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小敏
那是发生在20世纪末的经典故事,丈夫和妻子在首都机场深情相拥丈夫去往美国的留学签证终于批下来了,妻子变卖家产给丈夫凑足了路费。临上飞机前,丈夫搂着妻子,在她耳边不停地低语:爱你,永远、永远、永远……
接下来的一幕,是半年后,妻子收到了大洋彼岸丈夫的来信。信很简单,只是一封制式的离婚协议书。
这是一个巨大的讽刺,不是吗?“永远”的承诺声仿佛还在耳边,但一切都时过境迁。“永远”不应该是一个至少10年以上,甚至可能到死都不改变的东西吗?
时至今日,终于明白——原来“永远”的时效,可能只在于自己内心愿意为它付出多少。
周围的一切都在变。所有那些层出不穷的诱惑,每个都在挑战我们的神经。在这种情况下,一份感情,能在不见面的情况下坚持半年,已经算是不错了。
因为,“永远”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坚持。
而坚持,是要靠学习、靠培养的。
一个人一生中要学习很多种能力。有些能力,是在长大成人后进入社会慢慢学到的,比如圆滑、世故,又比如审时度势、逢人只说三分话等等。但还有些能力,是从小时候培养起来的,比如自我、刚毅、坚强、百折不挠等等。
“坚持”就是这样一种需要从小培养的品质。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的考虑,它归入“角色同一性”中。真正的坚持,是要从孩子生活里,一点点去领悟才能学到的,它永远只属于那些可以在阳光下自由奔跑的人。那些背着沉重的书包,奔波往返于各种补习班的孩子,很难学到这种特殊技巧。
现代人脑子很活,逆向思维和绕路思维深入人心。“当门被关上时,为什么不能从窗户里跳出去呢?”思维方式的多元化打破了陈旧僵腐的旧有观念,但同时也让人逐渐失去了“坚持”的原动力。当一件事情可以投机取巧得来时,“坚持”就变得毫无意义。
然而有些事,还是需要坚持才能走下去的。比如困境,也比如爱。
即使你曾经是个善变的人,即使你曾在网上发誓爱着张三,三天后却又和李四见面两人激情了一把:即使你在遇到困境时永远想的是怎么绕过困难而不是去克服它……这些都没关系。因为对于成人来说,“坚持”是种很容易被忽视,却又很容易被培养回来的技能。
当你相信自己选择的正确,并且愿意为它所负责时,“坚持”的前提就成立了。后面所要做的,只是不改变而已。
“永恒”和“坚持”都是考验我们心理成熟度的尺码,如果每天我们能自省、自问:我还能坚持吗?相信,我们一定能看到自己的“永远”。
★相关链接
从上文想到电视剧《蜗居》里的台词——
1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会带着你们过另一种生活。不要太多的钱,每天去菜场斤斤计较。为发论文、评职称而与人争得面红耳赤,也为女儿考不上好学校而心焦。也许,这样,才是一种幸福的生活,而我以前并没有意识到。
——宋思明
2女人活到我这个岁数,早该明白了男人都是一个样。年轻时候需要垫脚石,中年时就需要强心针,到老了就要扶着拐棍。我活该自己做了垫脚石。
——宋太太
3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筷头上的肉丝……
——小贝
4一个花季姑娘跟我走到现在,从鲜花盛开到现在的憔悴,虽然她脾气暴躁,但那不是她的错,是生活压力所迫。如果她出门有车回家有仆。会给我脸色看么?在这个充满物质享受的大城市里,她愿意跟着我,这样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我应该感激她,包容她,爱她。
——苏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