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祖兴,杨光义,陈吉炎,叶方,郝新才
(1.湖北中医学院药学院,武汉市 430061;2.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十堰市 442000)
在我国,鬼臼类药材包括小檗科鬼臼亚科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 Podophylloideae桃儿七属 Sinopodophyllum、山荷叶属Diphylleia、八角莲属Dysosma等3个属,各属代表药用植物分别有桃儿七S.hexandrum(S.emodi(Wall.ex Royle)Ying)、南方山荷叶D.sinensis H.L.Li以及八角莲D.versipellis(Hance)M.Cheng。鬼臼类药材主要以干燥根茎入药[1]。主要成分鬼臼毒素为芳基四氢萘类木质素,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活性[2],以及祛风除湿、活血止痛、镇咳平喘等功能[3]。鬼臼类药材因其多种植物来源而导致异名繁多、品种混用现象比较严重,屡有因用法用量问题而引发中毒事件[4]。鬼臼毒素为其主要毒性成分,不同产地药材中鬼臼毒素含量差异较大,鬼臼类药材饮片中毒剂量从几克到几十克不等[5]。为了比较不同产地鬼臼类药材的毒性大小,本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鬼臼类药材中鬼臼毒素的含量,以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Ultimate 3000型HPLC仪,包括四元梯度泵、自动进样器、紫外检测器(美国戴安公司);Chromeleon软件数据处理系统。
甲醇为色谱纯,水为纯化水,氯仿、磷酸二氢钾为分析纯;鬼臼毒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1645-200301);鬼臼类药材分别采于湖北、重庆、云南等地,由郧阳医学院药学系生药教研室陈吉炎教授提供并鉴定为真品。
精密称取各样品粉末(过2号筛)1 g,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氯仿50 mL,回流提取1 h,过滤,滤液挥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定容于50 mL容量瓶中,备用。
精密称取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减压干燥12 h的鬼臼毒素对照品10 mg,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 μm),前加预柱(10 mm×4.6 mm);检测波长:290 nm;柱温:30℃;流动相:甲醇-0.1 mol·L-1磷酸二氢钾(45∶55);流速:1.0 mL·min-1。色谱图见图1。
图1 高效液相色谱图A.鬼臼毒素对照品;B.供试品Fig 1 HPLC chromatogramsA.podophyllotoxin control;B.test sample
2.4.1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量取鬼臼毒素对照品溶液1.0、2.0、3.0、4.0、5.0 mL,分别置于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按“2.3”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积分值(Y)为纵坐标,鬼臼毒素含量(X)为横坐标,制备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为Y=85.2859X+1.6881(r=0.9998)。结果表明,鬼臼毒素的进样量在0.156~1.3 mg·mL-1的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4.2 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鬼臼毒素对照品溶液10 μL,重复进样5次,测定。结果,RSD=0.002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4.3 稳定性试验:取供试品溶液,分别于配制后0、2、5、8、10 h进样。结果,RSD=0.0114%(n=5),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0 h内检测对结果无影响,稳定性良好。
2.4.4 重复性试验:按“2.5”项下方法操作,对同一样品重复测定6次,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 μL。结果,RSD=0.42%,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2.4.5 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已测含量的样品,分别精密加入低、中、高浓度的对照品,按“2.1”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结果,其平均回收率为100.06%,RSD=1.99%,说明该测定方法可行。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n=9)Tab 1 Results of recovery test(n=9)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10 μL进样,以外标一点法计算鬼臼毒素含量。药材样品来源、编号及鬼臼毒素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
10批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鬼臼毒素含量最多的依次是产地湖北竹溪的南方山荷叶、产地重庆的南方山荷叶、产地云南的南方山荷叶,含量最少的是产地湖北房县的六角莲。
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鬼臼类药材所含鬼臼毒素差异较大,故用生药材入药时,各种药材的中毒剂量也有差异。
[1]马绍宾,胡志浩.小檗科鬼臼亚科的地理分布与系统发育[J].云南植物研究,1997,19(1):48.
[2]尚明英,徐珞珊,李 萍,等.鬼臼类中药及其木脂素类成分的药效学研究[J].中草药,2002,33(8):722.
[3]肖培根编.新编中药志(第1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
[4]张三全,曾 抗,李国峰,等.动物实验对脂质体鬼臼毒素外用的安全性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4):188.
[5]杨光义,杜士明,黄良永,等.鬼臼类中药毒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8,19(36):2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