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娟
(中国人民大学 商学院,北京 100872)
企业战略的本质是一种选择,制度合法性首先影响的是企业选择制定怎样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这种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会指导企业行动,从而影响到企业产生怎样的环境绩效、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因此,制度合法性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路径是先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例如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目标,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绩效(包括环境绩效、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
制度理论强调企业运营的社会情境。企业需要慎重的在制度约束下运营,如果没能遵从要求,制度化的规范就会威胁到企业的合法性、资源以及最终的生存。[6][7][8]制度化的规范能够渗入到社会情境中,变得非常难以对付(intractable)和理所当然,以至于企业总是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遵从规范。企业意识到遵从规范会有利于获取资源的话,也会在战略上对制度规范做出回应。制度存在于政府、专业机构、公众或媒体之中。
如果企业没能迎合这些制度压力,尤其是那些由强势利益相关者施加的压力,会造成收入损失、声誉损失、甚至失去经营的许可。最典型的“由强势利益相关者施加的压力”,对企业而言,应当属行业监管部门的要求、施加的压力。企业通常会表示积极响应政府相关部门的号召、执行国家政策。
由于企业担心会对客户的购买行为产生消极影响,企业往往也十分重视客户要求。Huang(2001)发现企业不道德行为将损害消费者的信任、感知公平和承诺,从而降低购买意愿。[9]消费者更愿意支持那些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的公司。[10][11]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1995年指出,工商业正在发生的最伟大的变革,不是以所有权为基础的企业关系的出现,而是以合作伙伴关系为基础的企业关系的加速度增加。企业越来越需要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相应的,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对于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也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
企业会积极地试图通过模仿相类似企业的结构和行为来减少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Bansal(2005)指出:通过模仿,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同类企业的成功经验。企业倾向于模仿其他企业容易看到的、易于定义的行为,例如环境审计和环境管理认证体系,尤其是这些行动已经被披露给外部知晓。模仿同类公司的企业,不太容易遭到公开或财务上的制裁,因为正在进行同样实践行动的其他企业已经获得了该行动的合法性。
媒体在社会活动的动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媒体成为制度建构过程中的一部分,塑造着可持续发展时间的可接受性和合法性的规范。根据Simon(1992)的观点,媒体不仅对塑造规范起积极作用,也通过选择报道和描述相关事件来反映修饰过的公众价值观。有实证研究表明,媒体会影响到企业环境保护反应行动。[12]负面报道的威胁会对企业形成强制压力,使其承诺采取可持续发展行为。另外,负面报道也会使得环保团体和其他的利益相关者游说组织和政府改变商业行为。
对于企业集团,如果母公司对子公司有着很强的约束力,那么还需要考虑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约束。可以通过分析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资源配置来衡量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要求压力大小。这种资源配置,是指母公司在子公司特定贡献水平下对于子公司的资源投入。如果子公司的贡献相对小,而获得的母公司资源相对多,说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要求低、子公司压力小;反之,如果子公司的贡献相对大、而获得的母公司资源相对少,说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要求高、子公司压力大。
从上述文献和分析中,可以总结:制度合法性是从企业外部的行业监管约束、客户要求、产业上下游要求、其他企业的示范行为、社会公众和媒体要求,以及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要求等几个方面,来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除了受到内、外部制度合法性约束之外,其他的内、外部因素也有可能会发生作用。因此,有必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以及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变量。主要有四个控制变量需要考虑:
(1)企业规模。企业规模越大,越是会吸引媒体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和监视,这会影响到企业的合法性以及声誉。[13]因此,规模越大的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
(2)市场竞争。市场竞争越充分,企业越关注利益相关者对其提出的要求和约束,越倾向于顺从利益相关者的要求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为。同时,市场竞争越充分,企业的经济绩效越可能下降。
(3)市场需求。市场需求越大,企业的经济绩效越可能增长。
(4)管理成本控制。各个企业在内外部合法性约束之下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如果对管理成本的控制能力存在差异,那么也会影响到其经济绩效。例如,如果企业自身的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成本控制不力,那么其经济绩效可能越来越差。如果不控制“管理成本控制”这个变量,可能就会对其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其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错误结论。
基于以上探讨,本研究提出制度合法性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绩效的影响关系。如图1所示:
在这个关系的概念模型中,自变量、中介变量、控制变量和因变量分别如表1所示:
表1 模型中的各个变量
(1)自变量的测量。对于来自企业外部的制度合法性自变量,包括行业监管约束、客户要求、产业上下游要求、其他企业的示范行为、社会公众和媒体要求等,其测量方法是对二手资料进行内容分析,分析对企业在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要求,统计权威媒体对每一方面要求的报道数量,来测量该自变量。这种测量,是采用定性形式的原始二手数据,然后通过分析、提炼和编码,把定性形式的二手数据转化成矩阵结构化的定量数据,然后可以为回归分析和检验理论假设提供实证基础。近年来西方管理研究学者有不少使用定性数据转化成定量数据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例子,在S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上屡见不鲜。[14]利用这种数据方法的优点很突出:数据客观;样本量大;内容丰富。就客观性而言,研究者利用定性形式的二手数据识别关于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谁做的、在哪里发生、什么情况下等等的信息,都是具有非常高的客观性。而如果通过访谈和问卷来获取这些过去的行动信息,其准确性和客观性极有可能会因为被访谈人和问卷填写人的个人因素(包括信息掌握的充分性、一时的疏漏、理性反思倾向等)而受到很大的影响。
