿,利润6680万元,同比增长221%,一举扭亏为盈。
构建和谐之家。让我们看一组数字:2009年工业总产值超 27亿元,利润1.83亿元,经济总量是2000年的12倍。企业发展了,职工们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2007年至2009年,公司两年间陆续招录了500多名职工子女和适龄家属进入劳动服务公司就业,既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又解决了公司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职工内退时间向后推迟两年,已内退职工每人每月增加了 200元的收入;为困难职工提供经济补助5000多人次,发放补助费用200多万元。“呕心沥血,企业带头人;排忧解难,职工贴心人。”退休职工赵文平满怀感激之情送来这面锦旗,像这样的锦旗还很多,其中饱含着职工们对他的感激之情。他常说,当官就要多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老百姓心里有杆秤。
在职工眼里,他心里只装着公司和职工,唯独没有自己和家人。每逢大的节日,李志总会放弃休息时间,亲自走访慰问特困家庭和工亡职工的家属,关心他们的冷暖,这已成了惯例。但有人并不知道,过着“单身”生活的他因工作忙碌,饮食无规律,胃病越来越严重。妻子患病在家,他想抽些时间帮妻子做做家务,却分身乏术,李志对此一直心怀愧疚。
打造两大基地。抓住河北省与中船重工联手打造山海关百万吨造船基地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做大公司的产业规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山船重工需要造船!董事长李志敲下了具有历史决定意义的一锤。为此,他也付出了很多,多次连夜驱车赶往省城,协调项目建设情况。造船基地项目总投资规模26亿元,建成后年造船能力达160万吨以上,年实现产值超过50亿元。
为了百万吨造船基地项目建设,整个山船厂区2/3的地方都要搬迁,重新布局,任务量非常大。“山船曾经错过发展壮大的机遇,这一次必须竭尽全力进行赶超。我们现在感觉最缺的就是时间,恨不得一分钟掰开来用。”李志顶着各方面的压力和困难,提出边建设、边生产,先生产、后生活的形势要求。在省市政府和集团公司的大力关怀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西区造船大坞如期竣工投产,大型厂房、600t龙门吊等重要的配套设施相继投入使用,为公司逐步实现发展“大造船”的目标,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发展造船的同时,山船重工修船区扩建填海造地1094亩。李志带领班子抢抓机遇,为把山船修船做成国内乃至亚洲第一,再出大手笔。一座15万吨级船坞和一座10万吨级船坞及码头岸线和车间厂房等开始动工了。项目建成后与现有修船能力共举可形成年修船300余艘的巨大规模,等于在原来厂区的基础上又重新建起了一个现代化的修船基地。
如今,山船重工地盘大了、港池里船多了、龙门吊和厂房都拔地而起,处处显现政通人和的景象,山船重工已驶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