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新
在南非洲的丛林中,有一种蝙蝠叫狐蝠,通常人们又称它们为吸血蝠,因为它们主要靠吮吸家禽和动物身上的血来维持生命,每只狐蝠每天至少要喝足两汤勺的血才能存活下去,否则就会性命难保。
虽然号称是吸血蝙蝠,但实际上,对于狐蝠来说,每天要吮吸到足量的血并非易事,同类的激烈竞争再加上家禽和动物们都有自己的有效防护措施,使得狐蝠们吸血越来越难,很多狐蝠往往是忙碌一天都一无所获,死亡的阴影开始在它们头顶笼罩,如果在第二天零点到来之前,它们还是不能吮吸到足够的血时,就只能是迅速地“饥渴”而死。
但,在死亡之前,狐蝠还有最后一个求救的办法,就是朝同类的其他狐蝠“借血”,吮吸它们体内的血,但由于一只狐蝠又不可能把体内所有的血都借出去,因此,没有吸到血的狐蝠就要一个一个地借,直到借足两汤勺的分量。但同时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其他狐蝠都愿意借血出去,只有那些平时曾经借出过血的狐蝠,当它们需要血时,其他狐蝠才愿意搭救它,而那些因为“饥渴”死掉的狐蝠,大都是因为平时处世古怪、不愿意帮助人的。
无独有偶,在中美洲的丛林生活着一群蚂蚁,它们通常在高大的树木丛下觅食,在这过程中,常常会有树脂突然从天而降,将运气差的蚂蚁牢牢粘住,被粘住的蚂蚁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摆脱,那么就只能等着当琥珀标本了。这时蚂蚁群的首领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救不救它,决定的因素包括被粘蚂蚁平时的劳动积极性、与同类的相处情况等,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它有没有积极参与过营救同类的活动,如果有就救,没有则不救。一定决定救,蚂蚁们就会齐心协力地叼来一些沙子和细土朝被粘蚂蚁身上放,甚至用自己的唾液来稀释被粘蚂蚁身上的树脂,直到把它完全救出来。
狐蝠借血有道,蚂蚁营救有理,它们的这一种类互助规则,千百年从未发生过任何变化,一直持续到今。想一想,我们人类何尝不是如此呢,当危机来临,一个人能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也同样取决于他平时对待别人的态度和做法,永远不能忘记的是:你今天对待别人的样子,便是明天别人对待你的样子。