对于来自企业内部的制度合法性自变量 “资源配置要求”,可以使用子公司的收入与母公司对其的资源投入之间的比值来测量。
(2)中介变量的测量。中介变量的测量,与来自企业外部的制度合法性自变量的测量方法类似,也是需要进行二手资料的内容分析,将定性形式的二手数据转化成定量数据。
(3)中介变量的测量。对于控制变量,“企业规模”可使用企业收入总额作为衡量指标;“市场竞争”可使用企业的产品综合价格水平变化幅度作为衡量指标;“市场需求”可使用各省每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衡量;“管理成本控制”可使用企业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占收入比重”来衡量。
(4)因变量的测量。根据GRI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2006年),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GRI(全球报告倡议组织)提供了可参考的评价指标。企业可参考GRI的框架,结合自身所处的行业,选择企业在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指标。例如,针对环境绩效,电信运营企业可以考虑选用耗电量、CO2排放总量、应用新能源的基站数量或累计回收手机与配件数,等等;针对经济绩效,企业可以考虑选用ROE(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净利率、雇佣员工数量等指标;针对社会绩效,企业可以考虑选用客户满意度、公益事业捐赠、志愿服务人次等指标。
本研究探讨了制度合法性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绩效的关系,为分析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对绩效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新制度主义对合法性的研究,证实了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对于企业决策有着重要影响,均重视合法性产生的要求对组织决策行为的影响方式研究。但对于合法性对组织战略的影响,较少有站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研究的。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体现在:(1)将制度合法性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结合起来,从制度合法性的角度提出了企业之所以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行为,主要是受到哪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2)初步分析了这些内、外部影响因素对企业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行为的影响关系,并提出了对概念模型中各个变量的测量方法,从而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基础。(3)针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变量,细分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作为中介变量,从而更好描述了制度因素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逻辑。
本研究所探讨的问题对管理实践也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正确认识内、外部制度环境。由于企业在实际运营中不断面临要决策是否采取合乎常理、但似乎有损经营效率或效益的行为,所以,正确认识制度合法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就变得十分重要。由于将企业绩效分为环境绩效、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三个方面,更有利于揭示制度合法性对企业的影响。
本研究未选取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如果能有广泛的数据样本,特别是多行业的样本,所得到的实证研究结果会更加有说服力。
[1]Child,J.Organizational Structure,Environment,and Performance:The Role of Strategic Choice[J].Sociology,1972,6.
[2]DiMaggio,P.J.,Powell W.W.Introduction.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1-38[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
[3]Oliver,C.The Influence of Institutional and Task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the Canadian Construction Industry[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97,33.
[4]郭毅.制度环境视野下的中国战略管理研究途径[J].管理学报,2006,33(6).
[5]Meyer J W,Brian R.Institutionalized Organizations:Formal Structure as Myth andCeremony[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7,83.
[6]Di Maggio P J,Walter W P,The Iron Cage Revisited: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83,48.
[7]Oliver,C.Strategic Responses to Institutional Process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1,16.
[8]Scott W.R.The Adolescence of Institutional Theory.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87,32(4).
[9]Huang,Jen-Hung,Consumer Evaluations of Unethical Behaviors of Web Sites: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nsumer Marketing,2001,13(4).
[10]Creyer,Elizabeth H.,William T.Ross Jr,The Influence of Firm Behavior on Purchase Intention:Do Consumers Really Care about Business Ethics?[J].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1997,14(6).
[11]Ellen,Pam Scholder,Lois A.Mohr,Deborah J.Webb,Charitable Programs and the Retailer:Do They Mix[J].Journal of Retailing,2000,76(3).
[12]Bansal P,Roth K.Why Companies Go Green:A Model of Ecological Responsiveness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4).
[13]Fombrun C J.Reputation:Realizing Value from the Corporate Image[M].Boston,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6.
[14]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